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学
49312400000002

第2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的发展(1)

在当代社会,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高等教育的价值更受重视。在历史上,高等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在古今中外不同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一些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作为一门学科,高等教育学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致力于探究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可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1.1 高等教育界说

1.1.1 何谓高等教育

何谓“高等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含义不尽相同,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所作的阐释既有共通之处又略有差别。

从高等教育发展史视角看,“高等教育”概念蕴涵丰富。高等教育源远流长,中外古代高等学府既是提供高级训练的最高层次的教学机构,又是进行高深研究和思想交流的学术中心。尽管有人将中世纪大学之前的某些古代高等学府称为“大学”,但只有诞生于12世纪西欧的中世纪大学才被公认为最早的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它们是现代大学、现代高等教育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美国外,其他各国的现代高等教育还是一种精英高等教育,但许多国家初步确立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从精英高等教育发展到了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目前已跨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各国高等教育体系已日趋完善。

从国际高等教育视角看,在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含义已变得更加宽泛。

英国所经历的变化就极其典型。在1963年的《罗宾斯报告》出现之前,英国一直没有对高等教育予以正式界定。该报告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应包括所有大学和学院提供的教育。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英国人很少使用“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一词,大学(university)就是大学,高等教育则是与非大学(non-university)机构相联系的低一层次教育。1997年,《迪尔英报告》

提出了一个内涵更加宽泛的定义,即高等教育包括: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后的高层次教育,即16岁后的教育;所有成人教育,包括18岁以后学习者参加的继续教育、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所有超出高级中学教育水平的教育,包括国家通用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的教育。

从国际组织的观点来看,它们有时直接采用“高等教育”概念,有时则选择“第三级教育”(tertiary education)、“中等(学)后教育”(postsecondaryeducation)概念替代“高等教育”概念。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高等教育会议提出:“高等教育是指大学、文学院、理工学院和师范学院等机构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教育而言,其基本入学条件为完成中等教育……”该组织于1976年制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却用“第三级教育”指中等以上教育:“以完成中等教育(第二级教育)或具有同等学力为进入本级教育的最低要求。……上述第三级教育包括由大学、各级各类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院、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及其他有关机构实施的该级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则多次采用“第三级教育”这一术语。1998年,它发表的《重新定义第三级教育》考察报告认为:“第三级”指在中等教育之上的某一个阶段或水平,包括大学和非大学的机构和课程;它与中等教育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选择“第三级”(tertiary)而非“高等”(higher)一词作术语的部分原因在于“高等”常常意味着“大学”(university),但许多所谓“大学的替代机构”(alternatives touniversities)提供的高等教育已成为主要力量。

“中等(学)后教育”概念也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际比较教育学者认为现代高等教育应发展为大众高等教育,应包括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高级技术训练、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院校内外的学习、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等,应将“高等教育”界定为“广义的中等后教育”。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布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把“高等教育”定义为:“由大学或由国家主管当局批准为高等院校的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类中学后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培训。”

关于高等教育,我国学者在《教育大辞典》(第3卷)(1991年)所作的解释较为详尽,全面吸收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高等教育被看作是“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各种专业教育及少量高等教育机构设置的一般教育课程计划所提供的教育。其涵义随历史发展而发展,因国民教育制度的逐渐完善而趋于明确。但各国至今并无统一的严格定义。……随其概念的扩大,已与‘中学后教育’、‘第三级教育’同义……”第一句强调了高等教育在“中等教育”之上,高等教育是各种“专业教育”,而且部分高校开设的“一般教育课程计划所提供的教育”也包括在内。其中所言“一般教育课程计划”中的“一般教育”即是“通识教育”,是美国四年制高校的一种典型制度,我国许多本科院校近年来都在大力推行。

在其他几种权威教育专业辞典和高等教育学教材中,我国学者往往会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实和自身特点给出定义。

