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21

第21章 破窗理论: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弥补孩子的先天不足,诱发孩子的潜能。因此,父母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在秩序良好的街区和环境相对杂乱的街区。一周之后,他发现停在秩序良好的街区的那辆汽车完好无损;而另一辆,他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后来,他把那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敲碎了一块玻璃,结果,紧紧是几个小时的时间,车就不见了。

在这个试验的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发育过程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因为它必须适应环境,并对环境产生反应。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环境对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就像植物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一样。因此说,作为父母,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心理专家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北人善骑,南人善泳”。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不可能孤立在环境之外,他必然要在一定的环境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或事打交道。在这样的过程中,人要受制于环境,环境境况如何,将直接对人产生影响。因此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孩子尤其如此,因为孩子的社会经验很少,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正处于模仿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受到环境的暗示和诱导。

某幼儿园小一班,在中午用餐前,老师叮嘱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干净,并让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盘中。用餐过程中,老师又多次提醒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餐后,老师对吃饭干净的幼儿及时给予了表扬,对个别不注意卫生的幼儿给予了批评;保育员等幼儿用完餐后,将桌子擦干净。

一段时间后,一班的幼儿用餐卫生习惯却不尽如人意。餐桌上到处是菜汤、米粒,吃过的骨头扔得盘子里、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是。

小二班,幼儿用餐前的程序与一班完全相同。但在幼儿用餐过程中,保育员只要发现桌上脏了,就过去将桌子擦干净,并帮助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盘中;此时,老师对吃饭干净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经过相同的时间,小二班的幼儿能将骨头等物主动放入盘中,当幼儿不小心将东西掉在桌上、地上时,能主动捡起放进盘里。

生活组织环节相似,为什么效果如此截然不同呢?小一班,保育员对于最初弄脏桌面的幼儿没有及时制止,这无疑使弄脏桌子的幼儿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其他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会觉得:反正桌面已经脏了,再弄脏点也没有关系;而小二班,保育员随时擦桌子、帮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中的行为,对弄脏桌面的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批评。所以,在孩子的常规培养中,父母及老师要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错误做法:忽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父母的教育行为,无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但是很多父母总是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一方面要求孩子不应该怎么着,另一方面却创造出适宜的环境。例如,有的父母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回到家里喜欢看电视,在这种生长环境下,即使他们强行禁止孩子看电视,也是无济于事的;再者,有的父母整天要求孩子不许玩电脑游戏,而自己则常常玩到深夜,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对电脑游戏肯定是越来越好奇……

心理专家建议: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尽管个人成才的主要因素是主观努力,但也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影响。周围人的行为常常会对一个人产生相应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塑造美好的心灵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也曾经说过:“家庭环境对学生如何学习有巨大影响,它与教师或课程质量同样重要。”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呢?

(1)以平常心看孩子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的意愿强烈,造成了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现象。这样做不但不能刺激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反而很有可能增大孩子的压力。其实,父母最重要的是努力培养孩子做事一丝不苟、尽心尽力的态度,对孩子,不应该盲目、强行要求,以平常心看孩子,孩子会过得更轻松、更愉快。

(2)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一些教育家在所做出的许多回答中有这样一条:大家都按一定的时间吃饭、睡觉、娱乐、工作和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制定一个家庭作息时间,使全家人努力遵循。不必担心过规律的生活,会使孩子成为墨守成规、机械呆板的人;相反,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节奏感的环境里,身体强健,精力充沛,遇事沉着,遇到特殊情况也能灵活处理。

(3)多与孩子交流、沟通

很多父母总是以“忙”为借口,忽视与孩子的交流。事实上,与孩子随时都可以进行交流,如早晨可以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孩子今天有什么活动安排,提醒孩子应该注意点什么;晚上回到家里,准备晚饭或吃饭时,和孩子坐在一起说说今天发生的事,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样会让家庭环境更加轻松、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