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大城小事
49540800000011

第11章 洛克菲勒中心的前世今生

当我们谈论到建筑的时候,往往很难简单地把它们归纳到艺术创作这一范畴之内。毋庸置疑,人们会臣服于矗立在亚穆纳河畔用纯白大理石砌成的爱情圣殿泰姬陵,会醉心于高迪挥洒在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的奇异灵光,也会被陈列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中的建筑师手稿打动心弦但这类艺术从来都不便宜,不仅在诞生前就捆绑着不菲的土地价值,在建设中需要大量建材与施工支出,在建成后也需投入运营及维护费用。这些都毫不留情地为建筑师们冠上了一枚镶钻的紧箍咒:无论在形式上如何体现,在功能上,它们必须达到和满足业主的要求,创造价值最大化。

而如若这栋建筑将被安置在类似伦敦,纽约或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之中时,蕴含此间的对商业及社会意义的需求则会更加的迫切。事实上,能够流芳百世的建筑,除了小部分划时代的里程碑作品外(譬如标志着现代建筑起源的萨伏伊别墅和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后者只存在了半年就被拆除,却依旧对20世纪的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无一不与背后所体现的巨大而积极的社会效应紧密相关。

堪称是美国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位于纽约中央花园以南,最初建成的洛克菲勒中心是一组由14栋建筑组成的城市综合体,占据曼哈顿中心位置的3个街区,东西以第6大道和第5大道为界,南北则以西48街与51街为限。开发商在1960年和1996年又先后在周边增建了4栋国际风格的大楼以及著名的城市音乐厅。建成后的洛克菲勒中心包含商业办公、酒店、零售、戏院、公共艺术中心、室外溜冰场等多种物业形态,同时在地下还设有商业广场,贯穿众多布满商店和餐厅的地下商业街,直接接驳至发达的纽约地下铁网络。

正如它的名字所体现的,洛克菲勒中心的诞生与鼎鼎大名的洛克菲勒家族有关。1929年,著名的慈善家小约翰·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家族第二代传人)向当时的土地所有人哥伦比亚大学签下了这块土地的长期租约,期望通过兴建大都会歌剧院新址(Metropolitan Opera House)以一举振兴此区域。彼时,这块宗地中充斥着地下酒吧、妓院和低端的出租屋,龙蛇混杂,是纽约臭名昭著的混乱街区。但是旋即这一愿景就几乎陷入了绝境纽约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19世纪晚期蓬勃发展的辉煌后,开始陷入衰退。更加严峻的是,就在1929年当年,纽约的股票市场崩盘,将整个国家经济送入了下行区,举国笼罩在无助的绝望中,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很快,大都会歌剧院决定退出这一项计划,小洛克菲勒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状态,他后来曾回忆这一段艰苦时期:“……经济陷入大萧条期,价值正飞速下跌,而我却签下了长期土地的租约,并在周围找不到任何一家企业愿意提供支持。”

面对困境,小洛克菲勒没有退却,决意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推进计划。人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他很想逃避,却无路可逃。于是他就朝着向他敞开的唯一一条路往前走,人们称之为勇气。他聘请了两位赫赫有名同时又有截然不同风格的建筑师雷蒙德·胡德和沃伦斯·哈里森。前者曾设计了著名的帝国大厦,后者后来成为联合国大楼的总设计师,也成为了洛克菲勒家族的首席建筑师。1931年,这宗战前美国最大规模的私人持有物业开发方案正式开工,并在1940年完成了14栋大楼的修建。在那段艰难岁月里,这个项目的建设共为纽约提供了超过4万份的工作岗位,极大地振兴了当时的建筑市场,鼓舞了纽约人抗争低迷经济的士气,它的落成也成为美国人民用顽强意志度过金融风暴的象征与骄傲。

