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49267700000048

第48章 下篇1977—1982:邓小平推动历史转折打开新路(15)

6.全会公报的通过

12月22日晚,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闭幕会,华国锋讲话。他着重讲如何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他指出,为了顺利地实现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要把握好五个“一定”:第一,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二,一定要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第三,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第四,一定要抓紧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第五,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陈云也在闭幕会上讲话。他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三中全会和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大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认真讨论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了团结。会议真正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会公报,是全会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12月22日,各小组重点讨论公报稿。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公报写得很好,同时,对公报稿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主持起草工作的胡乔木为写好公报花费了很多心血。

全会于12月22日通过了公报稿。23日,胡乔木又根据会议简报组收集上来的新意见,对公报稿进行了最后的加工。当天下午6点,中央常委审定了修改的地方。晚上8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全文播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开头讲了会议的概貌,以及通过的文件和人事决定。公报的主体分五部分,讲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一部分主要讲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公报》指出:

全会一致同意华国锋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所提出的决策,现在就应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部分主要讲经济问题,包括体制改革、农业问题等。《公报》指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因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些年来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要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三部分主要讲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健全民主与法制问题,《公报》指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循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在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结束以后,这个任务还要坚决抓紧完成。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四部分主要讲思想路线问题,对真理标准讨论作出评价。《公报》指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第五部分主要讲党的民中集中制、党规党法以及党的集体领导问题。《公报》写道: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任何负责党员包括中央领导同志的个人意见,不要叫“指示”。会议指出,一定要保障党员在党内对上级领导直至中央常委提出批评性意见的权利,一切不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的做法应该坚决纠正。

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全体党员和党的干部,人人遵守党的纪律,是恢复党和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的起码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严守党纪。对于违犯党纪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执行纪律,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伸张正气,打击邪气。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一次会议。它以其特有的成就和建树,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伟大的转折点。邓小平也以其推动伟大历史转折和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伟大功绩载入史册。

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78年度世界风云人物。该刊1979年第1期序言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十、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叶剑英提议与中央决策

1978年9月下旬,为解决理论界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分歧,党中央副主席叶剑英提议召开理论务虚会。

邓小平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但邓小平明确表态和打招呼以后,来自高层的压制有增无减。甚至把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成“非毛化”、“丢刀子”、“砍旗”。刚担任《红旗》杂志总编辑的熊复,组织编辑部写了一篇题为《论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的文章,反对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汪东兴听说此文是按《实践论》思想写的,即说“重温《实践论》好”。熊复就拿《重温〈实践论〉》做了正标题,于9月19日送给中央常委审阅。叶剑英感到理论战线上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国务院务虚会的方式来讨论解决,故在9月下旬的常委会上提议,把搞理论工作的同志召集到一起,开个务虚会,让大家把不同意见摆出来,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统一认识,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中央常委同志都赞成。那时,邓小平刚出访朝鲜归来,正在东北视察;中央领导人10月出国访问活动又较多,于是中央决定理论工作务虚会推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行。

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华国锋宣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专门召开一次理论务虚会”的决定。12月31日上午,刚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胡耀邦在政协礼堂召开的中央宣传系统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大会上同大家见面,发表重要讲话。他还告诉大家:中央政治局决定,1979年1月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他希望有关单位,就需要打破禁区的理论问题,列出清单来。

2.会前的准备

1979年元旦刚过,胡耀邦、胡乔木就为准备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忙碌起来。他们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胡乔木就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些提法发表重要讲话;二是召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会议;三是胡耀邦写好一篇《理论工作务虚会引言》。

1979年1月3日,胡乔木应胡耀邦的约请,在中宣部碰头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就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些提法问题,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口号究竟什么含义,科学根据是什么,继续使用好不好?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是否始终存在?应当怎样理解“以阶级斗争为纲”?党内斗争是否都是社会阶级斗争的反映,都是路线斗争?提出质疑,并明确表示否定的倾向。胡乔木提出的这些问题,对开好理论工作务虚会进行了很好的引导。

1月6日,胡耀邦为即将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写好了一篇讲话稿:《理论工作务虚会引言》。《引言》指出,这次理论工作务虚会的目的是要总结经验、分清是非,研究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后理论宣传战线的根本任务。《引言》肯定两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揭批“四人帮”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一方面是继续扫清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议一议还有哪些禁区、哪些精神枷锁应当继续破;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研究和解决伟大转变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真正做到理论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胡耀邦还提出具体任务:加强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工作,要出成果。要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写出一批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和理论著作。

1月7日至11日,胡耀邦主持召开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座谈会。在11日座谈会结束时,胡耀邦宣布了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的决定,讲了开法和具体要求。

在正式开会之前,胡耀邦1978年12月31日上午在中央宣传系统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胡乔木1979年1月3日在中宣部碰头会上的讲话等六个文件,胡耀邦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引言》,先印发给出席会议的同志阅读。

3.会议第一天

1979年1月1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开始。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理论宣传界的一次盛会。参加会议的共有160余人,主要是理论宣传各界的代表。一些在党内多年从事和关心思想理论工作的老前辈、老同志,作为特邀出席者也参加会议,受到热烈欢迎。还有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宣传系统各单位领导同志,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人民解放军的理论宣传工作者等。

因此会前,胡耀邦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引言》已经印发给到会成员。胡耀邦在会上讲话,没有再念他的讲稿。他宣布了会议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以后,就总结理论宣传战线的基本经验和教训、理论战线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关今年撰写理论文章以及会议的开法等四个问题讲了意见。

关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胡耀邦说:可以总结两年来的,可以是十年来的,也可以总结三十年的。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有许多好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我们回顾过去走过的道路,目的是使今后的理论宣传、理论研究搞得更好,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胡耀邦着重讲了理论宣传战线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问题。他说: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讲一讲。一是对待干部,绝不能轻易打倒;二是每个干部都难免有这种缺点、那种错误,所以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工作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要防止片面性,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搞得更有说服力、更好、更健康,避免或减少错误。他还说到,对毛泽东的一生,特别是60年代以来的事情,不宜匆匆忙忙做判断。

胡耀邦提出今年要撰写一批理论文章。分两个方面:一是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没有批深批透的,甚至还没有触及的问题;二是目前出现的新事物,提出的新问题。

对会议开法,他说,第一段主要是小组会,开到26日,春节(28日是阴历正月初一)休息;2月1日继续开,开到12日左右。第一段开完后,休会一星期到十天,准备向中央汇报。第二段拟以中央名义召开,开十天左右,请各省派人参加,会议扩大到400至500人。大会发言由各组安排,也请特邀的同志发表意见,作些指导。会上,党中央主席、副主席还要讲话。在北京开会的同时,希望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以收上下呼应的效果。

4.分清思想路线是非

从1月19日起,会议分五个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大家的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揭发批评提出和坚持“两个凡是”的同志的错误,进一步分清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的是非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