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学
49312400000043

第43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4)

(4)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内容:课题名称;概念术语的界定;研究意义:课题研究针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本课题具有哪些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具有研究的紧迫性;研究目的:说明本研究工作达到的目标;文献综述:说明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曾做过哪些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有哪些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的创新所在;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说明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各种方法所具有的特定要求;研究基础:课题小组成员的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能力等;资料与设备:说明需要的资料和设备及其来源或解决方法;时间与阶段:说明所需要的时间及开始与结束时间,并说明阶段划分情况;成果及形式:说明预期的成果是什么,阶段性成果是什么,成果形式是什么(论文、专着、产品等);鉴定方法:说明是否需要组织鉴定及鉴定的时间和方法;经费预算:说明经费项目、总预算和经费来源。

(5)实际运作。通过观察、测量、分析来检验假说。这在其他方法叙述中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6)提交报告。将研究结果如实呈现。

8.2.3.2 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从其历史来看,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经历了紧密相连的四个阶段:注重思辨;强化实证;定性研究的兴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相比之下,国外高教研究比较注重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国内高教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实验法等。

1.文献法

文献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研究人类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文献的活动,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揭示其规律、属性的一种方法,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文献可以分为三种等级: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文献法的操作可有以下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即首先要充分利用报刊目录、文摘、年鉴及百科全书、网络等资料,检索列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献目录清单。二是文献收集。收集文献是重要而艰苦的工作,通过对文献的浏览、精读和收录(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收录),形成文献的提纲、摘录和摘要,能形成文献卡片资料更好。三是文献鉴别。要注重文献的出处和价值,去伪存真,防止以讹传讹。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可运用历史法、因果法、比较法、辩证法等方法对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反复思考,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写出研究报告。

2.调查法

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收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调查法有以下几种类型:按照调查对象分为: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按照调查的内容分,学科性的典型调查、反馈性的普遍性调查、预测性的抽样调查。按照调查的方式分:调查表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调查的测验方法;总结经验法。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做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者问题的看法和意见。问卷类型有结构型,又称封闭式问卷;非结构式型,又称开放式问卷;综合型,即以封闭式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卷。问卷设计应遵循:问题与目的一致原则;问卷主题突出原则;问卷篇幅简短原则;问题表述清楚、简明原则;问题与回答者知识能力适应原则;问题排列恰当原则;收集的信息易于列表说明、解释原则;隐私回避原则。

3.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科学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而获取其事实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教育观察的环境是在自然状态还是在人工控制状态,可将教育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设备,可将教育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所进行的活动,可将教育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根据观察是否有统一设计的、含有一定结构的观察内容、项目和相应的要求,可将教育观察法分为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观察法的步骤: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也就是回答为什么观察和如何观察等问题。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并进行阅读分析,对所要求观察的条件有一个最一般的认识,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客体要进行明确分类,对所观察的事物确定最主要的方向。实施观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资料收集、记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4.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探求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研究方法。简单说,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比较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比较法有以下几种类型:纵向比较法是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比较,从而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横向比较法是对空间上并存的事物间进行比较,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同类比较法是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通过鉴别其异同来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该类事物的共同规律。异类比较法是通过对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他们在不同表征下的异同之处,从而寻求某些规律。定量比较法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把握事物的特点,判断事物的变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向。定性比较法是通过对事物之间本质属性的比较来鉴定事物的特点、性质、归属和发展趋势。

运用比较法的基本要求与步骤。基本要求:其一,要保证可比性。必须做到:比较的标准要统一;比较的范围、项目要一致;比较的客观条件要相同。

其二,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比较研究的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具有客观性;能反映普遍情况,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具有典型性。

其三,坚持全面本质、科学的比较,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基本步骤:第一,选定比较主题:确定比较内容、限定比较范围、统一比较标准。第二,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分类、归纳。第三,进行比较分析:对资料进行诠释、分析和评价。第四,得出结论。注意多方面、反复进行比较;既要比较现象,更要比较本质。

5.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在现场收集数据的叫做“实地调查”。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

个案法的特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按照研究者对特殊问题的目的要求,在特定的范围内选取特定的对象;实施方法的综合性,实施方式需要根据具体对象的特点和具体任务的不同,综合应用观察、谈话、问卷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资料来源的多元性,要求周期较长的纵深调查,在自然过程中,从种种角度系统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切资料。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使研究者充分了解个案对象的特点;研究结果具有连续性、深刻性、比较准确和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有利于计划或改进教育工作,就特殊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一定需要一个研究小组,单个研究者也可以进行研究;通过若干个案的积累、比较,可以缜密地从中探求规律性的东西。

其缺点是,结果的普遍性较差;容易出现选择性偏差和个人的主观性,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研究时间长,个案对象条件可能变化,难于坚持到底。

6.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根据教育总结经验的目的和从事总结工作者本人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科学性总结。力求对经验实质的揭示能达到科学理论的高度,揭示经验的实质。教学法性总结。主要包括:一是总结经验创造者的具体工作方式包括工作程序和方法,这是最基本的部分;二是指出经验的优越性及其指导思想;三是指出运用这一经验时要达到最佳效果的工作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具体工作方法的建议。实践性总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具体地系统地描述某一教育实践的过程;二是归纳某一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三是揭示某一教育实践的优越性及其运用的前景。

教育经验总结法的步骤。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即确定题目、选定对象、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制订计划;其次,是收集材料,收集反映先进经验的各种书面材料,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得到第一手材料,对反映先进经验的实际效果进行考察验证;再次,是分析和综合,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删繁就简,区别真伪,核实必要的数据,查对引证的实例,以求如实反映总结对象的全貌;对事实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效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以现象作为向导,揭示具体事实的内在本质联系;最后,分析综合事实的过程,为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打好基础,以便将丰富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7.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解释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教育实验涉及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实验要改变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条件、要控制的不被改变的相对稳定的要素和条件、要观测的结果,分别被称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就是由这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教育实验的基本过程。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另外,我国教育研究中还经常使用统计分析法、情境探讨法、叙述研究法等。

8.2.4 优秀教学成果与精品课程建设

8.2.4.1 优秀教学成果

为了表彰长期从事本科基础课教学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等学校教师,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中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在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方面发挥重要带头作用的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进一步鼓励高校教师切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培养高素质人才上,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组织了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工作,并已形成制度。国务院发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提升质量的政策依据,为此成立了高等教育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采用省市校推荐、同行专家评议、网上评审、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