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16

第16章 协会为大红柑保驾护航

在广东新会有一种叫做大红柑的柑橘,因为其皮中含有一种叫香包素的物质,所以,当地种大红柑,不是为了吃瓤而是为了皮,这种柑皮晾干置放3年后就是陈皮,陈皮存放的年头越久质量越好。在新会3年的陈皮卖120~160元/千克,30年的陈皮可卖到4000元/千克以上,随着存放年头的增加,陈皮的价钱也越高。

当地陈皮的香包素含量高,在市场上一直都很抢手,经销商在这里买大红柑回去剥皮自己加工陈皮。当地农民主要通过种植大红柑,获得经济收入。然而,在2000年这里的大红柑得了一种传染病――柑橘黄龙病,成片的大红柑很快枯萎死亡。而大红柑从重新栽种到再次挂果需要3年时间,到2003年,当地重新栽种的大红柑再次挂果时,农民们发现原来的市场却变得陌生了:大红柑的价格最便宜的卖到0.4元/千克,最贵的才1.2元/千克。

那么几年间,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新会的陈皮价格一落千丈呢?当年黄龙病的爆发,使新会的大红柑产量骤然减少,但市场上的消费者又需要新会大红柑做成的陈皮,这让当时经营新会大红柑的商贩很着急。梁务学是一个经营大红柑十几年的老经销户了,那时他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为了满足市场上的需要,一些经营新会陈皮的商人开始到外地去收购一些大红柑来加工陈皮。可是外地收来的柑橘,虽然也叫大红柑,但是质量却比本地的差远了,所以经销商从外地收购的柑子价格都较低。在新会柑子产量低的那几年里,很多收购商已经习惯了用低价收购大红柑,于是到了2003年真正的新会大红柑上市的时候,价钱也卖不上去了。

潘华金是新会陈皮协会的秘书长,陈皮协会里的会员集中了种植户和当地的经销商。因为新会陈皮一直受市场欢迎,来收陈皮的人各地都有,所以造成很多外地商人来收陈皮时压低农民的价格。2004年,在大红柑快要采摘之前,他召集协会里的经销商和种植大户大会,目的就是为了调整大红柑价格。会后,协会决定指定一些本地的经销商作为专门收购大红柑的指定商户。有了指定商户这块招牌,就意味着他收上来的大红柑是正宗的新会大红柑,所以销路和卖价都要比普通的商户要好。而作为指定商户也要遵守协会规定的指导价。2006年大红柑的产量是18000吨,指导价是1.6元/千克。而2007年总产量减少了,但市场需求没有变,所以2007年新会大红柑的最低指导价更高,为2元/千克。

梁务学就是最初的指定收购商之一。因其信誉好,已经连续3年被定为指定收购商。由于这是一个双赢的措施,梁务学也格外遵守协会的规定收购价钱。一旦梁务学的收购价没有按照协会的标准来做,种植户们不但不会把柑子卖给他,第二年,他就不能作为协会的指定经销商来收购农民的大红柑了。这对于像梁务学一样的经销商来说损失就大了。协会的这个办法既控制了外地收购户压价的问题,也避免了外地柑子以次充好。

案例点评:

自家种的水果,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如果没有卖到一个公平合理的好价钱,那对于种植户来讲,真是不亚于在火热的心里浇了一盆冷水。但是,在市场上确实经常发生这样的事,经销商故意联手压低收购价格,种植户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从长远来讲,经销商单方面的定价权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化解这种危机?文中提到的正是解决之道。种植户联手成立协会,设立最低收购价,从而保护种植户的利益免受压价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