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学
49312400000035

第35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2)

事实上,“知识和学术只有在不断地运用中才能重构重生,而运用得越多,产生知识的机会也就越大;运用的程度越深,产生高级知识的机会也就越大”。我们过去较多地关注的是原理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然而它们要通过应用、实践转化成技术性知识和应用知识,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也就是说学术在运用中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知识的应用又不断地催生出新的知识和新的学问,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关系。现代高等学校教学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对传统专业知识的掌握。现代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的双向的、探索的、研讨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而这种基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调实践对于高等学校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提出,在知识经济中边干边学是最重要的,博伊尔在其重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方案中,认为通过教研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所以他把这种“以研究为本”的合作性学习、团队学习作为改革本科教育的第一个有效途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创始人罗杰斯认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的问题相结合。

7.2 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观、人才观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要求愈发迫切。由此,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7.2.1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概述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是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与学的技术、技巧、程序、策略或方法的总和。要对教学方法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丰富与提升。

1.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

从系统论的角度考察,教学活动是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系统,教学目的、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系统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首先,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活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系统应有的功能。换句话说,教学系统的功能以及它本身的存在价值,都在于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实现其教学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一切都依赖于它能否有效地促使教学目的达到。其次,教学主体既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又是教学目的实现者和实现教学目的体现者,他们在教学系统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学方法的选用要认真考虑教学主体自身的条件和个体发展的特点。同时,也要求教学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方法素养,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最后,教学方法是技术、技巧、程序、策略的综合,它必须有教学内容作为它的载体。也就是说,脱离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生命力的,它或许在有关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和讨论上有一些意义,但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没有作用。因此,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才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2.教学方法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系统

教学方法纷呈多样,千姿百态,有的学者用教学模式这一概念加以整合。

教学模式是较为概括、抽象层次上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教学模式确实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又可以抽离并演绎出不同的教学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方法本身是可以从不同抽象水平上加以考虑的系统,“教学模式”也好,“教法”、“学法”也好,只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加以概括而已。即使是概括层次最低、最具体、最简单的教学方法,它也不是不可分的,它是由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3.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应该适应和体现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第一,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这是由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高等学校旨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以自学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独立学习方法和以培养专门技能为主的实验教学法等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得以突显出来,为高等学校所常用。

第二,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培养。这是由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不确定性所决定的。高等学校教学内容既包括确定的、已有定论的学科知识,也包括未有定论、不确定的学科知识。这类知识的教学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研究者的精神客观地介绍给学生,也需要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考察、质疑、分析和研究它们属于真理还是谬误。因此,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渗透着研究特点。

第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毕业后要对外部真实世界作出贡献,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方法中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美国有“服务学习”课程,强调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学术课程与社区服务的综合;应用技术和知识的机会与养成关心他人美德的结合。这些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倡导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竞争和合作是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在中小学教育中也一直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态度,但是高等学校的教学更需要强调合作,因为现代知识的发现和生产越来越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携手合作,越来越多的世界性难题需要各种各样的专家共同解决。高等学校作为创造新知识的主要场所尤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五,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现代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在国家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教学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高等学校本身也是一个知识创新的机构。

7.2.2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举要

现代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等方法之外,还有实验法、自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下面就这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智者派教学,至今仍是高等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美国的杜宾和塔弗加曾经对把讲授法和讨论法作比较的36项实验研究的数据做了统计,发现有51%的人喜欢讲授法,49%的人喜欢讨论法。在与诸如印刷出版和电视之类许多科学技术革新的竞争中,为什么讲授法一直继续存在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方面讲授法是比较经济的教学方法。比起录制一个相等的电视节目,连同它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的附加费用在内,它的成本要少得多。另一方面,讲授法也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方法,教师利用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较多的知识传授给众多的学生,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精确和牢固的科学知识。因为讲授法是以确保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为目标的。

