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13

第13章 发展沼气产业 建设生态家园

“一个沼气池能带动我们全家致富,靠其种桑养蚕收入丰厚,家里的厨房、厕所都清洁了,是我们农家的‘宝气’,连做梦都梦不到的好日子现在实现了,心里当然高兴啦!”,广西融安县浮石镇隘口村麻沙屯农民高兴地说。

这里桑树连绵成片,农家居舍整洁,两层高的楼房随处可见,人们安居乐业,青山绿水间恬静的农家美景尽收眼帘。隘口村麻沙屯位于融江浮石段西岸,西与融水贝江林场交界,南边是浮石水电站,是融安县五个小康示范村之一。

据了解,该村辖9个自然屯,29个村民小组,769户,沼气池入户率达90%。全村耕地面积3520亩,主要以种桑养蚕为主,桑园面积达到2200亩,养蚕户734户,形成了“公司+基地+协会”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2006年全村养蚕1.5万张,产茧量达522吨,总纯收入达近800万元,人均养蚕纯收入达2485元。

据悉,自2003年融安县划归柳州市所辖后,大力开展沼气池能源工程建设,到2006年,该县累计建成沼气池19172座,入户率由原来的7%提高到现在的42%,累计受益人口达到76688人。

“‘蚕宝宝’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利用沼气池发展种养业,带动农户改厕、改厨、改圈奔致富路的劲头就更足了”,融安县县委副书记刘国珍说。

沼气池的建设不仅拉动了小猪圈、小鸡圈等畜牧业发展,将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施用到果场、桑园,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也使农村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还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生态平衡。一座8立方的沼气池年可产沼气550~600立方米,可达到节约薪柴6000千克的生态效益。

案例点评:

庭院经济作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其中有一个发展模式就是能源利用型模式,即在庭院内适当位置建立永久性沼气池,用沼气热能烧水煮饭,照明,利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发展蚕桑果业,也可建造塑料日光温室,从事冬季温室蔬菜生产,等等,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