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21

第21章 人际: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2)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借助马匹的人,不一定是跑得快的人,却可以行千里路;借助小船的人,不一定是会游泳的人,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擅长借助身边的事物。

荀子的这段话可谓是至理名言,形象地说明了善于借用其他事物来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华,能力多么强,他的智慧和才能也是会有一定局限性的,唯有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智慧,取长补短,为己所用,才能收获成功。成功的企业家大多都是善于借用“外脑”,把他人的智慧拿来己用的人,李嘉诚就是其中一个。在长实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李嘉诚就像古代的孟尝君一样,十分重视拉拢外面的“客卿”,通过他们的出谋划策来壮大集团。

李业广既是“胡关李罗”律师行的股东之一,又持有英联邦的会计师执照,有两把刷子,在业界内的名气很盛。有人却说李业广是李嘉诚的专用律师,李嘉诚解释说:“哪有,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让李业广为我自己所用。”

李嘉诚也不是自谦,李业广确实在香港颇有名气,他身兼20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相当于兼任着香港上市公司四分之一的董事;此外,他还是香港许多有钱人的高级参谋。有着这样身份的李业广,虽然不是见钱眼开之人,但是一般的大亨还真难请到他。不过,他却在长江上市时就做了首届董事会董事;长江做大后,他做了长江旗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两李合作之后,为长江实业制订了很多扩张计划。

李业广向来为人低调,一般都在幕后为李嘉诚卖力。直到1991年,李业广做了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主席,他才声名大噪。在李业广之前,做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董事局主席的都是香港的知名人士,如:金银会创始人胡汉辉、股坛的大人物李福照、慎生银行的主席利国伟。

李业广做联所董事的消息一传出,各大报纸关于李业广的消息铺天盖地,在介绍他时是这样说的:“胡关李罗”律师行合伙人,长江实业集团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由此可以看出,公众对李业广对长江的贡献极为认可。

证券专家杜辉廉,是一位出身于伦敦证券经济行的英国人。上世纪70年代,杜辉廉作为惟高达证券公司的代表来到香港,并与李嘉诚相识相交。李嘉诚在计划长江股市的收购时,多次请教杜辉廉,杜辉廉也经手了长江实业和李嘉诚家族的股票买卖,被称为“李嘉诚的股市经济”。

后来,尽管身兼两家上市公司主席的职务,但杜辉廉一直在给长江实业做顾问。1990年底,李嘉诚与中资公司的每一次合作,都向杜辉廉进行了专业咨询。曾有一次,当被《明报》的记者问到自己的智囊团有多少人时,李嘉诚说了实话“数也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了”。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预先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在当今社会,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借助别人的智慧解决和处理问题,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在清理祖宅的时候,发现了好多破旧的古董,因为自己不是专家,不知道这些古董的价值,于是他就开始向外界大肆宣扬自己家里有古董,果然吸引了很多收藏者上门看货。

农民每次都会让收藏者自己挑选古董,然后再试探性地问收藏者愿意出多少钱购买,当收藏者给出一个价格后,他会在这个基础上适当提高价格。收藏者觉得不合适,就会离开,觉得合适同意后,农民又会提高价格,直到收藏者认为价格过高不得不离去。

因为不断有收藏者上门,所以农民凭着这个方法,渐渐猜出了这些古董大概应该是什么价位。等到知根知底后,他才出售了自己手中的全部古董,而没有蒙受一点儿损失。

在当今社会,“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谋略,因为个人的力量及智慧总是沧海一粟,想要收获成功,少不了要借助别人的智慧。学会巧借他人的智慧,必定能像农夫一样事半功倍,轻松获得成功。

20世纪50年代,霍英东将投资重心转向房地产行业。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和其他房地产商一样,先用全部的资金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来获取利益。但是由于他的资金少,进展就比较慢。霍英东苦苦地思索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但是始终没有结果。

有一天,有个朋友找到霍英东,说要买楼,但是此时盖好的楼已经全部卖完,他只能让朋友再去别的楼盘看看,结果朋友一指窗外正在建筑的楼房说:“把这正盖着的楼卖我一层怎么样?我先预约。”

听了朋友的话,霍英东突然脑中灵光一现,他说:“当然可以,不过你要预付定金。”朋友笑着说:“好,等到楼盖好后你把我指定的楼层卖给我,我就把剩下的尾款交齐。”

