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01

第1章 掌握价格信息 卖藕多赚钱

农业信息致富

2008年5月份开始,重庆市杨家坪农贸市场每天销售的莲藕在逐渐增加,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10~20吨。这些莲藕大部分来自重庆的各个区县,其中璧山县健龙乡的莲藕占了1/3。虽然数量并不是最多,但是璧山县健龙乡的莲藕总能在高低起伏的价格波浪中把握最高点,卖出好价格。原来璧山县拥有一批市场信息员,随时反馈市场价格,以便在家的种植户们号着价格的脉搏来采挖莲藕。据有经验的莲藕经销商讲,如果凌晨3点钟莲藕能够卖完,就说明当天莲藕不够卖,如果是天亮都没卖完,就说明莲藕供应过足,当天不好卖。

在这场信息战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他就是璧山县莲藕合作社的社长魏泽友。所有的信息每天早晨不到7点都会准时反馈到他那里,再由他用最快的速度判断出当日的行情。魏泽友介绍说:“每天,信息员给我通报当天市场上销了多少货,经过判断分析,然后我们才决定准备采挖多少莲藕拉到重庆,每天都如此。”

魏泽友的判断成了当地莲藕产业的风向标,2006年,靠着这支信息队伍,璧山县的莲藕卖出了1.4万吨,产值2000万元。然而在5年前,璧山县的莲藕产业还是一盘散沙,虽然大部分老百姓都有零星地种植,但是连最起码的挖藕技术都显得非常蹩脚。2003年5月份,璧山县政府带头成立了莲藕合作社,组建了一只专业的采挖队。挖藕是一项看似容易做起来难的体力活,除了需要力气还要讲究技巧。因为采挖工人之前都经过专业培训,所以他们采挖的莲藕既省时省力,同时又保质保量。

刚开始进入重庆市农贸市场,因为人生地不熟,没有客户资源,魏泽友等人只能降低价格来吸引批发商和稳定顾客。随着市场的打开,魏泽友等人逐渐发现一个问题,因为不知道市场每天的需求量是多少,只能让农民盲目地采挖,有时采挖过多销售不完,只能低价处理。

他们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根据前一天的市场销售情况来决定当天的采挖数量。魏泽友的分析综合考虑了长、中、短期因素,当外地藕大量上市时本地莲藕就少挖点,当前一天卖得快时第二天就采挖多一点,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近期的节假日等因素来采挖。尽管这种互动方式很好,但是在2005年8月份,魏泽友却遇上这样的尴尬,当时正是重庆其他县市莲藕采挖旺季,价格一跌再跌。魏泽友及时通知种植户们暂时不要采挖莲藕,可就是有人跟他拧着干。其中一位农户当时就是没有把魏泽友的信息当一回事,将自己家的3亩莲藕全采挖了。当他拉着大量莲藕上重庆市场卖时,却傻眼了。原来人家卖1.6元/千克,而他拉到市场却只卖0.8元/千克,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璧山莲藕在市场上显得游刃有余,价格高的时候多卖点,低的时候少卖点。除了想方设法让当地莲藕卖上好价钱外,魏泽友等人还把专业采挖队的采挖业务延伸到周边的县市。

案例点评:

普通的莲藕生意原来也蕴涵有不少学问,可见除了要提高莲藕的品质和挖掘的技术外,要想卖一个好的价钱,关键是掌握好市场上的信息,这就要求眼观四处,耳听八方,保证市场信息的灵通并及时反馈,依此作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