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慢旅行
49541700000009

第9章 吴哥窟:石头上的艳丽史诗

清晨五点的风吹来,凉凉的,有梦的味道。三轮车御风而行,奔向吴哥通王城,穿越城门时本该有入门的感觉,由于天黑,我不大像个旅行者,倒像是个文物窃贼。三轮车停下来的时候,一群狗围了上来,我不禁一惊。司机说,没事,都是些好狗,不咬人的。嗯,经过巴戎寺四面佛长年的微笑熏陶出来的狗不善良都难呢!

打开手电筒,一缕光沿着残破的石阶铺开,在一个没有人只有神的世界里,寂寞和恐惧很容易像无边的黑暗一样压来,挟持着一颗脆弱的人心。不是说清晨的吴哥总是人潮涌动吗?为了看丛林日出,人们总喜欢拥挤在一起,以增强兴奋度。然而,在清晨五点半的巴戎寺,我依然觉得孤独无援。倘若司机不是个好人,或者这里事先藏着个坏人,对我来说,高棉的微笑都可能变成狰狞的记忆。

天慢慢亮的时候,零星又来了几个旅行者,心神已定的我开始在朦胧的光影中欣赏着逐渐清晰起来的宝塔丛林,有49座啊!每座佛塔的顶端都有一尊四面佛,慈、悲、喜、舍的表情里都凝集着一股神秘的气息,给人温暖,又让人敬畏。无论站在哪个方位,都能感受到那一双双目光,或慈爱,或威严,像无所不在地保护,也像无所不在地监督。

在世界宗教建筑史上,巴戎寺算是独一无二的设计。用建筑语言要完美地表达宗教理念就不容易,还要表达国王的政治理念,无疑是难上加难。然而,巴戎寺做到了!准确地说,是吴哥王朝的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5)做到了。这个虔诚的佛教徒将巴戎寺建在吴哥通王城的中心,而他的皇宫却靠一边去,因为他深知只要将宗教信仰传播好了,他的政治理想也就能轻易地得到施展了。

从外观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的圆形宝塔,它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按照宗教意识,这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周围建起了48座大小不一的宝塔,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每一座宝塔上四面佛的原型就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所有来这里朝拜的臣民都惊奇地发现,原来菩萨就是自己的国王,而这样的国王当然是必须效忠和敬仰的。

此前,阇耶跋摩七世一定读过宫廷文学家对阇耶跋摩一世的赞美:“战斗中,敌人的武器疯狂地打在陛下的身上,但只像小虫咬了一口,或被女人用手轻轻地抓了一下,毫无痛楚。”他喜欢这样的文字,然而阇耶跋摩七世比他的父辈们更懂得直观形象的雕塑比起优美的文字更具魅力和震慑力。四面佛丛林简直就像宗教的圣坛,引来无数臣民的顶礼膜拜。而巴戎寺的回廊壁画,国王领兵征战的浮雕栩栩如生,就像凝固的宣传画,大大加深了臣民对伟大国王的敬爱。

我坐在巴戎寺的高处,望着游客随着太阳的升高蜂拥而来,开始收拾相机和三角架。该走了!不过,我知道,即使我走得很远,巴戎寺四面佛的双眼依然会注视着我的背影。呵呵,佛光普照的日子,一定是美好的!

夕照中,我君临天下

即使对吴哥窟陌生的人,也一定见过吴哥窟主殿上的五座尖塔,因为它们就印在柬埔寨国旗的中央。

此刻,我站在五座尖塔护卫的神殿上,享受着君临天下的畅快。

吴哥窟的最高处若用数字来表达,就是65米,相当于20多层的现代建筑。其实,这样的描述十分枯燥乏味,因为它表达不了我攀登这个宗教圣地的一路惊愕,也寄放不了我透过雕花窗棂俯瞰茫茫丛林和红硕落日的惊艳和惊喜。

有人戏称吴哥窟主殿上的五座尖塔为“五个玉米”,这样的戏谑似乎可会心一笑,又泄露了某些人对宗教曾经的辉煌和宗教给予人的精神慰藉之重要性缺乏应有的尊重。每个读过吴哥窟历史的人,即使不对这个堪称奇迹的伟大建筑惊叹不已,至少也应该对它所负荷的艺术、历史、政治和宗教的意义有所崇敬。

吴哥窟是为供奉婆罗门教地位最高的神--毗湿奴而建的。毗湿奴相当于佛教中的释迦牟尼。当世风日下,纷争四起时,毗湿奴就会出现在人间,惩恶扬善,匡正祛邪。因此,婆罗门教又将毗湿奴称作保护宇宙之神。

苏耶跋摩二世(1113-1150)是吴哥窟的缔造者,这个出生入死于乱世中,并将吴哥王朝带向强盛的帝王,要以倾国之财建造吴哥窟,以表达对毗湿奴的顶礼膜拜,希冀这样虔诚的信仰能给吴哥王朝带来长治久安。经过长达37年的兴师动众,建筑面积达195万平方米,周围有宽195米,长5.4公里护城河环绕的吴哥窟终于建成了。这是一座无论从建筑技巧,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奇迹的伟大建筑,足以与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相媲美。

走过250米的天界桥,进了吴哥窟的正门,一条长达500米的笔直大道通往主殿。三层完整的同轴心式回廊,逐层增高托举起五座尖塔护卫的神殿,这就是古代高棉人对“天堂”的完美想象。

通往“天堂”的台阶以70度斜角向上延伸,这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斜度,明摆着就是要考验人的虔诚。无论是高僧还是帝王,要登上“天堂”,都必须靠自己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个“天堂之梯”的危险,因为1973年一名法国女游客的失足跌落致死而变得更为真实。

当然,不想冒险攀爬的旅行者亦能在一二层的回廊中寻找到很多乐趣。吴哥窟的回廊浮雕只能以气势恢宏来形容,它或许没有斑黛丝丽寺那样精美到每一个细节,然而,浮雕的信息量之大简直可称为婆罗门教的史诗。一层回廊的东墙是“乳海翻腾”的美丽传说,西墙是“神猴助战”的激烈场面,北墙是毗湿奴同天魔作战的传奇故事,南墙则是高棉人与入侵者的战斗情景。事先没有做功课的人看得云里雾里,对婆罗门教有所了解的人则看得津津有味。到吴哥窟欣赏古迹,知识的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不妨“现炒现卖”,拿一本相关的书,在那里文图对照。让阳光追着你走,让历史的画卷为你缓缓张开。

我特别喜欢夕阳中的吴哥窟回廊,柔曼的金黄色慢慢地移动着,像一双充满温暖的手爱抚着那些浮雕。如果是花草,会因为这样的爱抚而盛开;如果是阿帕撒拉,会因为这样的爱抚而娇媚;如果是凶残的魔鬼,也会因为这样的爱抚而变得可以救赎……当然,夕照中的“天堂”之美比回廊上的浮雕更为震撼。四周是镀了金边的雕花窗棂,每个窗棂之侧都有阿帕撒拉修长的身影,风姿绰约,艳光四射。夕阳一寸寸地爱抚过她们飘扬的裙裾、精致的腰带、裸露的丰满双乳、脖颈上一圈圈的项链,娴静俏丽的脸颊……在这样的瑰丽中,我愿意跪拜。那是一种臣服,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