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33

第33章 剪纸生财之道

传统工艺挖掘

走进北京百工坊二楼,目光很容易就被右手边的第一家门店所吸引。店门上挂着一张名为“大吉祥”的手撕纸作品:一只轮廓简单生动的大象仰首朝天、栩栩如生。它没有剪纸般细致的边缘,却另有一份粗犷和豪放。

这幅作品的创作者是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东方神韵剪纸世家传人赵润兰。赵润兰是河北省晋州市人,小时候在乡下长大,她的母亲彭秀慧是五里八乡有名的“巧女”之一。“巧女”是乡下对那些精通绣花、剪纸且能独立创作图样的劳动女性的尊称。旧时候乡下对剪纸的需求量很大,像窗花、顶棚花、祭祀花都用剪纸,而有创作能力的“巧女”很受人尊敬。

出身于“巧女”之家的赵润兰自然传承了母亲的手艺,1999年为庆祝澳门回归,她和女儿一起创作了总共20多米长的大型剪纸组画,后荣获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金奖。作品得奖后,高价索求作品的人便陆续登门,赵润兰这才意识到,剪纸是艺术,也是生钱之道。三年前,赵润兰的“东方神韵剪纸坊”搬进了百工坊,不仅创作经营剪纸作品,还潜心研究,创造了手撕纸这一新的纸艺。

东方神韵剪纸坊里,满墙都是精美的剪纸、手撕纸作品。这里撕纸销售是最火的,每一幅手撕纸都是独有的,它有一种原始艺术的大气之美。把纸撕开容易,撕出好作品难。撕纸的创意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理解作支撑。动物要撕得生动,人物要撕得有风度、有风采。

不过,在剪纸坊里,赵润兰不是简单地展示和销售她的作品,还手把手地教她的顾客“手艺”。剪纸坊里不定期地要举办培训班,学员不仅有中国的剪纸爱好者,还有外国游客。赵润兰教手艺的过程,不仅传播了中国剪纸文化和技艺,也顺理成章地做成了“生意”。

在剪纸艺术品展览会上,赵润兰的手撕纸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她的一幅手撕纸作品――毛泽东头像售价达到两万元。虽然大型手撕纸作品价格不菲,但赵润兰和她的女儿庞晖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上,她计划出一组以名人为主题的大型手撕纸组画。

赵润兰同时还在为东方神韵剪纸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认为应该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两件事,一是多创作好作品,办好每一次展览,让世人认知中国剪纸的价值和生命力;二是做好剪纸的教学、传播。

案例点评:

剪纸商品现在很多,也很普遍,如何才能让消费者选择你的商品呢?一幅手撕纸作品制作的时间并不长,关键在于创作设计。严格地说每一项设计都是创新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的创造。另辟蹊径方可出奇制胜,创新才能保持艺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