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49267700000061

第61章 下篇1977—1982:邓小平推动历史转折打开新路(28)

胡耀邦插话:六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三中全会是11月份,四中全会1月份,三中全会还有一条路线,叫调和路线。

邓小平说:这是一个理由,就是好多评价过去的路线斗争并不准确。还有一个理由,过去党内长期是这样,一到党内不同意见,就提到路线角度,批判路线错误。所以,我们要很郑重地来对待这个问题,这是改变我们的党风的问题。……但是,不是说路线两个字一概不能用。

邓小平最后说:没有时间了,召集人同志是不是同意委托常委的同志定稿?

到会的同志都说:同意。

会后,胡乔木、邓力群等还是按大家的意见,对决议稿进行精心修改。到6月26日,修改好了准备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正式讨论通过的稿子,首先送给常委诸同志审阅。这个稿子采纳、吸收了预备会上提出的意见,作了大大小小100多处增补和修改,篇幅从67页增加到75页,增加了3000多字,使决议的内容更加充实、全面,表述更加准确、恰切。陈云看后,要秘书告诉胡乔木:改得很好,气势很壮。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在6月27日全体会议上,《历史决议》草案经讨论获得一致通过。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文38段,共分建国以前28年历史的回顾、建国32年历史的基本估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历史的伟大转折、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等8个部分。

《历史决议》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第一次指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并对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提出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从十个方面第一次作了阐述:(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努力做到各经济部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4)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一定要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5)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巩固人民民主专政。(6)努力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7)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继续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8)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把人民解放军逐步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9)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10)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

1981年6月30日,公开发表了29日全会通过的会议《公报》。关于《历史决议》,《公报》作了以下评述: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全会认为,《决议》的通过和发表,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地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必将产生伟大的深远的影响。

十九、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伟大历史转折的完成和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自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主要表现在:(1)在指导思想方面,中国共产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在政治生活方面,结束了长时期的社会动乱,平反了冤假错案,落实了干部政策,实现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逐步健全,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关系重新获得加强,爱国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扩大。(3)在组织工作方面,通过揭、批、查,清理“三种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班子得到了调整、整顿和加强。从总体上看,党和国家各级组织的领导权已经基本上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干部手中。(4)在经济建设方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坚决清除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我国经济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5)在教育科学文化工作方面,纠正知识分子工作中“左”的错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肯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6)在军队建设方面,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了巨大的努力。人民解放军在加强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在改进军政军民关系方面,在守卫边境、保卫祖国安全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军队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都有了新的提高。(7)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得到恢复,党风逐步端正,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在此基础上,为总结过去六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李先念致闭幕词,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地达到我们的伟大目标。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载入史册。

2.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国庆30周年讲话以后,邓小平对“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的探索一直没有停顿,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概括新经验、新认识,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在目标、途径以及方针、政策等方面,不断充实发展,逐步臻于完善。

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座谈会上讲话,对“中国式的现代化”又一次作出具体解释。他说:“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他依据一个统计材料,列举了占世界前五位的科威特、瑞士、瑞典、挪威、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第一次提出在我们现有人均不到三百美元的基础上,提高两三倍,“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的目标。邓小平还提出:“要用经济办法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真正鼓干劲,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贯彻以调整为核心的“新八字方针”是为了“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条无论如何要坚持”;等等。

10月30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词》中,邓小平再一次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进行完整的阐述。邓小平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谈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做出了鲜明的回答。邓小平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确实是一场新的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他具体指出:“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他还指出:“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但是,离开了国际合作是不可能的。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邓小平还特别明确地提出一个重要观点:“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回答“你们那个四个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提问,明确提出中国式四个现代化的“小康”目标。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