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09

第9章 天鹅效应:溺爱带给孩子的其实是伤害

过分的娇惯和毫无节制的爱常常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严家无悍虏,慈母多败子”,这是千百万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经验的总结。

一对生活在湖边的夫妇,靠捕鱼为生。有一年秋天,一群准备去南方过冬的天鹅路过这里。夫妇两个非常高兴,拿出打来的小鱼喂养它们。很快,这群天鹅就决定留下来。

冬天来了,它们白天在湖面上觅食,晚上就住在渔翁夫妇为它们铺好的窝里。湖面封冻的时候,老夫妇就用自己储藏的喂鸡饲料和打来的小鱼喂养它们,直至湖面彻底解冻。

日复一日,老夫妇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着、爱护着。直到有一天,老夫妇不得不离开这里。然而,老夫妇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习惯了被他们保护的天鹅,在他们离开后的那个冬天,也随之消失了。它们的消失,不是因为飞去了其他地方,而是在那年冬天湖面封冻期间全部饿死了。

故事之中,渔翁夫妇对天鹅的爱,绝对是无私而又真挚的,他们甚至把这些天鹅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可是,渔翁夫妇却不知道,已经习惯了在这种爱下生活的天鹅,却在失去渔翁夫妇怀抱的那一刻,遭遇到了悲惨的结局。的确,人们对于那种无私而真挚的爱,通常是给予赞美和肯定的。可很少人会想到,溺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致命的。心理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天鹅效应”。

心理专家解析:溺爱会带来孩子的无能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常常会使孩子变得无能。例如那些太多太快得到物质需求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常常不会处理学习、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挫折。而且,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放纵和溺爱的父母,会使他们将来更易于焦虑和沮丧,孩子长大后甚至会变得无能。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因为她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30岁的年纪了,甚至不懂得怎么去恋爱。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

夫人点了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你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

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

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为他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

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

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父母错误做法:动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孩子的烦恼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爱,这种爱,没有原则,毫无节制。的确,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对其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并不惜牺牲时间、金钱、精力等一切可能的代价,去换取对孩子的爱。但事实上,对孩子的爱,过了头,就会变成对孩子的伤害。父母对他们的大包大揽,常常会使孩子变得懦弱无能。例如上述案例中,孩子最后连恋爱都不会谈,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心理专家建议:放弃包办,给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

作为父母,爱子心切固然可以理解,但你可以照顾孩子一时一事,却很难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今日的溺爱或许就为孩子日后的平庸埋下了种子。

(1)不当“拐杖”当“向导”

如果父母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变成无能的人,就应该为孩子创造独立做事的条件,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不当“拐杖”当“向导”。凡是孩子能够做到、应该做到的,就不要代替他;凡是孩子愿意做的,就应当鼓励他,使他从做事的过程中获得自信,提升能力。

(2)不要过于“心疼”孩子

很多家长之所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完了,是因为他们心疼孩子。例如看到小小的孩子就要那么早起床上学,还有那么多的作业……他们就心甘情愿地做起孩子的全职保姆,有些父母甚至还会帮孩子洗脸、刷牙。其实,父母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年龄,很多事情是必须经历的。所以,请不要过于心疼孩子,因为你的“心疼”可能会“伤害”孩子。

心理专家解析:溺爱会带来孩子的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溺爱会带来孩子的任性。因为溺爱型的父母,往往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这个要求合理不合理,道德不道德。例如,如果孩子说他想要天上的月亮,溺爱型父母明知办不到,也会冒死去试一试。有他们“以身作则”,肆意纵容,孩子自然变得越来越任性。

9岁的荣荣,在学校里总是不断惹麻烦,经常有老师和家长上门告状。无奈,父母带她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在咨询中,心理医生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在35岁时才有了荣荣,他们两个发誓,一定要给孩子最优越的环境,不能让她经历自己以前经历过的苦难。于是,不管女儿荣荣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久而久之,9岁的荣荣就成了家里的小霸王。

譬如,逛商场时,要是女儿看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或者玩具,不管价格怎样,肯定就会缠着父母要买,她的父母也是有求必应;在家里,如果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她必定是霸占着不放,除非等她吃够了,父母才能够动筷子;看电视,只要是她想看的,父母绝对不能说半个“不”字;出门游玩时,只要她说自己累了,爸爸必定背着她走路……

最典型的是,荣荣比较喜欢米老鼠,各式各样的米老鼠她已经有了20多个,可是再看到新款的,她还是非要不可。妈妈说:“荣荣,你不是都已经有20多个吗?怎么还要买啊?”荣荣小嘴一噘,不高兴地说:“我要你管呢,想要你买就是了嘛!”听她这样说,父母就会立马满足她的要求。

心理专家告诉荣荣的父母说,荣荣之所以在学校里不断地制造小麻烦,指挥同学做这做那,是因为他们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凡事占上风,太想成为关注点,这是很多问题孩子制造麻烦的原因。”心理学家如是告诉他们。

父母错误做法: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要求

很多父母,对孩子是百般疼爱,处处放纵,事事迁就,要月亮不敢给星星,更有甚者会宠着孩子去骂人,挑吃捡穿。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深处就会滋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畸形心理。溺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任性,自私,动手能力差,其中的大多数是因为从小到大受到父母的溺爱、娇惯、放纵等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心理专家建议: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

对孩子有求必应,例如对孩子的物质需求不加约束,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一味地放纵孩子将使孩子难以应对未来人生的挫折,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任性。在此,心理专家给父母以下几条建议。

(1)学会对孩子说“不”

面对孩子的无理、荒唐要求,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说“不”。很多孩子在做事之前总喜欢和父母讲条件。例如喜欢穿什么衣服,父母不给穿就不去幼儿园了;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父母不给买就哭闹不止……对于这种现象,父母一定要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2)允许孩子不高兴

很多父母对孩子之所以溺爱,是因为他们不忍心看到孩子生气或者不高兴。在他们眼里,只要孩子高兴,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因此,只要孩子稍有不悦,他们就会嘘寒问暖,百般呵护。实际上,喜怒哀乐是一个人的正常情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永远保持笑容。所以当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家长不应该一味迁就,而应当理性帮助他调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