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49267700000032

第32章 中篇1976—1977: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和第三次复出(13)

对党内外的呼声,华国锋没有置之不理。3月14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一方面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决定的,批是必要的”,四五运动中,“确有极少数反革命分子把矛头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乘机进行反革命活动,制造了天安门广场反革命事件”;一方面又说:“群众在清明节到天安门去表示自己对周总理的悼念之情,是合乎情理的。”“‘四人帮’批邓另搞一套”,“对邓小平同志进行打击、诬陷,这是他们篡党夺权阴谋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人帮’对邓小平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都应当推倒,比如,他们诬蔑邓小平同志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经过调查,邓小平同志根本没有插手天安门事件。”华表示:“我们的方针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多做工作,在适当的时机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并宣布:中央政治局的意见是:经过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和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正式作出决定,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

3月14日当天,胡耀邦即到西山看望邓小平,传递了中央即将让邓小平出来工作的信息。邓小平同胡耀邦就当前应该抓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这前后,李先念、陈锡联、吴德一起到西山看望邓小平。吴德回忆了这次与邓小平会见的情形: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之后,具体的时间记不准确了,在李先念的提议下,李先念、陈锡联还有我一起去西山看望了邓小平同志,表达了中央请他出来工作的愿望。

邓小平见到我们非常高兴。他对我们说:“很好啊!我可以过一个安宁的晚年了。这种方式好(指粉碎‘四人帮’事),干净利索!”

李先念讲:“我们要请你出来工作呢!”

邓小平同志风趣地说:“出来干什么?”

李先念说:“起码官复原职。”

当时,邓小平同志住在王洪文在西山住过的房子里。他还兴致勃勃地请我们去看了为王洪文修的电影厅,邓小平同志说:看,这是电影厅。

3月17日上午,陈云参加西南组讨论。陈云发言说:“时机成熟的时候,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很赞成。”

4.邓小平提出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做指导

在三月中央工作会议后,4月7日,汪东兴、李鑫受华国锋委派同邓小平谈话,要求邓小平出来之前写个东西,写明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遭到邓小平严词拒绝。邓小平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行。他说:我出不出来没有关系,但是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

4月10日,邓小平给华国锋、叶剑英和中共中央写信,对华国锋3月14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代表中央政治局宣布的在适当时机、通过一定程序让他出来工作的决定作出回应。

邓小平在信中说:“我感谢中央弄清了我同天安门事件没有关系这件事,我特别高兴,在华主席讲话中,肯定了广大群众去年清明节在天安门是合乎情理的。至于我个人的工作问题,做什么,什么时机开始工作为宜,完全听从中央的考虑和安排”。针对“两个凡是”,邓小平在信中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邓小平以一个政治家敏锐的眼光,用“准确的、完整的”理解毛泽东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成为全党走出“两个凡是”禁区、开辟思想解放道路的先导。

邓小平在信中提出:“如果中央认为恰当,我建议将我这封信,连同去年十月十日的信,印发党内。”

华国锋、叶剑英等同意将邓小平的两封信转发党内,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4月14日晨,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说明根据他们的意见,对4月10日那封信修改的情况。当天,华国锋批示印发中央政治局同志,研究确定两封信印发的范围。

4月14日华国锋作出批示后,又委派汪东兴、李鑫看望邓小平,同他谈中央转发两封信的情况。

邓小平对他们讲: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把主席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主席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主席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他说:一个人能够“三七开”就很好了,很不错了,我死了,如果后人能够给我以“三七开”的估计,我就很高兴、很满意了。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像主席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

邓小平又对汪、李二人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主席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我给中央写信,提出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反复考虑的。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

邓小平不同意对4月10日的信再作什么修改。华国锋等人也没有再提什么要求。

汪东兴和李鑫还同邓小平谈了复出后工作的问题。邓小平表示:分工做什么,最后还是要由党来决定。要他管外事,他婉言谢绝了。邓小平告诉汪、李二人:就自己的愿望来说,我现在考虑管科学、教育。

5月3日,中共中央即将邓小平这封信和1976年10月10日的信转发至县团级,实际上向全党通报了邓小平即将复出的信息。

5.邓小平复出前的决心:把科学、教育管起来

在4月中旬同汪东兴和李鑫谈话以后,邓小平就认真考虑怎样把科学、教育管起来的问题了。

5月12日上午,邓小平约方毅、李昌谈科学和教育工作问题。

邓小平指出:整个国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科学研究是先行官。抓科研就要抓教育。抓教育,关键在中学,中学又以小学教育为基础。中小学现在接不上茬,十年没有好好上课,数理化不行,外文也不懂。多数中学教师水平不高。因此,要抓好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要加强教师的配备。要重新审定大中小学的教材。过去没有吸收外国先进的东西。