通过与朋友的对话,霍英东想到了一个赚钱的方法,因为在当时的香港,实行的是一手交钱一手接屋,否则开发商是不会给你钥匙的。但是由于房价过高,想要买一套房,就要准备大量的现金,穷人根本买不起房,而富人也不喜欢大量囤房,因此房地产的经营也就不可能太兴旺。朋友的启发让霍英东看到了推动销售的办法,他立刻采取房产预售的新办法,只要预付10%的定金,就可以购得即将破土动工兴建的新楼,这样不仅让穷人只需要付一小笔钱,就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权,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而且霍英东也能够回笼资金,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没过多久,利用别人的智慧就让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赚个盆满钵流,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想成为成功者,但是在前行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因为自身原因早早缴械投降,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也不会利用身边的资源。放弃可以借用的头脑和智慧,恰好证明自己没有头脑和智慧,从别人身上吸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这比从别人身上获取金钱更为实惠。

有方圆之性,做方圆之人

我一直奉行互惠精神。当然,大家在一方天空下发展,竞争兼并,不可避免。即使这样,也不抛掉以和为贵的态度。

—李嘉诚

李嘉诚天生喜欢争强好胜,遇事容易冲动,只想着超越别人。习惯成自然,因为自己总想着一定要比自己同龄人强,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快,比别人讲究效率,当年李嘉诚给别人打工时也不太愿意和他人一起做事。后来,自己开始创业时,李嘉诚认识到了不与他人打成一片势必会让自己孤立,会导致自己的人缘不好,这对一个生意人来说是大忌。

摆脱了骄傲的情绪,李嘉诚由一个打工仔做到跨国集团公司的一把手,主要得力于他“不择细流”的管理方法。他的跨国集团公司里,既有专业的管理专家,也有头脑清晰的财务大亨,既有爽朗豪放的中国人,也有作风严谨的西方人。而李嘉诚作为最高决策者,将他们每一个人的才华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己所用。这些人在一起,关系融洽,情感和谐,智慧碰撞,成就了李嘉诚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始终明白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自身的有限性无法应对复杂的商业局势,集他人之才为己所用才是出路。若做到用他人之才为己所用,做到抓住一切机遇,做到广交生意伙伴,首先考验一个人的就是胸怀。

胸怀,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因素之一。胸怀就意味着包容,这和李嘉诚当初给自己的公司命名为长江的理念不谋而合。有容乃大,李嘉诚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容纳百川的打算,他的企业也就不可能止步了。发展成了一条必然的阳光大道,这也是李嘉诚的商业目标。

事实上,李嘉诚确实做到了。李嘉诚曾说过:“做人要会变通,有方圆之性,做方圆之人。”在他眼里,只有对手,没有敌人。即使在一场激烈的商业厮杀后,他依然能和对手中的有志之士握手言欢,为下次合作打下基础。一个商人能有这样的心胸,广交天下的朋友,生意不过是谈笑间的好玩游戏。根本用不着钩心斗角,他已在商业竞争中占了上风。

李嘉诚总是一再强调,做人要学会变通,不能总想着拿着鸡蛋去和石头碰,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不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要变通着来,一味蛮干,不但让自己吃亏,也会让对方有损失。所以,他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方圆之道,方的不行就来圆的,以圆化方才是好办法。

有一个人在过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仇人正跟在自己的后边不远处,于是当他走过独木桥时,立刻用手中的锄头砸坏了桥,看到仇人在河对岸愤怒的表情,他兴奋得大笑不止。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继续行走一段路后,发现前面的桥已经被洪水冲断了,他想要原路返回,却马上意识到自己已经断了自己的后路,于是他被困在了两座桥的中间地带。在生意场上有这样一句话“给人一活路,给己一财路”,无论是行路还是做别的事,都应该留有余地,给别人留后路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做人把目光放远一些,人生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否则,我们就会像故事中的那个人一样,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北宋贤臣吕蒙正就是一个胸怀十分宽广的人。当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有一个官员十分看不起他,并当众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当参政吗?”

面对那个官员的挑衅,吕蒙正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搭理他。吕蒙正的同僚们很为他抱不平,怂恿让吕蒙正去打听那名官员的名字,以便日后报复他。吕蒙正却拒绝了,他正色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辈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

吕蒙正的做法为他在朝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所有官员都被他的豁达大度所折服,后来那个官员亲自到他家里去致歉,并与他结为好友,相互扶持。

吕蒙正后来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他之所以能够在仕途上走得如此顺利,就要得益于他的方圆之道了。他知道该服软的时候就要服软,不能一味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