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慢旅行
49541700000003

第3章 古巴的巴黎气息

西恩富戈斯(Cienfuegos)是古巴面积最小的一个省,有古巴“南方珍珠”之美誉,从古至今,这片濒海的田畴和山野上,绿油油的,到处都是绵延天边的甘蔗林。蔗糖加工业的发展成就了西恩富戈斯市的成型。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西恩富戈斯市作为省会城市,依然保持着小家碧玉般的精致、舒展和温馨,她有干净的脸庞,健康的肤色,容易让人一见倾心。

如果你喜欢巴黎的浪漫气息,就一定会喜欢西恩富戈斯市,因为这是法国移民缔造的城市。宽阔干净的林荫大道,富有法兰西情调的拱券和柱廊,中心广场的喷泉和雕塑……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笔直街道把城市分割成一个个方形的小区,所有街道全部用数字命名,按顺序排列,东西向的街道为双数,南北向的街道为单数。

2005年,西恩富戈斯市的中心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看多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我有一种感觉,评委们偏爱文化混血的城镇,说得直接点,就是曾经被殖民过的城镇容易入选。在他们看来,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西恩富戈斯最漂亮的建筑大多环绕在何塞·马蒂广场周围。气宇轩昂的大教堂建于1870年,其内部装饰全部采用大理石,古朴得像虔诚的信仰本身。在大教堂的一侧是建于1927年的圣劳伦斯学院,前面有一排优美的柱廊,廊檐上方的雕塑精美绝伦。

紧挨着圣劳伦斯学院的是建于1895年的托马斯·特瑞剧院。托马斯·特瑞是一个古巴蔗糖商的名字,这个拥有950个座位的大剧院是他出资盖的。他盖这座剧院有点类似于现代富人搞慈善,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托马斯·特瑞从委内瑞拉移居到古巴时一贫如洗,好在他很有智慧,其致富方式自然也别出心裁。他以低价买下一些体弱多病的奴隶,照料他们恢复健康之后再以高价卖掉。虽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但是这个过程却是富有人性的。

托马斯·特瑞剧院内部的主要装饰材料是一种珍贵的古巴硬木,上面刻画了一些古典风格的浮雕和天使,开阔的四层空间以椭圆形的美感充满视野;剧院的主色调为乳白色,高雅而简洁;经过一百多年岁月洗礼的油画天棚,犹如一幅意韵隽永的名画,让人久久不想将视线移开,不得不移开的缘故必定是脖子酸了。据说,这个剧院1895年第一次开张,演出的节目就是威尔第的歌剧《阿伊达》。此后先后接待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芭蕾舞团和乐团,也有无数著名歌星在这里献唱过。

从剧院出来,我就溜达到绿树环绕的何塞·马蒂广场上,这个广场中央有一尊古巴国父何塞·马蒂的白色大理石雕像,他的手势很好玩:五指张开,做招呼状,似乎在号召古巴人民跟着他走,丰衣足食的日子就在前方,只是这个前方好像遥远了些。

1819年4月22日,西恩富戈斯的第一个居民点就建在这个广场上的黄槿树下。光阴荏苒,转瞬百年,西恩富戈斯已经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荒僻的渔村成了古巴最迷人的城市之一。

在绿叶婆娑的大树下,我遇见三个正在自弹自唱的古巴老人,他们的肤色像陶土一样,他们的噪音像砂糖一样,他们的热情像阳光一样。我坐在他们中间,与他们一起合唱《关塔那摩女郎》,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古巴歌曲。我记得一段中文歌词:“世界上贫穷的人们啊,我要和你们分享我的好运。只有这涓涓不断的山泉,带给我的喜悦远胜过大海。关塔那摩女郎,关塔那摩的扇子舞娘!”他们用西班牙语唱,我用中文唱,唱完相视而笑,然后互相拥别。在古巴的城乡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歌唱组合,他们或者自娱自乐,或者街头献艺,那是他们最日常的快乐。

