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学
49312400000036

第36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3)

尽管在学习各种技能、也许还有探究和鉴别等更高级的教学目标时,通常没有什么可代替实验教学的,但是实验教学法也有它的局限。也就是,实验教学需要大量条件支撑。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实验教学都是费时间的。此外,它需要专门的房间和设备,设备器材的维修和补给都是很费钱的,消耗品也是这样。如果要体现有反馈的、有结构的实习所具有的特殊优点,那么通常学生和教师的比率在实验教学中必然要比其他教学形式更低一些。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实验的指导。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教学安排上,要增加实验学时,更新实验内容,提倡实验教学改革。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投影仪、展示台、音响设备、遥控器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电子课件、音像材料、教材、管理软件等组成。多媒体教学是把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音乐等表现形式用独特的连接方式组成有序的开放的信息集合体。

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开发加以实施。多媒体课件按功能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模式:

(1)讲授模式,即根据教学大纲将教材的主要内容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在专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上,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媒介将知识点直观、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这是当前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模式。

(2)自学模式,即依据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编制成便于学生自学的电子教材,它不仅包含全部教学内容,而且有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详细的例题和习题要求,另外还应包括章节练习、习题答案和综合测试题等。这类课件是远程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有效手段。

(3)讨论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对学生的课外辅导答疑和综合复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要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与作用,而不只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或者简单地把黑板上的内容搬到屏幕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做到课件开发与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否则,教师坐在讲台上点鼠标,而屏幕上只是一些板书,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于1918年首创的。目前,哈佛大学商学院每年编制大量的案例,不仅用于教学,还用于出售。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师根据课程进度或实习的需要,选择典型案例,编成案例资料,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做适当的指导与引导,并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过程、讨论情况和方案进行点评。案例教学作为高等院校的一种教学方法,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相关学科产生了较好效果。

6.指导自学法

指导自学法是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探究精神与终身学习习惯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一般认为学生自学有以下三个共同的要素。第一,学生(有时是一组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论题、方面或争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连同这种选择一起,寻找各种有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在这个寻找过程中更加严密地确定这个课题。第二,选择一个问题后,学生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或实验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最后组织并提出有关结果的适当的报告书。教师所起的是间接的辅导作用。

学生由于自己学习与探究,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明显地负有主要的责任。

这种方法迫使学生们深刻地研究某一学科,而且通常也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们很可能从执行其工作任务中得到满足。他们通过选择、搜集和提炼资料,从而取得了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在由一个小组进行独立学习时,学生们可以学会协作、领导和决策。最重要的是,应用独立学习可推动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够成为他自己的教师。

7.2.3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吴文侃曾把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归纳为四个方面: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教学的发展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教学的双边性;以发展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以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为目标,突出了教学的综合性。结合高等学校教学的实际,可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趋势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师学生的多边活动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关心的是教师如何教,忽视对学生如何学的研究,是一种教师是传授体、学生是接收器的单向交流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在目标上重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在师生关系上将教师权威绝对化,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仓库和存储器,因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采有单向的“填鸭式”的灌输,忽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对学生独立学习和活动能力的培养。这种思想与方法只能教会学生模仿和记忆,而压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现代教学方法是在批判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有的学者就把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分成三类:一类是单向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二类是双向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第三种是自学的教学方法,如程序教学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有着更加显着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以多边活动论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成为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趋势。

2.由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教学目标又与知识观的演变密切相关。由狭义的静态的科学知识,到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再到包括认知、情感、技能的知识,人类的知识观正经历从静态到动态,由狭义到广义的转变。

人们对知识的价值、性质等问题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

具体讲,传统教学方法在达成教学目标上比较单一,大多只关注系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等目标则涉及不多。后来,人们在检讨传统教育时发现了这一弊端,提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发展智力。再后来,强调重视教学的情意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以及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提倡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运动和操作技能。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教会学生学习”。即学生通过教学不仅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获得独立地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要教会学生学习,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大学生如果不学习,当然不能说是文盲,但却有可能成为“功能性文盲”。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信息选择、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强调多样性和综合化

现代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过程越来越复杂,所要完成的任务又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同教学方法本身有自己的长处和局限,因此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是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综合使用。尤其是在高等学校,由于课程门类众多,学生个别差异大,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层次较为复杂,教学手段设备较先进,因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综合化更为突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多样化与综合化提供了可能性。在中世纪,科学技术非常落后,图书资料非常缺乏,手抄本都是非常珍重的稀有之物。

因此,中世纪大学只能以讲授教学为主,教学方法的种类非常少。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图书成为寻常家庭的消费品,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大学生通过书本进行独立学习不仅成为可能,还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19世纪末,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有人称之为“视觉教育”时期。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技术被引入教育领域,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视听教育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产生了着名的程序教学法。在这一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卫星技术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远程教育和个别化教学。进入70年代,微型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80年代以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方兴未艾,甚至出现了虚拟大学、网上课程等形式。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面前,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有了飞速的变化,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更多的选择。

因此,高等学校教学中要注意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须知,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反之亦然。

只有利用各种方法之间的这种互补性,并将具有互补性的方法配合使用,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7.3 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除必须确定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还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离开教学组织形式这一载体,教学活动就无法实施。

7.3.1 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有多种类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都是高等学校教学组织的重要形式,俱乐部、沙龙等教学组织形式则反映了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性。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目前仍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学年制下,一般课堂教学都以班级为单位;而在学分制下,课堂教学则以课程为单元进行区分。课堂教学这一组织形式具有以下优点: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但课堂教学也有其缺陷,一是不利于因材施教,二是不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此,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不是唯一的组织形式。必须依靠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教师主要依靠这一教学形式从事教学工作。教师不但应该具有渊博精深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还应该具有课堂传授知识的高超技能。一堂课讲下来,其效果好坏往往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是否得当、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合理。所以,高校教师有必要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更应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实践。

以往,高校教师一般只凭借从以前的老师那里学来的教学经验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自己却游离于教学法研究之外,这必然会使教学效果的提高受到限制。而且,由于受到教师“近亲繁殖”的影响,老少几代可能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如同一辙,这也会使整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高等学校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在“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思想的支配下,逐步形成了较少约束、突出个性的自主化的教育教学传统,这一传统被冠之“浪漫主义”教学观,甚至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精神支柱。美国教育评估专家森特拉曾说:“教室是教师的领地,任何评论教育内活动的企图,都是对他们隐私的侵犯,怎样教和教什么完全是他们的职责”。高等学校课堂成了“教师的独立王国”,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教师的“领地”。无可否认,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确有专家行为特征,但教学也是一门科学,教学有许多共同遵循的规范与要求。教学的艺术性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而教学的科学性应当通过艺术性来体现。学校有责任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引导与监控,以保证教师按此方向努力,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不同,它是把理论知识所揭示的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按其本来面目显示给学生,并且使学生置身于社会活动、生产过程中,在实践中学习。

现场教学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