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47

第47章 互惠关系定律:尊重别人才能受人尊重

你给予了别人足够的尊重和帮助,别人也会以同样的真诚和善良回报你。因此,人际交往中,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

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因为没钱买东西吃,他决定在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儿打开房门的时候,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

女孩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喝完牛奶,问道:“我该付多少钱?”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数年之后,那位美丽的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年的小男孩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得·凯利医生了,他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他一眼就认出病人是曾帮助过他的恩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女孩的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医疗费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但当她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不禁惊讶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得·凯利医生。”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社会交往中,有这样一个心理原则,叫做“互惠关系定律”。其意思就是如果你给予别人足够的帮助和尊重,别人也会以同样的真诚和善良回报你。笛卡尔曾经说过:“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重,那么作为父母首先就应该教会孩子尊重他人。

心理专家解析:敬人者,人恒敬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互惠关系定律”的一种体现。你尊重了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尊重回报你。人际交往中,尊重别人是最基本的原则。正如同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就先要对朋友真心,朋友才会对你真心一样。社交中,你希望别人怎么来对待你,就先要学会怎么去对待别人。以心换心,将心比心,付出你该付出的,才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因此,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想让孩子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应该教导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不久前,妈妈带小小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整个下午,6岁的小小让妈妈非常费心,而且非常尴尬。因为,当妈妈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小小不断地嚷着要喝桔子汁,妈妈正忙于和朋友谈论事情,于是叫她稍等一会儿。但是小小一分钟也不等,还大哭大叫起来。妈妈轻声制止她的无理乱叫,她却叫喊着要妈妈“闭嘴”。

更可气的是,当朋友把桔子汁递给小小的时候,她却连“谢谢”都不说一声,妈妈让她谢谢阿姨,她嘴一噘,把头扭向了一边。弄得妈妈和朋友都非常尴尬。小小的妈妈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懂礼貌,这么不尊重人了。

父母错误做法:不懂得尊重别人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总是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尊重别人,见了自己的朋友不知道问好,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父母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对别人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事实上,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与父母有着很大的关系。

很多父母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别人。例如,他们出门坐三轮车,总是不喊“师傅”,喊“蹬三轮的”;喊“邮递员”是“送信的”;出门在外,得到别人帮助也不知道说“谢谢”;走在环卫工人刚刚扫过的路上,随手就扔垃圾……结果呢,孩子耳濡目染,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学会了不尊重别人。

心理专家建议:给孩子树立尊重别人的榜样

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尊重的。人际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所以,要想使孩子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那么,父母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呢?

(1)文明用语

人际交往中,应该让孩子经常使用一些文明用语,如“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这不仅反映了孩子对别人的尊重,也表现了孩子的坦诚,很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

(2)学会欣赏他人

人际交往中,应该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的貌美、体健、声清、骨秀、学厚、文博……总之,一定要引导孩子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而学会了欣赏他人,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

(3)父母要成为榜样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父母本身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父母身体力行地尊重别人,替别人设想,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会学习。

(4)尊重孩子

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大人首先要尊重孩子,对孩子的尊重应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例如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要说:“请你……”而不要说生硬的命令句;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说声“谢谢”。有什么事,家长也要与孩子商量。例如,父亲想调一个电视频道,最好先与孩子商量:“我们调个频道看看好吗?”

(5)让孩子设身处地

孩子出现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有时是因为想看热闹、好奇,有时是想开个玩笑,有时则是盲目地跟从别人的行为,他们并不理解这样做的后果。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又会有何感受?这样让他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