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建筑设计上,深谙古典艺术的胡德与年轻的哈里森互相影响,他们用一种更为简洁和明快的手法诠释了当时流行美国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并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了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使得建筑整体轻盈而不失典雅。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可租赁建筑面积超过74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具有前瞻性的突破了那个时代强调单一功能的现代主义思潮,创造性地将商业办公、零售、酒店、娱乐、交通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开创了城市综合体这一新型的建筑概念直到20世纪70年代,过去强调城市功能分离所带来的弊端才在世界范围内被反思,功能完整的城市综合体开始被认为是一种提供更为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建筑模式在可步行的距离内,人们可以完成工作、居住、娱乐等多种基本需求,不仅有效提高了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避免了城市功能分离带来的“城市空心化”“死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80多年前陷入孤军奋战的小约翰·洛克菲勒先生,为了完成这个项目自掏腰包赔进了1.1亿美元(折算到目前有20多亿美元),但纵观他的履历,这一选择并不出奇。这位企业家同样达济天下,一生中为了慈善事业多次放弃将家族企业发扬光大的机会。他的儿子、洛克菲勒帝国第三代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曾回忆父亲“在大做慈善事业的过程中,他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见证了80年的沧桑巨变,这座城中之城依旧繁荣而充满活力,每天接待与服务穿梭于此间的游客与租户高达35万之众。如今,这里汇聚了全美国顶尖的企业总部,最高端的零售店铺,堪称是华尔街之外的纽约第二心脏。正门位于第五大道,如果穿过被法国大厦与英国帝国大厦围绕的海峡花园,就到达了周边插满世界各国旗帜的下沉广场。在每年的冬季,这里是世界闻名的室外滑冰场,而到了温暖的季节,则摇身一变成为户外餐饮区。在阳光下,端坐在下沉广场闪着金色光芒的普罗米修斯雕像,右手举着为人类从天堂盗取的火种,充满慈爱地注视着广场上活动的人群。在他的身后,矗立着整个洛克菲勒中心最核心的建筑,高达70层的通用大厦。

冬日的下沉广场变成了滑冰爱好者的天堂

而当年支撑小约翰o洛克菲勒先生走过飘摇岁月的人生信条,在他过身的两年后,被永久地镌刻在海峡花园与下沉广场之间的石碑上。这段“我相信”的文字,堪称是整个洛克菲勒中心赖以矗立至今的根基之所在。

I believe in the supreme worth of the individual and in his right to life,liberty,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我信奉个人至高无上的价值,信奉生命的权利、自由和对快乐的追求。

I believe that every right implies a responsibility;every opportunity,an obligation,every possession,a duty.

我相信每一种权利皆包含一种责任;每一个机会皆包含一个义务;每一次拥有皆包含一份职责。

I believe that the law was made for man and not man for the law;that government is the servant of the people and not their master.

我相信法律因人而制定而非人为法律而存在;政府是人民的公仆而非他们的主人。

I believe in the dignity of labor,whether with head or hand;that the world owes no man a living but that it owes every man an opportunity to make a living.

我相信劳动的尊贵,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对于生计,世界不亏欠任何人,世界只亏欠每个人一个谋生的机会。

I believe that thrift is essential to well ordered living and that economy is a prime requisite of a sound financial structure,whether in government,business or personal affairs.

我相信节俭是理性生活之不可或缺,我相信无论是在政府内,还是在商务或个人事务中,节约在健全的财政架构中是最基本的需要。

I believe that truth and justice are fundamental to an enduring social order.

我相信真理和公正是保持社会秩序持久的基础。

I believe in the sacredness of a promise,that a man‘s word should be as good as his bond;that character -not wealth or power or position -is of supreme worth.

我相信诺言神圣,相信人当言而有信;我相信品德而非财富、权力、地位……的价值无限。

I believe that the rendering of useful service is the common duty of mankind and that only in the purifying fire of sacrifice is the dross of selfishness consumed and the greatness of the human soul set free.

我相信乐善好施是人类共同之义务,我相信只有在奉献的纯净火焰中,自私自利的渣滓才能毁灭,人类灵魂的伟大才得以自由展现。

I believe in the all-wise and all-loving God,named by whatever name;and that individual’s highest fulfillment,greatest happiness and widest usefulness are to be found in living in harmony with his will.

我信仰全能全知和博爱的上帝,不论如何冠其名,皆可以与上帝意志和谐的生活中发现一个人的最大的满足、最大的幸福和最广泛的价值体现。

I believe that love is the greatest thing in the world;that is alone can overcome hate;that right can and will triumph over might.

我相信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因为她我们能克服仇恨,因为她正义能够且将战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