《高等教育辞典》(1993年)给出的释义是,高等教育“又称中学后教育、第三级教育。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传授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实施机构主要有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等……”高等教育被看作是以“普通教育”即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为基础,是一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也指明了院校类型。《实用教育大辞典》(1995年)的界定是:“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程度上一般分专修科、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全日制的和业余的、面授的和非面授的、学校形式的和非学校形式的等。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通常是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它指出高等教育的基础是“中等教育”而非“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是各种“专业教育”,强调了高等教育的各种授学形式和院校类型,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潘懋元主编的《新编高等教育学》(1996年)给出的定义是:“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它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从事专门工作。”根据该定义,高等教育是“专业性教育”,以“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本书将高等教育定义为:“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本书对高等教育的界定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它的基础应确定为中等教育。其次,从高等教育的组织方式来看,它应涵盖各种院校类型、授学形式和教育类型。广义的高等教育不应被简化为大学教育,不应局限于正规高等教育。最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

1.1.2 高等教育的内涵

依据上述定义,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内涵作如下解读。

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高等教育属于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所构成的三级教育体系中的最高阶段,是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第三级教育”,在国际上,“第三级教育”有时成了“高等教育”的代名词。高等教育与“第二级教育”,即中等教育的联系更为直接,而且越来越紧密。我国中等教育尤其是高级中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将会进一步直接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反过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会加强自身与中等教育的直接联系。所以,高等教育的基础或起点是中等教育,不必扩大到整个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甚至规定“高级中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由于始于(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也就是“中等(学)后教育”,所以国际上常有以“中等(学)后教育”替代“高等教育”的情况。

2.高等教育是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组织方式来看,高等教育应该涵盖各种院校类型和授学形式。

在院校类型方面,现当代各国高等教育机构(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学(universities),既包括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和单科性院校,也包括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院校和教学型院校,等等。大学和非大学都在提供高等教育,广义的高等教育不应被狭隘地简化为大学教育(university education)。

在授学形式方面,当代各国高等教育包括正规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或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正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业余高等教育或部分时间制高等教育)。由普通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或个人等办学机构提供的非正规高等教育日趋重要,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高等教育不应局限于正规高等教育。

3.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社会各行各业所需专门人才有低、中、高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所供应的高级专门人才都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和培训。高级专门人才有各种类型,可分为学术型和职业型、理论型和实践型、研究型和应用型、知识型和技能型、指导型和操作型、通用型和专精型等。一般而言,前一种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中所占比例极小,而后一种类型的市场需求量和容量相当庞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应该为劳动力市场供应这两类高级专门人才,而且应该进一步扩大后一种类型人才的数量。为此,我国必须不断调整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在确定高校培养目标时,要引导不同高校合理分工、准确定位、各安其位。

1.2 高等教育的发展

1.2.1 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2.1.1 古代高等教育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祥地,古希腊的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的历史时期)是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古希腊的高等教育即肇始于这一时期。

公元前5世纪和前4世纪,古希腊各地兴起一些专门学校,如着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创办的希波克拉底医学校。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柏拉图等人为了广泛传播自己的学说,纷纷开创新的教育途径。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法教学,在任何方便的地方施教。公元前392年,他的朋友伊索克拉底在雅典开办了一所修辞学校,该校的目的是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政治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公元前393年,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雅典开办了学园(akademie),他在学园生活和教学长达40年之久。该学园被视为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高等教育机构,是教育史上公认的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机构。它要求入学者已受过相当的专门教育,还要求具备数学基础,“不懂几何者莫入”这句话就刻在学园大门上。柏拉图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好公民和能干的政治家,有人认为该学园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标上既体现社会功用性又体现人文性的教育机构。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仿效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在雅典创办了哲学学校吕克昂(Lykeion)(也称逍遥派学校,peripatetic school)。亚里士多德采用研究的方法进行教育,主张学科研究要借助直接的实验,他把当时的吕克昂装备成了一个真正的研究机构。

在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前30年),亚历山大学校(包括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和博物馆)是着名的学术中心和教育中心,由政府资助,其图书馆为当时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该校在各门科学方面取得的学术成果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是学生和学者所向往的学术中心。

在古罗马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后期,高等教育走向衰落。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对理论研究和抽象研究兴趣不大,所以开办了修辞、医学、法律、建筑、哲学、机械等专门学校,直接培养统治人才和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

在拜占庭时期(公元330-公元1453年),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高等教育机构是425年由政府创办的君士坦丁堡大学,它一直是拜占庭帝国最大的教育中心,教育水平在欧洲和地中海世界首屈一指,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求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