长达20公里的西恩富戈斯海湾,西恩富戈斯市区位于中央,南端尽头叫Punta角,海角上有一个美丽的八柱亭,犹如人间仙境。坐在那里下棋,会有“海角一日,人间三年”的幻觉。

从西恩富戈斯市区可雇马车沿着海湾大道奔驰而来,盈目的清澈海水,满脸的春风吹拂,浪漫指数接近满分。掠过视野的游艇、帆影、华丽的别墅,哪有一点古巴经济落后的痕迹?打听之下,才知道这一带曾是是西恩富戈斯贵族和富绅集中居住的地方,许多建筑都是19世纪或20世纪初期建造的,现在大多重新整修后变身为各种俱乐部、度假旅馆和高档餐厅。

令人眼睛一亮的先是天蓝色外墙镶白边的帕拉西奥阿祖尔酒店(Palacio Azul),它有一个耀眼的橘红色圆顶塔楼,曾是一位富有公爵的私人宅邸,建造于1921年,现在翻新成一座温馨的度假旅馆;与之相邻的是西恩富戈斯游艇俱乐部,外面圈了很大面积的私家港湾,伸向海里的长长栈桥上建着一个造型新颖的白色凉亭。离它不远的海湾上樯帆林立,停泊着好多靓丽的游艇,人们在上面或冲凉,或闲坐,或忙碌。

我的双眸即使经过如此密集的美色洗礼,见到瓦列宫(Palacio Del Valle)时还是受到冲击,心灵不禁为之震颤。真没想到,一幢私宅竟然可以盖得像精美的艺术品,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居然是被欧洲人贬称为摩尔人的摩洛哥工匠(中世纪开始,欧洲人以摩尔人贬称北非伊斯兰教信徒)。正是这些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画家及工匠在建筑美学上既坚守了东方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又吸收了西方的艺术精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门派--穆德哈尔式建筑风格。

出资修建巴列宫的是西班牙商人阿西克里奥·巴列,1913年,他雇用摩洛哥工匠花5年时间精心打造了这幢豪华别墅。巴列宫的外观设计奇巧,通体白色的尖拱、马蹄拱的柱廊外侧,刻有充满雅致韵味的植物纹样,宫墙外观奇思纵横,庄重而富变化,将伊斯兰建筑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罗马式的瓜顶和法国式的百叶窗,似乎又多了西方建筑的浪漫情调。这就是北非穆斯林创造的穆德哈尔式建筑风格。

进了异彩纷呈的巴列宫,对艺术敏感的人一定会处于梦幻状态。从地板花砖到天棚雕花,从栏杆扶手到大理石柱头的装饰,充满了阿拉伯式无始无终的几何纹样组合,转瞬间即现出无限的华丽变化。遥想当年,摩洛哥工匠在此构图、描线、敷彩……他们仿佛不是为一个富人建造舒适的窝,而是为他们心中的真主建造一个天堂。

如今的巴列宫已经成为西恩富戈斯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可是它又是一家高档餐馆,主要经营意大利菜肴,三楼平台则是风光无限的半露天咖啡屋,这样的结局有点像天使落入人间,不知是应该为之庆幸,还是为之叹息?站在三层平台上,天风海涛扑面而来,无敌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平台上造型各异的精致塔亭都成了美景的陪衬。经过这样华丽的艺术洗礼,虽然身体不能脱胎换骨,心灵却深受触动,为我们的前辈创造的世所罕见的建筑艺术奇葩而折服。

我们真正应该为之叹息的是巴列宫的主人阿西克里奥·巴列,他与家人在这里度过42年美好时光之后,1959年碰上古巴革命,不得不全家逃离。巴列宫成了古巴革命的胜利果实,连同与它相邻的哈瓜宾馆(Hotel Jagua)一起被政府接管了。

在古巴革命之前,哈瓜宾馆是西恩富戈斯最热闹的夜总会,古巴人民以“臭名昭著”来形容它,因为这家夜总会是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的兄弟开办的。

奢华还是腐败,华丽还是丑陋,在充满阶级仇恨的世界里通常界线不明。事实上,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途径、手段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