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35

第35章 传承:创业艰难,守业更加不易(1)

年轻人有自己的理想,要学会尊重

孩子们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必硬把自己的想法强压给他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儿孙自有儿孙福。

—李嘉诚

李嘉诚有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这两兄弟有“小超人”之称,比起哥哥李泽钜的稳重斯文,李泽楷要大胆得多,他行事开放,思想活络,很有李嘉诚年轻时的作风。李嘉诚一手打造的长江实业对李泽楷没有什么吸引力,他想要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要开拓出另一番天地。对于李泽楷的特立独行,李嘉诚没有阻止,而是给予了支持。

李泽楷从小就显露出聪明灵敏的特性,很有才气。在他13岁的时候,李嘉诚送他去加拿大读书学习,在国外的日子,李泽楷虽然年纪还小,但他已经开始自食其力,外出打工赚钱用作生活费。到了1983年,17岁的李泽楷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计算机工程,虽然从继承家族企业来看,李泽楷应当读商科,但李嘉诚认为年轻人既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一定有自己的道理。所以,李嘉诚并没有提出反对。

早先,李泽钜在斯坦福大学读的是土木工程系,李泽楷如果读法律或者管理类的专业,能够和李泽钜的专业相辅相成,但是他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也不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当时的电脑还没有在全球普及,这门专业毕业后,看起来前途似乎并不乐观。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嘉诚没有提出反对,而是选择了尊重儿子的做法。四年过去后,21岁的李泽楷大学毕业。毕业后,李泽楷没有继续深造,也没有进入相关的行业工作,他去了加拿大,加入李嘉诚有股份的加拿大投资顾问公司哥顿资金公司从事电脑工作,成为了一名打工的白领。

工作了几年之后,李泽楷选择回到香港发展,而在李泽楷回港后不久,他便抓住了一个机会赚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李泽楷回到香港后正赶上了卫星广播有限公司成立,李嘉诚家族和和记黄埔各占一半股权。卫星广播有限公司打算向亚洲卫星公司所拥有的“亚洲卫星一号”租用线路,和记黄埔占有亚洲卫星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李泽楷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他被任命为了卫视的董事兼副主席。

走马上任后,李泽楷全心全意投入精力在这个项目上,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最终使得卫视运营走上了正轨。经过两年的发展,卫视覆盖五十个国家,拥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在成功之后,李泽楷并没有继续维持发展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这个卫视王国,而是选择将其出售。李泽楷选中的买家则是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在与默多克的谈判中,李泽楷沉着应对,富有技巧,最终以5.25亿美元出售了卫视63.6%的股权,为集团带来了30亿港元的收益,而他自己则是净赚4亿港元。

1993年8月底,李泽楷被提升为和记黄埔的副主席,但李泽楷的志向并不在此,他一心想要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荣升和记黄埔的副主席之前,李泽楷就宣布成立了私人公司“盈科拓展”。所以,在李泽楷做了和记黄埔副主席后,很多人就纷纷猜测,李泽楷到底会一心接手家族企业,还是会致力于自己的事业。

最终,李泽楷选择了打拼自己的事业,对于儿子一路走来的做法,李嘉诚表示了支持和理解,他显得很豁达:“年轻人有自己的理想,那是好事。和黄管理层有足够人手,我不会勉强他做。”

作为企业家,李嘉诚成功地将一家企业从小做大;作为父母,李嘉诚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是很成功的。李嘉诚以自己的宽容和支持让儿子走上了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让儿子的人生之路没有留下遗憾。李嘉诚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成功的,就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在儿子身上,他没有压制儿子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而是尊重儿子去实现他理想的人生目标。

对子女要抱有足够的尊重和宽容,才能让子女成长都更加健康。不只李嘉诚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是这样,很多成功人士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也不会为了让他们变得更优秀而对他们施加压力。

在戏剧界,一直流行着子承父业这一传统,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是京剧演员,那么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从小学戏,长大后也成为一名京剧演员。但是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却不这么认为,他从不强迫自己的子女们去学戏,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规划自己以后的人生。

例如他的三个儿子中的梅葆琛喜好理工科,梅兰芳就支持他考上了名牌大学的建筑系,最后成为著名的建筑师,曾经担任北京建筑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梅绍武爱好文学,梅兰芳便送他去上文学系,最后成为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和女儿梅葆月因为爱好戏曲,梅兰芳就让他们学习京剧,他们也都成为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的子女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令人赞叹不已,当有人向梅兰芳请教教育子女的经验时,他总是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

NBA球星乔丹的母亲曾说过:“在对孩子放手的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设计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生活中,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出类拔萃,很多父母觉得自己为儿女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但儿女就是不能成才,让他们痛心疾首。但这些父母从来也没有问过儿女,他们心中最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所以说,尊重子女,让子女朝着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上去发展,才是对子女最大的帮助和爱护。

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我常对两个儿子说:“一个人可以活得好快乐,也可以过得好辛苦,但生活上的衣食住行一简单,你就会少好多外来压力。”

—李嘉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在生活中,李嘉诚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穿。我手上带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因此李嘉诚也从小就要求两个儿子必须做到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小的时候,李家两兄弟在一所知名的小学上学,在这里上学的人大多非富即贵,许多孩子在上学、放学的时候,都有豪车接送,但是李嘉诚却总是带着他们乘坐电车、巴士回家。时间久了,两个孩子自然会问李嘉诚,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有豪车接送,而自己却不能享受家里司机接送的待遇呢?

