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编海心声
49625900000054

第54章 少儿期刊校对工作浅谈(6)

3.创新性

学术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有独创性,富有新意,不能人云亦云。

4.平易性

学术论文是宣传科学真理的文章,因此,它要求容易理解。要尽量做到不仅专家看了能懂,就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看了也能懂。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学术论文要将抽象的道理,要用专门术语,做到平易近人,必须深入浅出,明白如话。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四、学术论文的写作

我们写论文要对许多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编辑学术论文不同与自然科学论文,它是在论述上具有推动指导编辑工作的文章样式,这种文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主题必须紧密地联系着出版编辑工作的总体,其语言的运用,也必须符合出版事业客观规律的要求。而不是违反其规律。什么是规律?恩格斯回答说:“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列宁也说:“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这就是说,尽管客观世界是形形色色、无穷无尽的,但其现象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会有相对巩固的东西,也就是连续发生的各个现象间存在着同一的东西,表明客观世界是一个由各种现象互相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因此,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规律=现象的平静的反映。”我们知道自然规律同出版规律都是客观存在。自然规律并不要求人的活动参加才能起作用,而出版规律却要通过人的活动才能起作用。这就是说,所有的社会活动,一般说来,都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然而也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人们能发现这些规律,认识它们,研究它们,在自己的行动中考虑到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因此,我们写论文要从本身的工作实际出发,写自己体会最深的问题,切忌写成工作汇报流水账或泛泛而谈,空发议论。

1.学术论文的选题

论文选题是学术研究的开始,也是撰写学术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的第一步。能否迈好这一步,对于整个学术论文写作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重视选题的工作。

选题就是选择研究的课题和选定写作的题目。研究课题,就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研究者力求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研究结果的具体项目。论文题目,就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材料提炼出观点后,拟制的论文标题。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课题研究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研究,也就没有论文的写作,也就没有论文题目的产生。

课题选择的怎样,密切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价值。选择课题可以说是写好论文的关键性一着。

一篇论文写成了,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使人从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是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否推动今后的工作。首先要看这篇论文有没有选取人们普遍关心,需要解决,有待于提高理论认识的问题。所以说,选题是一篇论文成败的关键和首要前提。

那么如何选题?

一是“三句不离本行”。紧紧围绕出版编辑工作做文章,在当今开放、改革浪潮涌动和“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学科理论研究的有关出版、编辑、经营、发展等领域,如何“面向新形势”、“树立新观念”、“抓住新特点”、“解答新课题”、“探索新途径”等都可作为我们理论研究或论文写作的课题。诸如:遇到了“人人面前皆有,个个办法皆无”的问题,你有什么新点子、新办法;遇到自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为了举一反三和抛砖引玉,将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阐述;遇到了棘手的难题,为了集思广益,激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你将如何呼唤等等。

二是选题时应当考虑自己的学术专长、实践经验、专业水平、所处的环境、可能提供资料的条件、指导力量及调查研究、撰写论文所需要的时间等等。要量力而行,抒发自己有把握议论好的见解,避免重弹人云亦云的老调,或硬去充当“无米之炊”的“巧媳妇”之苦。

三是侧重一个方向、一个角度、一个活动、一项工作去阐发一个道理。因而醒目、明确,让人一看题目,就明了所要论述的内容。论题定下后,要考虑自己能否从几个方面把问题说清说透。如果感到依据不足,或道理讲不透,可把题目化小,再化小。总之,论题越小越具体,论证的内容就越大,易于说清道理,论述透彻。反之,论题选得大写出来容易泛泛而谈,杂乱无章,空而无价值。总之,选题应注意主客观因素,两者皆备为最佳,为此,行家建议:

①从经历最多、经验最丰富、最得意的地方入手。“靠山议山,靠海论海”,觉得谈某个问题时,有话可说(自然要有新意,言人之未言,有谈论价值),且脑子里和手头有好多这方面的实例,经过分析、归纳,足以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并充分说明自己的论点时,便可动脑构思,动手下笔。蜜蜂采了花粉,经过胃的消化加工,营养的部分才会变成蜂蜜。写论文也像制造蜂蜜一样,事实材料(花粉)必须经过作者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提炼成理论(蜂蜜)。从实践到写出经验总结,是一次认识上的提高和飞跃,从写经验总结到工作研究成果的论文,又是一次理解认识上的提高和飞跃。而“经历最多”、“经验最丰富”、“最得意”的地方,正是促成产生“提高和飞跃”的最佳物质基础和精神状态。

②从出版工作与编辑实践中发现敏感部位入手。形势在发展、事物在变化、新事物接踵而至,人们思想认识必然要随之转移,与时俱进,求与适应。各种矛盾的撞击必然将爆发火花,引起人们的注意、关切、思考、议论。比如为新生事物的破土而出高兴雀跃,思之为其摇旗呐喊,鸣锣开道;为工作难题所困扰不安陈述己见,呼唤共鸣,或愤然不平、铤身而出;为扶正压邪仗义执言;为驳斥怪论愤慨陈词等等。这些“热点”和“敏感”部位,均是值得我们探索、研究、参与抒发议论见解的好课题。从此处入手,最易产生灵感、畅通思路,也最易产生时代气息浓、针对性强的论文效益。

2.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

研究论文写作方法,除了要揭示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律以外,还应探讨写作时赖以沟通读者与作者联系的语言表达手段。这是写作的基本功。如果不具备这一基本功,写作方法也就等于空谈。语言表达手段主要是靠组合来构成的。任何用来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都是经过组合的,而其组合的手段又是千变万化的。对此,我们在写作中要注重词语与论文思想观点表达效果,注重语言、语法、修辞、标点等手法的恰当运用,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反映客观事物的状貌。

①论点要正确、鲜明。正确就是要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事物发展规律。鲜明,就是作者要明确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模棱两可不行,含糊其辞也不行。

②论据要充实、可靠。讲道理,理由不足既不能“自圆其说”,更不能令人信服。根据不多不实,也难以把道理讲清讲透,容易使人疑惑不解。所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论点“站住脚”,论据必须充分和实实在在(不是道听途说或虚构想象的)。

这里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事实必须确凿可靠。如果只举一些道听途说或者未经核实的事,看来似乎有了根据,其实是浮而不实,不能真正说明问题,而且很容易被推翻。第二,所举事实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达标性,事实多也不一定等于理由充足。传说一个师傅要考两个徒弟,他给每人一箩筐花生,看谁能最快地回答出每一个花生仁是不是都由粉衣包着。大徒弟赶紧一个个地剥去了。二徒弟端详一番,然后从肥、瘦、熟、生等各种类型的花生中拣了几个,总共不到一把。剥完这一把花生,他就得出结论:所有的花生仁都是由粉衣包着的。这二徒弟用的是用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是有说服力的。

③论证要周密、有利。论证是作者运用演绎归纳或类比的判断推理方法,揭示论点或论据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组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和过程。周密是完整周到,不零碎紊乱或自相矛盾。有力是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叫人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