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49267700000005

第5章 上篇邓小平领导各方面整顿(4)

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1月1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提议,会议任命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周恩来连任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为: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华国锋、陈永贵、吴桂贤、王震、余秋里、谷牧、孙健。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周恩来于1月30日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国务院副总理分工问题。2月1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了国务院12位副总理的分工。确定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会后,周恩来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在会上传达、讲解了在四届人大筹备期间毛泽东所作人事问题和理论问题指示的内容,重申了毛泽东对邓小平所作的“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等评语,并说:“以后的事情还要副总理们多做”,“以小平同志为首”,“将来这样的会,请小平同志主持”。“希望新的国务院成立以后,出现新的气象,争取今年第四个五年计划能够完成而且超额完成。”邓小平接着发言,说:国务院的头还是周总理,我们帮助,因为他有病,具体事情有12个副总理。将来国务院要有几个人搞常务,经中央批准后再通知大家,请他们多做工作。毛主席在十届二中全会时就提出,现在还是以安定为好。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指示。现在看来国际形势对我们是很有利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是个现实问题,但是可以不可以争取几年之内不打?我们利用这段时间把我们的力量加强,把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也包含军事力量特别是装备的加强。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把建设抓一下。今天在座的各部门要认真地注意抓这个工作。

至此,周恩来完成了由邓小平接替他主持国务院工作的安排。

通过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的支持和安排下,通过正常程序,走到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五、邓小平以“三项指示为纲”领导1975年整顿

邓小平主持全局工作以后,立即大刀阔斧地领导整顿。在整顿中,他提出以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为纲”的著名口号,并以实现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的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为号召,与“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领导整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三项重要指示,是从1974年8月至1975年1月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针对不同情况先后作出并重申的。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思想。但毛泽东本人并没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审时度势,融会贯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提出三项指示是各项工作的纲,用来领导1975年的整顿,取得了巨大成功。应该说,“三项指示为纲”是邓小平的一个创造,是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典范,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邓小平以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为纲”来领导1975年的整顿,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决策。因为毛泽东的三项指示集中反映了当时全国上下干部群众共同一致的久乱思治、久贫思富的强烈愿望,唯有贯彻执行毛泽东的三项指示,才能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治理经过八年“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混乱局面。从另一方面看,进行整顿的主要障碍和对立面是“四人帮”。邓小平主持的整顿以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为纲”来进行,就在同“四人帮”的斗争中占据了主动,“四人帮”就很难明目张胆地反对。

邓小平在提出“三项指示为纲”时,还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两个重要论点:一个是“整体”论。强调毛主席的三项指示是一个“整体”,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不能丢掉任何一条。一个是“大局”论。强调周总理在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和在20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就是大局”。“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这两个论点,在顾及全面的基础上突出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个重点。邓小平以此统一全党全国的奋斗目标,明确1975年的工作重心,并对“四人帮”割裂三项指示、破坏安定团结、破坏经济建设的言行提供了批评的依据。邓小平对三项指示的总体把握,使1975年整顿具有一种高屋建瓴、势不可当的气势。

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整顿,在实现“两步设想”、建设“四化”强国的目标指引下,在“三项指示为纲”指导下,发展之迅速,成效之显著,斗争之尖锐复杂,为当代中国历史上所少见。

六、整顿从铁路突破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后,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工作。他在作出了军队整顿的部署之后,立即着手进行工交战线首先是铁路的整顿。

197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批转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指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当前特别要把交通运输和煤炭、钢铁生产搞上去。”这是邓小平代周恩来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后对当时国内形势分析研究的结果。邓小平等国务院领导人清醒地看到,由于批林批孔运动的破坏,1974年工业生产的情况不好。影响全局的突出的薄弱环节是铁路。当时铁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生产下降。1974年全国铁路比1973年少运货物4321万吨,下降了5.3%。1975年头两个月未见好转,1月份全国铁路日装车量为4.58万车,2月份又呈下降趋势,只达到当时日装车能力5.5万车的80%。全国20个铁路局,15个没有完成运输计划。(2)事故惊人。1974年一年全路发生行车重大事故和大事故750多起,比1973年增加48%,为十年前的8倍多。(3)规章制度不严,劳动纪律松弛。(4)堵塞严重,大部分列车不能正点行驶。情况特别严重的是两条线(陇海、浙赣)、四个点(徐州、南京、南昌向塘、太原)。其中徐州的问题尤为突出。徐州地处京沪、陇海两条铁路大干线的交会点。由于派性头头操纵的“批林批孔联络站”的破坏,1974年冬以来武斗再起,堵塞严重,处于半瘫痪状态,直接影响到华东以至全国铁路干线不能畅通。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跨越省区,贯通全国,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由于铁路运输不畅,大庆、克拉玛依等油田曾被迫部分关井停产;山西、黑龙江、安徽等省铁路沿线存煤500多万吨拉不出来,一些煤矿煤炭外运受阻,煤堆自燃,不能继续生产;缺煤使华东电网发电量减少1/3,江苏、湖南等省有40%以上的工厂停产或大幅度减产,南方几省氮肥减产1/3;昆明磷矿石运不出来,许多省市磷肥生产受到影响。显而易见,铁路运输这一突出的薄弱环节的问题不及时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国民经济计划都会落空。解决铁路问题已经成为能否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关键。邓小平抓住这个关键,下决心首先整顿铁路,把铁路整顿作为1975年整顿的突破口。