邓小平又指出:关键是人。抓科研要注意选接班人。方针正确,组织路线要跟上。加强党的领导,选好科研人员,选好后勤人员,很重要。

邓小平还结合现状和历史,着重讲了搞好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的问题。邓小平说:《科学院汇报提纲》有什么错?只是讲得还不够,是根据当时大家勉强能接受的水平写的,真正要解决问题就不够了。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现在各部门掌握的资料都不交流,保什么密?自己封锁自己。我们同国外的科技水平比,在很多方面差距拉大了,要赶上很费劲。我们要努力赶,你不赶,距离就更大了,人家是一日千里。世界发达国家都注意最新的科学成果。据说他们政府头头每天办公桌上都放一张每日科技新闻。中国在清朝时搞闭关自守,“四人帮”也是搞闭关自守。科学研究方面的先进东西是人类劳动的成果,为什么不接受?接受这些东西有什么可耻的?要花高价把世界上最新的资料买到手。要着手搞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要抓重点学校重点科研院所、重点人才、重点项目。要从问题堆里找长远的、根本解决问题的东西。为什么要抓理论研究?就是为了这个。讲空话不行,要有具体措施,统一认识。实事求是是毛主席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懂得这一条就有希望。

邓小平特别强调科研人员是劳动者。他说:一个时期,说科技人员是“臭老九”,连发明权都没有。科学研究是不是劳动?科研人员是不是劳动者?三大革命运动有科学实验嘛。科研人员搞点体力劳动是需要的,但他本身是脑力劳动者。自动化技术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

5月24日上午,邓小平又约见王震、邓力群,同他们长谈。

见面后,邓力群就说:乔木同志委托我带来一封信,作自我批评,向你认错。

邓小平说:不看了,信你带回去。

邓力群说:乔木揭发你,在事实方面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问题在于上纲厉害了一点,这个不好。

邓小平说:这没有什么,对这事我没有介意。要乔木同志放下包袱,不要为此有什么负担。他3月2日写的材料,我看了。没有什么嘛。其中只有一句话不符合事实,他说那次我发了脾气,实际上那次我并没有发脾气。说到批我么,不批也不行嘛。当时主席讲话了,四号文件发下来了,大家都批,你不批不是同主席唱对台戏嘛。至于揭发我说过的话,那就更没有什么问题。我过去那样讲,我现在仍然这样讲。

谈到这里,邓小平讲起他最近同华国锋的谈话,说:比如台阶论,最近我就对华主席讲,还是要讲台阶论。青年要积累经验,这是培养青年的好办法。不用这个办法反而把好好的青年害了。

从这番话可见,华国锋前不久看望过邓小平,同邓进行了有实质内容的交谈。

邓力群谈到,对胡乔木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的错误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政治上动摇。

邓小平说:乔木不是政治上动摇,是软弱。乔木是我们党内的第一支笔杆。过去党中央的很多文件都是他起草的。毛主席尽管对他有批评,可是一向重视他。

邓小平赞扬胡乔木整理《论十大关系》整理得好,整理后的文字,理论、逻辑很严密,成了一篇理论文章,哲学文章。又说:总而言之,乔木这个人还是要用。至于怎么用,做什么工作,要找同志商量、交换意见。他这个人缺点也有。软弱一点,还有点固执,是属于书生气十足的缺点,同那些看风转舵的不同。批我厉害得多的人有的是。

邓小平交代邓力群:请你告诉乔木同志,要解除包袱,不要再把这事放在心上。不必写信或写自我批评了。

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讲了前些日子汪东兴、李鑫来看他时的谈话,把批评“两个凡是”不行,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那些话又讲了一遍,特别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

邓小平在4月10日的信中提出“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4月中旬谈话中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并尖锐批评“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5月24日谈话又加以重申,所有这些,开启了突破“两个凡是”、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运动。

关于科学教育,是这次谈话的另一个重点。

邓小平同王震和邓力群谈了自己复出工作的问题。邓小平告诉他们二位:我出来工作的事定了,反正要继续当大官。至于分工做什么,军队是要管的。要我继续管外事,不那么想干,太累,当然重要的外事活动还可以参加,不想大部分时间卷进去。我现在考虑管科学、教育。这是我自己的愿望,最后还是要由党来决定。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一直萦绕在邓小平的心里,早已有了一套成熟的意见。前些天同方毅、李昌谈了一次,意犹未尽,这天又敞开思想,尽情谈论一番。

围绕怎样把科学技术搞上去的问题,邓小平着重强调关键是要搞好教育,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5月12日同方毅、李昌谈话的继续,视野更加开阔,重点更加突出,说理更加透彻,对科学、教育的改革开放,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也更加明确了。

邓小平说:

我们要搞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能上去。搞科学技术,不搞教育不行。我们要上去,空讲不行,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现在看,我们整整落后了二十年。科学技术、教育都落后了二十年。科技人员美国一百二十万,苏联八九十万。日本也花了很大力量。我们科技人员只有二十多万,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多。我们的尖子,现在许多新的科技文献都看不懂。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开始注意搞科技、搞教育的问题。明治维新,还有俄罗斯的彼得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可能干得比他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