李嘉诚这时总是会笑眯眯地解释说:“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有一次,李嘉诚看到一名在路边摆报摊的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捧着课本学习,就特意带着两个儿子经过这个报摊,让他们去观察小女孩认真学习的场景,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平民子女求学的艰难。

李家两兄弟在读大学的时候,李嘉诚给他们的生活费不多,如果想要有其他的花销,就要靠自己劳动去赚取。李嘉诚并不是吝啬,而是想通过让儿子打工来提前接触社会,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李泽楷为了赚零花钱就曾在高尔夫球场当过球童,李泽楷后来提起那段打工经历,说正是因为做过球童,不但锻炼了体力,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培养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尤其是如何与上流社会的人打交道。

谈到对两个儿子的“苛刻”对待,李嘉诚提到两个儿子上大学时的一件事情。他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去外地读书,那位朋友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一辆最新款的敞篷车,但是李泽钜和李泽楷只有两辆单车。“直到有一天,我在9楼公寓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单车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形穿梭,险象环生,骑车的就是我儿子。他到家时已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磅东西。这时,我才叫他们第二天去学车,买一辆坚固的车。”

李嘉诚对两个儿子如此苛刻,并不是不疼爱他们,他曾说过:“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儿子在外地读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户口,一个他们绝对不能动用,但已经准备足够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至于使用另一个户口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我会在24小时内回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这才是有用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虽然李嘉诚是大集团的老板,但他凡事都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亲力亲为,他不会给他们太多的物质享受,他正是担心过多的物质享受会扼杀了两个儿子艰苦打拼的精神,成为温室里弱不禁风的小花,李嘉诚可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将来长大后成为不能经受风雨吹打的弱苗子。

正是因为李嘉诚有这样未雨绸缪的意识,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大后,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有钱的公子哥一样,成天只知道挥霍父辈积累的财富、不求上进。他们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做人做事,这和李嘉诚早期对他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生活中,很多富商都十分注重子女的理财教育,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们无一不是从小就被灌输节俭理念,因为这些富豪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子女们能够勤俭持家,能够守住这份庞大的家产。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尽管这个家族已经连续几代富甲天下,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在金钱上对家族中的下一代放任不管。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洛克菲勒家族的孩子们年轻时手头并不宽裕,因为洛克菲勒家族的人认为,给人带来伤害的最便捷途径就是给钱。

为了让子女们不受到物质的诱惑,在洛克菲勒家族中,孩子们穿的并不奢华,只是和普通雇工一样的衣服,玩的玩具也是普通的玩具,他们的零用钱是按照年龄按周发放的,就是这少得可怜的零用钱,他们每花一笔钱,也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有不必要的开支,那么这笔开支会从你下周的零用钱中扣除。除此之外,洛克菲勒家族还鼓励孩子们通过诸如打扫房间、洗刀叉等劳动方式来获得零用钱以外的酬劳。通过这种近似苛刻的家庭作风,洛克菲勒家族中的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精打细算、不乱花钱的习惯,这也确保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成为企业经营的佼佼者。

与李嘉诚、洛克菲勒家族一样,犹太人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财富教育,尤其对于投资的教育是世界闻名的。

犹太人通常会给孩子这样的一种清单:

“大卫今天扫地10美分,刷碗5美分,清除花园的杂草15美分。”

“吉米收拾房间20美分,洗衣服30美分。”

在平时,犹太民族的父母们是不给孩子们零花钱的,如果子女们想要零花钱,那么他们就要靠劳动去赚取。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例中我们能够看出,犹太家长的用意是在教育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想要拥有金钱,就必须通过劳动。只有勤劳的人才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财富,这样的育儿观点与李嘉诚、洛克菲勒家族的教子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语说得好:“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节俭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它能够帮助人们赢取成功。试想一下,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又怎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呢?

寻找继任者非常重要

我跟一个有五代历史的欧洲家族吃过饭,他们十分有修养、有礼貌。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但今天的教育、组织不同,事业可以继续,相信这句话以后会得到修正,正如这个欧洲家族今天的事业比过去任何一代都好。

—李嘉诚

美国哈佛大学人才专家罗克尔曾说过:“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大的重任就是寻找继任者。”一个企业想要不断发扬光大,除了引进人才之外,培养接班人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李嘉诚认为如果继任者的能力和知识退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因此,李嘉诚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能力。

对于李泽钜和李泽楷,李嘉诚是寄以厚望的,这一点从给他们起的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来。李嘉诚曾经解释说:“‘泽’是按家族字辈排,而起名‘钜’和‘楷’是希望他们做到‘巨大’和成为‘楷模’。”

两兄弟还不满十岁的时候,李嘉诚就安排他们“出席”公司董事会议,把这一项内容当成是他们的课外作业,两个小孩子根本听不懂大人们开会在说些什么,但李嘉诚就是不许他们离席。李嘉诚这样做,是希望两个儿子从小就明白做生意不是容易、好玩的事情,挣钱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李嘉诚曾说:“带他们到公司开会,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教他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花许多心血,开许多会议,靠很多人的努力。”同时,李嘉诚还让自己的重臣霍建宁充当“太傅”的角色,肩负着培育两兄弟的责任。

李嘉诚对儿子的教育很是严格,但毕竟还是两个小孩子,在董事会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让李泽钜和李泽楷很是受罪。李嘉诚的夫人心疼儿子,便劝李嘉诚:“孩子太小,等他们长大了再跟你们学习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