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网络心理
49626100000023

第23章 青少年网络自恋及其被控制(3)

其次是心理被控制。青少年网络被控制中的心理被控制首先是由网络沉迷行为本身带来的。网络沉迷导致心理被控制的典型表现是“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有网瘾者多由此忽视现实的存在,误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现实,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对我国青少年而言,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从易被控制人群的分布来看,网络成瘾综合征主要发生在男性青少年群体中,男性青少年是“网迷”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网络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

当前网络游戏空前火暴,游戏内容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其激烈曲折的情节、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仰,强烈刺激和吸引着广大青少年。这些游戏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他们道德认识模糊,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被淡化,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有些人甚至无法区分现实和虚拟,会把游戏中一些人物的性格套在自己身上,遇到现实矛盾时往往和游戏中的对抗情形相联系,并用游戏中的处理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无法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久而久之,会出现性格的变异和心理的扭曲,无法建立对现实世界的信赖心理机制和正常的思维方式。13岁的少年张潇艺选择从24层楼以最极端的方式——飞跃而下,从而与困扰他的网络游戏彻底决裂的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张潇艺留下的遗书表明他难于区分现实和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并采用很多网络游戏中经常出现的方式自杀。专家分析,张潇艺的自杀是其处于青春期,在现实环境压力中难以找到自我角色,而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心理失衡的结果。此外,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也成为青少年网络心理被控制的主要原因。对于生理渐趋成熟、心理尚属幼稚的青少年而言,大量黄色网站的存在、黄色信息的散布、网上淫秽物品无所遮掩的展示使得他们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获得了有关性的启蒙,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仍属传统保守的社会中,他们的这种萌动和好奇得不到正确和科学的疏导与引导,一方面存在性的冲动,另一方面却是难以启齿的压抑,有些人甚至在难以遏制的浏览、偷窥之后产生深重的惭愧、见不得人的自责感,心理负担加重,长期压抑,最终导致心理疾病。有些网站还进行儿童色情宣传,有的不法分子诱使6~13岁的儿童参与色情活动,摄取图像,通过网络传输发送,滥用新技术对儿童进行剥削和伤害。另外,网上经常会有一些不良组织存在,散布邪恶思想、宣扬暴力和仇恨、鼓吹消极论、教唆人们自杀等,这些黑色的暗流将致使青少年心理扭曲,慢性中毒,造成网络孤僻症,最终被网络控制。而这种被控制,又往往成为潜在的犯罪加害的诱因,形成恶性循环。

青少年网络心理被控制还包括青少年网络被控制后心理所遭受的创伤和留下的阴影。这在被控制人学上称为被控制体验和被控制意识。不论是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还是被控制人学,都注意到被控制体验和被控制意识对以后个体犯罪行为的形成、深化所具有的重要机能。个人的被控制体验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引起联想,失去对人和社会的信任,形成对法律规范的反抗、轻视或违反法律的不同态度。青少年网络被控制后,有的人会产生“这种人怎么这样”、“原来有这么坏的事情存在”,会产生痛恶、警惕之心,会约束自己不去做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则会出于报复、转移不良情绪等动机实施相类似的事情,尤其是有的人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受了挫折或重复被控制,被控制意识慢慢转化为犯罪意识,并得到强化,促成加害行为,更进一步成为网络被控制的深层受害者。

2.物质性被控制

青少年网络物质性被控制包括人身被控制和财产被控制。

人身被控制一方面是指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造成自身身体健康的被控制,另一方面是指青少年因为其他处于网络环境中的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而遭受的人身被控制。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该中心在贵阳、南京等地采样调查测试后发现,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线以下。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除头脑发育受影响外,还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激素水平失衡,致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专家指出,长时间上网会影响大脑中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水平,这种类似于肾上腺素的物质短期内会使人高度兴奋,但之后则令人更加颓丧、消沉,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自我意识弱化,严重者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青少年长期沉迷于上网和游戏还容易导致各种病症,如颈椎病、干眼病、腕管挤压综合征等,严重者甚至会猝死。

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或由于网络的缘故而导致在现实世界受到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情形也很多。青少年网络被控制一般包括被拐骗、被绑架、被伤害、被杀害、被抢劫抢夺、遭性侵害等,以交友、网恋为名目遭受被控制的情形居多。近些年来,网上冲突延伸到网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青少年因为网上结怨导致被报复、殴打和杀害。而为数众多的互联网色情网站的存在,也为有组织的卖淫活动提供了各种条件与便利。在此类犯罪中,一些未成年人也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比如在网络上针对上网儿童进行网络跟踪,慢慢地引诱他们上钩。大量的数据和实例表明,因特网正越来越多地被用做儿童色情交易的渠道,成为恋童癖者的乐园,许多少年儿童通过网络被诱惑和侵害。由于网络本身处于迅速变化之中,网络的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各种针对青少年的诈骗行径非常猖獗。在各种各样骗术编造的陷阱里,青少年因为缺乏生活经历,往往轻信于人,容易轻率地把自己和家庭的敏感信息发送到网上,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额经济损失。有的青少年在浏览非法网站过程中被一些国内外因特网接入服务商恶意链接,在上网过程中有可能在一个小时内就花掉家里几千元钱,有的通过填写网上个人资料、暴露个人或家庭的隐私,被人诈骗、勒索钱财。

3.其他被控制

其他被控制是指纯正网络越轨行为或网络犯罪行为,即不属于利用网络所实施的传统违法犯罪行为所导致的青少年网络被控制。青少年在这方面的网络被控制形式相对比较简单,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网络交互过程中个人网络基本信息,包括电子邮箱地址、电子邮件、QQ号码、电子密码等被盗、非法公开利用、被非法侵入或窥视,即主要集中于个人信息资料等隐私的被侵犯。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由于多为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和账户,一般也不会掌握重大的商业秘密和其他机密信息,所以,在这方面青少年网络被控制的情形有别于成人群体和法人。另外,尽管青少年经常上网,但大多数是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上网,因此,青少年虽然也会成为网络病毒的受害者,但在受害程度和范围上要远远小于商业组织、社会团体或政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