经过紧张准备,1975年2月25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简称“全国工业书记会议”)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星期在北京召开。经过与会者讨论,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1975年第9号文件),要求全国所有铁路单位必须贯彻“安定团结”方针,实行以铁道部为主的管理体制。重申全路由铁道部统一管理,集中指挥,反对资产阶级派性,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整顿运输秩序,同各种破坏行为作斗争,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确保运输安全正点。这个9号文件在3月5日全国工业书记会议结束的这一天下发。就在这一天,邓小平出席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邓小平指出,全党要讲大局。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就是大局,全党要多讲。而当前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关键,是解决铁路问题。解决铁路问题的方针是贯彻中央9号文件,加强集中统一,反对派性,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邓小平说,对闹派性的人要再教育。教育过来,既往不咎,再不转变,严肃处理。他在讲话中点了徐州那个闹事的派头头的名,说“实际上是他在那个地方专政”。他提出,要把铁路上和地方上搞派性的人之间的联系割断,要把闹派性的头头从原单位调开,不服从调动不发工资。要求解决问题不能拖,3月份的动员要很深入,做到家喻户晓。主管交通的副总理王震在会上立下“军令状”:保证一个月内见效。

3月6日下午,铁道部即开大会传达中央决定和邓小平讲话。7日晚召开全路电话会议传达。铁道部长万里反复强调:要把中央9号文件作为铁路整顿的纲,不换节目,不改镜头,一抓到底。他提出:“不唱天,不唱地,只唱9号文件这出戏。”“千条理,万条理,不安定团结没有理。”

3月9日,万里到达徐州,在江苏省和徐州市党政领导的配合下,打了铁路整顿的第一场硬仗。

3月10日,即召开徐州铁路分局全体职工、家属参加的万人动员大会,万里出席讲话。同时,把制造武斗、严重破坏运输生产的坏头头顾炳华(徐州市物资局技术员)逮捕。江苏省革委会为此发布《通告》。11日、13日又接连召开徐州地区党员干部大会,徐州分局机务段确保铁路畅通誓师大会,动员进行铁路整顿。万里还参加各种座谈会,宣讲、传达9号文件,使中央整顿铁路的决心和方针政策家喻户晓。工作组放手发动群众,对派性进行旗帜鲜明的、毫不含糊的批判,对派性头头批评教育,坚决整顿领导班子,改进工作作风,关心职工生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打击破坏铁路运输秩序的行为,克服有章不循和运输秩序混乱的状况。3月15日又在徐州召集济南、上海、郑州三个铁路局领导干部会议,商讨解决津浦、陇海、京广三条干线不畅通的问题。万里在徐州领导整顿12天,雷厉风行而又扎实细致,使得徐州铁路枢纽迅速恢复正常秩序,津浦、陇海两条干线畅通,徐州分局结束了连续21个月完不成运输任务的局面,4月份提前3天完成了运输计划。

徐州铁路分局重点整顿的经验对全路整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铁道部在全路推广徐州经验,进一步广泛发动群众,贯彻9号文件。从4月到6月,万里先后到太原、郑州、南昌、长沙、株洲、昆明等老大难单位宣讲文件,发动群众,解决问题。在中央支持和地方配合下,果断地调整领导班子,对派性严重、不贯彻中央9号文件的领导干部有的撤职,有的调离。对闹派性严重而又坚持不改的坏头头,对违法犯罪分子,批斗了一批,逮捕了一批,还处决了少数罪大恶极者,有力地打击了破坏铁路运输的活动。经过整顿,到4月份,严重堵塞区段先后疏通,全国20个铁路局除南昌局外都超额完成了计划。日均装车达到5.37万辆,比2月份增加上万辆,为历史最好水平。部属32个铁路工厂,31个超额完成计划。初步实现了铁道部在整顿开始时提出的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一个突出”(国民经济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两个不适应”(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加强战备的需要),做到“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安全正点,当好先行”。王震赞扬铁道部领导小组是一个硬班子,指出9号文件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表明整顿是党心所向、人心所向。到6月底,全国铁路形势变化显著,安定团结局面逐步形成,一批老大难单位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南昌铁路局5、6两月也都超额完成计划,津浦、京广、陇海、浙赣等主要干线保持畅通,运输生产大幅度提高。上半年货运量完成41607万吨,为年度计划的48.95%,比去年同期增长8.6%,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在20个铁路局中,有10个局做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邓小平对工交战线的整顿抓得很紧。在徐州铁路整顿取得突破性进展之际,就抓住时机,在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讨论运用徐州经验推动铁路整顿的深入和整个工交战线整顿的展开。刚从徐州回京的万里在会上作了报告。会议提出,中央9号文件的精神不仅适用于铁路工作,除体制外,也适用于各行各业。3月31日晚,国家计委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出电话通知并印发工交、农林、国防工业各部,要求迅速把9号文件精神传达到整个工交战线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务必做到家喻户晓。要解决好领导班子的问题,促进安定团结,把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尽快搞上去。整顿工作遂在整个工交战线开展起来,生产形势很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