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是孩子的学习指导师
49155600000005

第5章 哪些是学习优秀孩子的共同特点

一、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其主要特点如下。

学习内容是以语言、文字等书本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按一定的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认识过程,包含感知、记忆、思维和情感、意志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不能由他人代劳;学习效果既与学习者本身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关,也受教师教学水平和教材的组织是否合理等因素的制约。

影响孩子学习能力与效果差异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一是生理因素。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是由大脑和脑神经细胞的结构决定的,遗传变量在里面起重要作用。一些学习困难的人存在视力或听力上的问题,或有多动症、孤独症、诵读障碍。

二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的状况与家庭教育、学校的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

三是学生的主观因素。人的学习动机越充分,取得的学习成果就越大;学习越专心,成绩就越好。

家长应当让孩子懂得:多学习一些文化,并学得好一些,虽然不能对其今后的人生保证什么,但是肯定会比不念书或学习不好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上更有机会。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三招,首先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是掌握学习方法,最后就是培养学习习惯。

一个考上了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说:“我从小学6年级开始学习外语,当时我并没有别的英语书,只有一套《基础英语》,我越学越爱学,水平稳步提高。我看到有的同学急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一会儿用这套教材,一会儿又换另一套教材;这几天参加这个培训班,过几天又参加另一个培训班。但是他们要求过急,总希望找到一服灵丹妙药,服用之后,立竿见影。确实,探讨学习方法,寻找合适的教材可以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但是,这两者如果不是建立在热爱学习、刻苦学习的基础上,而只在方法上绕圈子、在教材上找捷径,则是学习中最忌讳的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是选择了何种教材,而是学生对学习的要求有多强烈,对学习的兴趣有多大,是否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亲子活动:

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优秀?可以找出许多理由,如智商高、方法精、习惯棒、兴趣浓、信心足、目标明、干扰少、毅力强等。中科院的调查报告总结学习成绩好孩子的十条特点:

——倾向于认为所学各科知识是有用的;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抱负水平高;

——荣誉感强,重视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

——有课余读书学习的习惯;

——不容易受情绪困扰;

——关心社会,对社会问题更关注;

——更愿意当班干部;

——更容易以为教师理解自己;

——倾向于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

——与同学关系更加好一些。

帮助孩子对照上面十条,看看做到了几条,如何改进,定出规划。

二、学习优秀的要素

第一,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首先具有良好、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好奇心、责任感,具有比较高的成就动机,有自己的人生发展信念,相信自己的人生能获得比较高的成就,并且竭尽全力去实现。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家长应鼓励孩子具有符合现实的理想、目标和高成就动机,指出其努力的步骤、条件要求、榜样人物、策略及障碍,勇往直前就能成功。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有助于孩子具有较高成就动机,符合现实的高成就动机将激励孩子获得未来的成功。

学习优秀的孩子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相信自己能实现想要实现的愿望的信念。表现在学业方面,就是指相信自己能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这样的孩子喜欢挑战,成绩更好。成功令人振奋,能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可能只限于某一领域,不可能各方面都强。一个孩子总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项目,如数学,又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项目,如语文。建议家长帮这些学生从自己已经很擅长的学科领域(优势项目)中找到自信,然后面对弱的课程时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是一个人当在某领域有过成功之后,更容易接受失败。但若对某一内容学习初期遇到失败,就会破坏自我效能感。在项目初期任务过重导致失败,会产生“我不能成功”的错误想法,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在学习上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循序渐进,步步成功,积累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

学习优秀的孩子有延迟满足的能力。优秀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不会在短期内得到回报,生活中最好的奖励往往是需要长期付出努力而回报却来得最迟。孩子必须学会延迟满足,因为这样做有很多好处,这样的孩子在学习成绩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更为成功。延迟满足能力可预测孩子未来的发展趋势。学习优秀者的经验是:在没有即时奖励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完成任务。家长频繁的许愿与奖励对孩子的学习来说很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学习策略。学习优秀的孩子能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观察、记忆、思维和效果评估。他们掌握了必要的学习策略技巧,并将其用于记忆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中,能在多种学科、多种情境中加以应用,学习效果好。

他们知道,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由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和小结五个环节组成。这些孩子能运用评估策略,及时反思、反馈学习结果,评估学习策略的有效性。预备知识确实可以促进相关知识的学习,而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对学习的促进更大。学习优秀的孩子能调控自己的心态及所处环境,能运用成功的策略,提高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三,学习习惯。学习好的孩子在小学即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成绩可以提高。他们在失败、挫折面前会更加勤奋。他们在学习中更多寻求挑战,相信通过知识技能的掌握可以使自己得到发展和提高。

为掌握知识而勤奋学习是优秀孩子的又一大特点。他们坚持完成任务,面对任务和确定的目标时,能够利用各种办法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实现目标。这就要求家长帮助孩子培养顽强的意志。策略之一是让孩子不断口头提醒自己坚持完成任务。策略之二是让孩子管理好时间,安排好作息。策略之三是让孩子知道控制焦虑,提醒自己保持平静心态,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

第四,对自己及行为负责。优秀的孩子在面对成败时都会对自己负责,并具有内控型人格特征,就是把行为原因和结果归因于自己。进展顺利时,总结经验,继续努力;进展不顺利时,也会承担责任,努力使局面好转。他们能够认识到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自己与他人交互作用的结果。相反,那些具有外控型人格特征的人,倾向于把责任推卸给外部因素,如抱怨家庭环境不好或老师教得不好。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便是家长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学生的正确道路。具体方法是——帮孩子认识自我和社会;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给孩子树立负责的榜样;

——给孩子提供负责的机会。

温馨提示:

有一年全国各省共有44个高考文、理科第一名考进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专家访谈了其中的31个人,并通过其他的研究得出结论,这些学生成功的六大因素是:

积极的学习心态、勤奋的学习精神、牢固的知识基础、有效的学习方法、优秀的自学能力和过硬的心理品质。

现代教育是通过以考试为主的综合评价来考核、选拔和甄别学生的。其对立面是以个人赏识为标准的伯乐相马式教育或推荐保送教育、以出身为标准的种姓教育或成分教育、以财力为标准的商业化教育。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比凭门第、出身、关系、财力或凭有权者主观色彩浓厚的举荐公平,尤其在一个社会机制不健全、举荐容易流为暗箱操作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家长应当帮助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绩。一个学生不在乎考试,又怎么能够指望他去争取荣誉;一个学生连相对简单的考试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够指望他去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