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02

第2章 经纪人闯市场 搞活区域经济

云南省罗平县不少有资金、能管理、会经营、信息捕捉能力强的农民从传统的种养业中解放出来,变身为农业经纪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在市场与农民间架起了致富金桥。

“姜经纪”做大姜生意

在罗平县板桥镇,只要说起“姜经纪”王德高,人们连连称赞说,就是他率先把罗平县的黄姜远销国外。

王德高出身农家,高中毕业后,先后搞过种养业,烧过砖瓦,当过村干部。通过多年的从商经验,他观察到低迷2年多的生姜突然猛涨,于是做黄姜生意不久的王德高及时抓住机遇,不分白天黑夜造访姜农,3个多月收购10吨干姜块,将小黄姜卖到广州,掘得第一桶金。但王德高并没有满足,很快把眼光投向了全国各大市场,甚至国外市场。此后,王德高筹措了100余万元成立了板桥黄姜开发有限公司,多方外出考察市场,接洽合作伙伴。先后与甘肃食品调料公司、内蒙古小肥羊火锅调料厂、新疆涮羊肉火锅调料厂等十几家企业建立内销线,平均年销售干姜块1000余吨以上。并与山东飞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肇庆市天丰贸易有限公司、上海翱兰贸易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出口公司建立了外销线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将干姜块远销到了中东和欧美等地。

“鱼经纪”实现发家梦

随着罗平水产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产品流通营销成就了不少“鱼经纪”的发家梦。

10年前从云南陆良县来到罗平鲁布革乡“淘金”的杨红标,开餐馆、跑运输,可收入只能维持生活。2003年,罗平鲁布革当地农民水产养殖逐渐扩大,在鲁布革码头贩鱼的人生意不错,精明而市场信息灵通的杨红标很快就有了做贩鱼生意的念头。随后,他变卖了面包车,花了3.5万元买回一辆小型货车,东找西借凑齐1万元周转资金,开始贩起鱼来,没想到,这一做生意就红红火火。白天忙、黑夜跑,每天收入少则100多元,多则400余元,一年下来收入纯利也有6万多元。人缘好、诚实守信、善营销的他很快赢得了市场,逐渐与罗平5家酒店、曲靖南宁街道菜市场的4个经营户、昆明花白鲢餐馆等建立起合作关系,目前,杨红标成了当地有名的贩鱼大户。在他致富的同时,他与鲁布革乡舌坡等村的20多户捕鱼、养鱼户签下了“订单”,大大带动群众增加了收入。

“猪经纪”带富一个村

沿着金灿灿油菜花海中宽阔的水泥路,走进罗平县罗雄镇外纳村,漂亮的楼房,宽敞的家居环境,美丽的花海村庄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富裕与和谐。说起村民如何致富,曾任过该村支部书记的刘石能说:“油菜、烤烟只是副业,村子富了,其实是靠贩猪,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村民靠当‘猪经纪’致富的。”

农民张保权5年前开始贩猪,如今成了村里响当当的“猪经纪”,他先后将生猪卖到广西、广州、贵州等地,年收入8万余元,建了新房,买了车子,成了典型的小康之家。看着张保权靠当“猪经纪”富了,村民们便纷纷上门请教贩猪诀窍。为了帮助群众致富,张保权毫无保留地将诀窍传给村民。如今村中有200多户农民成了“猪经纪”,不仅全村的猪不愁卖,就是周边十里八村农民养的猪也逐渐有了他们的“订单”。

案例点评:

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致富的带头人。致富的带头人,都是得到市场信息最早,并敢于付诸行动的开拓者。当前的农村行业经济的发展,呈现的大多是散、小、乱的无序格局。这就急需一批站在市场前沿的领头人,做一些组织、协调、引导工作,发挥出团队作战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