讲授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就是一种陈腐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存在潜在的两面性。运用得好,便能发挥它的优点,运用不当,会暴露它的缺陷。讲授法也是如此,如果运用得当,照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不应把讲授法与启发式对立起来,怀疑讲授法的价值与作用。有人指责言语讲授教学是“填鸭式”的注入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只是“鹦鹉学舌”,学生的学习是机械而被动的,这种责难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当然,如果讲授法运用不当,则确实存在着这种危险。

讲授法最主要的缺点在于说它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大多数情况下,留神倾听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影响所传递的知识的性质、速率和供给量。学生能做的唯一的控制是不理它或者避开它。单向的思想交流很少有相互作用和反馈回授,而这对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如果过度地、不正确地使用讲授法,讲授就会助长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走向学习的反面。其次,就是讲授作为一种言语媒介往往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这些知识。虽然教师把教材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难以与学科知识本身相互作用。因而,单纯的讲授不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第三,讲授法的记忆效果较差,这对时间较长的讲授课更加明显。因此,尽管讲授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省时又易行的方式,但它的效果却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讲授以其基本形式而言,是最适宜于教与事实有关的知识的。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涉及某些教学内容的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学中采用讨论法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在本专科教学中的比例则相对较低。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讲授只是单向的向学生传递信息材料,而讨论则让学生积极地从事学习。讲授要求学生静听,而讨论则允许学生提问、探求并作出反应。

讨论一般有两种类型: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虽然学生可以控制讨论的议程和进度,但是教师是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澄清误解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增加了学生交谈的时间,减少了教师的作用。问题和议论更多是向着其他学生而不是向着教师的。讨论转而由学生负责,结果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方向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问题解决方式,即给学生一个问题或难题,必须依靠他们自己的智谋和独创性来作出一种或几种回答。教师的任务限于提出任务,学生集体决定如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一种方式是启发性的讨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吸收某一课题或论题上的经验、感情和意见,而并不关心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先用启发问题的方式弄清楚某一问题上的不同见解,再用问题解决方式来解决这种分歧。

当然,这两种方式可以互为补充、灵活运用。

讨论法之所以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为大多数学生所喜欢,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讨论法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敏感反应。

如果一个学生有误解需要澄清,要求说明某一要点,或者想把一种见解与另一种见解作比较,那么他所要做的事就是提出问题。学生因而变得积极地投入学习,寻找出资料与观点。他也有机会做出反应;他也可以分享他人的见解。

他可以点头表示赞同,提出反对意见,或者对这场讨论提供各种新思想、新看法。因而,讨论法可以形成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与交换的“立体式”教学局面。从学生个体的心理机制来看,不论是准备输出知识信息,或者输入知识信息,都是属于探究性的,都要通过思维活动,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的局限在于它是不可靠的,比较难以操纵和控制。除了时间问题外,讨论还可能变得漫无目的或令人厌烦,甚至在进行得很好的时候,它常常也是没有计划、杂乱无章的。这就是说,因为讨论是结构较差的活动,不是所有的要点都可能提出来的,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精确的,也不是适合学生的所有需求的。即使教师是一位有能力的有经验的集体领导人,一堂讨论课也很难如讲授课那样顺利完成预定的任务。另外,讨论要求教师或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去维持集体纪律,尤其是当这个集体处于早期阶段时情况更是如此。学生的主要兴趣在彼此逐步认识,并且学会怎样去发挥集体的作用。这种讨论往往是成果较少,与目标实现关系不大。但是如果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获得人与人关系的技能,讨论不失为一个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教师要提高组织讨论的教学技巧与水平。一堂高质量的讨论课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教师要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工作,确定课堂讨论的主题与形式;要引导学生提高讨论质量,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言,把握好讨论时机;要做好讨论的总结工作,发表自己的观点。

3.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一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类学科运用较多。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于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在现代高等学校教学中,由于愈来愈重视直接经验的学习,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法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