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49379100000006

第6章 时间就是生命——早期诊断意义重大(2)

1996年,有一位干部,男性,42岁,平时没有任何不适,体检普查时在肺部胸片上发现左肺下叶周围有一阴影,左侧下肺周围的阴影只有五分币大小,边缘有点毛齿状,根据胸片,即使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难诊断明确,因为周围型肺癌,支气管镜是比较难发现的,建议先住院进行手术探查。对于他这样的病灶,在当时CT检查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再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详细检查也不一定会有明确的结果,反而会拖延时间耽误病情。

一听说要手术,患者立刻紧张起来,再三要求再考虑一下。我们向他说明:

早日手术探查,既能切除病灶,又能明确诊断,不耽误时间。患者回去考虑了两天后来医院要求进行开胸手术,手术中见左下肺周围近边缘有一个五分币大小的结节,立即切除肿块送冰冻化验,结果检验报告为左下肺鳞癌,接着立即做了左下肺叶切除,清除肿瘤周围的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采用了生物免疫治疗,没有再用化疗。如今已经有十年了,在手术后半年就重新参加了工作。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条件。但在临床诊治中,有时往往很难找到癌细胞,为了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各项检查经常要耗费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需要难免焦虑、烦躁的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因为这对及时掌握病情、尽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就像以上那位患者的情况,当时如果采用再观察观察的方法,可能一晃就是一两个月。须知,癌症不同于其他疾病,癌细胞的生长可是不等人的!

2004年,有两位好朋友都患有胃病而且时间较长,其中一位因为胃病发作常常影响工作和生活,医生建议他一定要做个胃镜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但他一直拖而未决。那天,他的朋友要求他陪同去做检查,朋友胃镜检查完后没有发现大的异常变化,而且也不是很痛苦,就建议他也做一次。看着朋友做了,而且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受,他就答应了。然而,胃镜检查发现,他的胃窦部癌变肿块约3cm大小,经病理检查证实胃窦部中分化腺癌,马上住院手术治疗,在手术中未发现癌细胞扩散,肿块也比较局限,切除了五分之三的胃,也未做化疗,手术后半年就回到工作岗位上班,至今已经整整4年多未见复发。他每次与同事谈起这事时总要感叹,如果不是那一次的胃镜检查可能就不会有今天了。

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以后的癌症治疗就相对会比较困难。肿瘤的中晚期会使人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导致免疫机能的下降,加速了癌细胞的增长。同时,对中晚期癌症患者即使予以手术治疗,也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需要综合治疗,如化疗或者放疗,而这些治疗手段对机体往往有很大的副作用,有些患者无法承受这些毒副反应只有停止化疗或放疗,其结果是癌细胞很快复苏,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如何早期发现?

一般来说,利用现有的诊断技术要早期发现癌症应该是不困难的,健康体检就是早期发现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凡是年龄在45岁以上的,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非常必要,大多数早期癌症是在健康体检或者单位普查中发现的。因此,每个人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与自己平时嗜好和健康情况相关的部位。比如:长期吸烟的重点检查部位应该是肺部;有肝炎或者伴有大三阳的应该注意肝脏检查;有便血,经常腹泻的人的检查重点是肠;有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应注意胃部检查。女性除了上述脏器检查外,重点是乳房和子宫。经过X线摄片、肝功能检测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通过临床医生的体检,一般都能发现早期癌症。在检查中如有某个项目特别异常,那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尤其是在发现肿瘤标志物增高同时某个器官又有异常现象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如果其他各项检查如摄片、CT、胃肠镜等均未发现器官异常,仅为肿瘤标志物异常,那么应该到其他医院再重复检查一次,看检查是否有误。如果仍然偏高,建议先抗炎治疗一段时间再复查,一般一个月左右。

再次检查如指标下降,表示炎症引起的可能性大,如继续升高就要严密观察,根据升高的指标项目再次进行对症检查以防漏诊。

曾有一位体检病人在某医院检查发现癌胚抗原(CEA)比正常指标高一倍,但其他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我建议他去其他大医院再做一次该项目,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以后的多次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他完全放心了。另一位病人发现腹部肝胆区有不适,检查了肿瘤指标全套,几项肿瘤标志物中只有一项糖类抗原199高出正常指标4倍,他高度紧张,认为癌症可能性大,但是经过CT对肝胆胰脏器的检查和胃肠镜检查均没有发现异常。我认为首先考虑是慢性胰腺炎,并建议采取以中药为主的治疗,同时严密随访复查。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再次复查,指标已降到接近正常范围,排除了肿瘤的可能性。

肿瘤标志物如果有同时2~3项增高,而且高出正常值1倍以上的,就要高度重视,应该认真仔细地全面检查以找出原因排除肿瘤。一时不能排除的,一定要跟踪随访以防漏诊。肿瘤标志物增高与身体其他部位脏器同时有肿块或者病变出现,应首先考虑肿瘤存在。

定期健康体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把每次检查资料积累起来便于下一次的对比,一有异常及时复查,一般一年检查一次。在体检时如果发现有的器官不是太好,那么半年后要对此脏器专门复查,防止发生突变。

除了正常体检外,我们自己应该经常自查,如女性在洗澡时对乳房自查,发现无痛性肿块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乳腺肿瘤。

乳房肿块检查诊断可用钼靶X线片、CT、B超检查,乳腺肿瘤红外线扫描等,均有很高的诊断肿瘤符合率。

X线摄影和超声显像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据文献报道,约85%的乳腺癌X线征象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或结节影,肿瘤为高密度,高于乳腺实质密度,密度越高,越应怀疑恶性。同时也发现X线片中乳腺癌可伴有钙化者高达50%以上,包括扪及和未扪及的肿块。

在临床上常常将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B超联合检查,因为钼靶和X线摄影准确性约为86.2%,彩色B超诊断准确性约为80%,如果联合检查准确性可达90.8%以上。实验室检查项目中的癌胚抗原早期乳腺癌20%~30%升高,晚期及转移癌中则有50%~70%患者出现癌胚抗原高值。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铁蛋白、降钙素等联合检查均可帮助诊断。

当发现上呼吸系统疾病与过去患感冒的症状有所不同时,不要总认为是感冒引起的,不当一回事,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讲清楚发病的时间和临床症状,便于医生及时做出诊断。有胃病、肝病、肠炎等慢性疾病史的患者如果突然发现与平常症状不同时,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这些都是自我检查的内容。当然,有时医生也会误诊,不往癌症方面考虑,此时,诊者就要讲清症状,有时也要提示医生会不会是这方面的可能。最怕的是有病不去查,即使查了怕医生往这方面考虑。只要克服“讳疾”,坦然面对现实,坦然面对患癌症的可能,主动检查,早期确诊,那么早期治疗就有了保证。

癌症不仅是一种疾病、一种科学与医学现象,更是充斥着文化和社会意义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