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31

第31章 低洼地里的意外收入

一大早,安徽省太湖县小池镇白庙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在自家的田地里紧张的劳动,为即将栽种的中稻做准备。而与它一坝之隔的新仓镇同心村花桥组的田地里除了杂草,什么都看不见。村里除了老人、妇女和孩子,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据花桥村村民组组长周盛斌介绍,他们村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农忙季节根本不用回来帮忙,但每年年底组里都会给他们一份收入,即使是这些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

同心村花桥组所在地,原来是一片叫做“罗皮畈”的低洼地。2007年以前,每到雨季,花桥组十年九涝,给周盛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里的低洼田不种粮可惜,种粮被水冲了更可惜。于是,1999年,他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开始出门打工挣钱养家。而父母因为年纪大,干不了体力活,低洼田只能靠出租换取口粮。

2007年8月8日,县水产局来了一群人,经过打听,大家才知道,原来那时县里在推广小龙虾养殖,听说花桥组的低洼田十年九涝,于是,来看看能不能养龙虾。

这两年,小龙虾的市场行情看好,加上花桥组的低洼田很适合养小龙虾,能给村民们带来不错的效益。但是养之前必须得先加高加固堤坝,才能避免以后被洪水冲垮。可如果让村民们各家修各家的堤坝,投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于是,花桥组的组长周盛斌想出了将低洼田整合到一起,将外围的堤坝加高一点,将里面的小堤坝废掉。按照这个方法,周盛斌粗略算了一下,每家至少要集资2000元钱。

2007年12月13日,花桥村民组的村民们集体开会签字,一致通过了小龙虾养殖计划。之后,村民们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养小龙虾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

就在所有人都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灾难让大家的梦想都化为了泡影。2008年年初,一场百年难遇的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大雪冻裂了刚刚建好的堤坝,冻坏了村民们辛苦拉好的防逃网,造成了十多万元的损失,村民们所有的钱几乎都打了水漂。而周盛斌作为最初的发起人也成了大家指责的对象。同心村花桥组组长周盛斌走投无路,欲哭无泪,但他没有灰心,认定养殖小龙虾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2008年春节刚过,太湖县水产局给花桥村民组下拨了5万元的救灾资金。其中包括2万元的虾苗。可要想恢复生产,重新整修虾塘还需要不少资金。于是,倔强的周盛斌自己贷款12万元用于小龙虾养殖。并以每天30元的酬劳聘请一个村民负责全年的主要生产和销售。

每年的5~7月,是小龙虾的销售旺季。太湖县周边的合肥、南京等城市早在5年前就形成了成熟的小龙虾消费市场。2008年,花桥组通过稻虾联作养殖基地一共赚到了21万元,其中,仅小龙虾就卖出了10.5吨,赚到了14.7万元。

到目前为止,安徽省太湖县小龙虾养殖基地已经发展到了6个,全县小龙虾生产面积5万亩,年生产小龙虾3800吨,产值4000多万元。养殖区内的农民平均每亩增收1330元。

案例点评:

十年九涝的洼地,用来做耕地,也许颗粒无收。但就是这样人人觉得无利可图的洼地,却成了养殖小龙虾的聚宝盆。可见,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你有没有合理利用。当然,发现了商机还要懂得在困境中坚持,能经受住打击,就像周盛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