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编海心声
49625900000013

第13章 简论构建和谐社会对少儿报刊的要求与其发展路径(1)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为包括少儿报刊在内的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本文在全面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对少儿报刊提出的新要求和服务于和谐社会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少儿报刊;要求;路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具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少儿报刊是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少儿报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包括少儿报刊在内的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探索少儿报刊的创新途径,使少儿报刊对少年儿童的功能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本文予以简述。

一、全面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少儿报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其基本特征。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配合得当和匀称,比喻音调优美,色彩柔和,感情融洽等。古往今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理想的社会。《左传·襄》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三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处于不同时代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描述的“理想国”,我国古代的“大同社会”等,都是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和谐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入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

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保持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与政治之间的协调,与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狭义的和谐社会主要指社会本身各个环节,各种因素,各种组织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会整体的、全面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内涵至少可概括为:

1.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其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包含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在于人们之间没有利益矛盾,而在于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往往并不表现为其中有没有利益上的矛盾或冲突,而是表现为它怎样能够容纳和化解这些矛盾与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过程,就是每个人的主体意识、他人意识、公民意识不断觉醒和生成的过程。

2.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创造了制度基础,但个人与社会之间仍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都应体现和落实在每个社会成员的发展和完善上,也只有不断给予每个社会成员以更多的关怀,尊重个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价值和尊严,社会自身才能不断发展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3.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我国自《左传》有“天人合一”的追求,其中就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意。《荀子·王制篇》:“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吕氏春秋》:“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考虑人类的价值和利益,也考虑到自然的利益和价值,从而在二者之中达到一种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生态坏境的逐步优化,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题。

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来把握。在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和实践,我们党所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阐述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既包括了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建设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全面审视构建和谐社会对少儿报刊的新要求与其它行业不一样,少儿报刊属精神产品,有其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社会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任务的提出,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的更多的要求,那么,少儿报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对其有着新的要求。

1.目标定位要高

报纸、期刊作为正式连续出版物。是同电视、广播、网络构成当今社会生活的五大传媒,是人类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是继承、积累、传播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重要工具。它既具有文化属性,又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立,但这种价值目标能否得到人们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的理念,并成为人们的指南,则取决于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发挥的如何。少儿报刊是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得以延续、流传的可靠载体之一,同时,还具有政治思想导向的功能,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其社会价值最终体现在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与成材上。其作用在于“润物细无声”的使少年儿童耳濡目染、潜移默然化地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教育孩子们养成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的民族精神,为少年儿童未来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