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17

第17章 竞争:竞争即搏命,更是斗智斗勇(1)

竞争中抓住主动权,才是长远之道

生意的大门总是向有心人敞开的。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李嘉诚

在竞争中抓住主动权,这才是生意长远之道。李嘉诚抢占先机,一举占领了香港塑胶花市场。可是,香港的市场只是他开拓事业的起步,欧美市场的消费量占全球的一半,若想赚大钱,欧美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李嘉诚期待进军欧美市场,特别是他从《塑胶》杂志上得知香港的塑胶花已在欧美市场销量很大时,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然而,当时洋行垄断着香港的对外贸易,华人商行仅在内地和东南亚占有一定分量。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实行贸易垄断政策,香港华人企业的出口被限制在了东南亚,根本无法触及遥远而诱人的欧美市场。

若想进军欧美市场,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通过处于垄断地位的香港洋行。香港的塑胶花正是通过洋行进入欧美市场的。洋行在欧美设有分支机构,并有固定客户。起初,李嘉诚也进行过这样的交易,可是他发现这种交易缺乏透明度,香港的华商无法知道自己的塑胶花销往了何地,由谁代理?各种交易间的差价如何?消费者对商品的反馈怎么样?这些问题对于生产商至关重要,不只关系到企业眼前的获利情况,更决定着企业能否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满足消费者心理的产品。

恰好这时,一家洋行提出包销长江公司的全部塑胶花,这对于发愁销路的企业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肯定二话不说就会应诺。可是,李嘉诚却谢绝了对方的好意,他意识到如果让洋行包销,自己的企业在生产产品方面日后就要听从于洋行,一切按照洋行的条件办,这无疑是将自己生产的主动权交给了对方,自己却成了洋行的一个加工厂。洋行也肯定会从交易中收取差价。如果自己直接和欧美的客商交易,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双方的利润,自己也掌握了主动权。

李嘉诚决定抓住主动权,直接和欧美客商联系。不久他就发现,其实欧美的客商也愿意跳过洋行以节约交易成本和时间。舍弃了和洋行的求近合作,李嘉诚直接派销售干将前往欧美主动寻找客商合作。此外,自己在香港时刻关注着往来的客商,抓住和每一个前来香港做贸易的商人合作的机会。很多次,李嘉诚直接带着长江企业的产品和他们洽谈,与很多客户顺利签了合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段努力后,李嘉诚终于将洋行甩掉,自己直接和欧美的商人进行交易。大量的订单纷纷而至,并且对于自己的产品在外的销售情况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也了如指掌。没有洋行的中间克扣,李嘉诚企业的利润也上去了不少。李嘉诚觉得在竞争中主动出击很重要,这样自己很容易掌握主动权,掌握主动权的竞争,自己就不会吃亏。失去主动权的公司早晚会成为别人的附庸,无法独自前行。

《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战争中的双方,谁先出手,谁就能站在主动地位,而后出手的那一方,会被先出手的制约住。商场也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谁主动出击,谁就能抢先占领市场,后出手的那个,只能望其项背了。

20世纪初期,英国卜内门公司独霸了我国的碱市场。当时,我国的民族化学工业被冲击得很厉害,可以说是如履薄冰,经营上四处险象环生。如何能够将我国民族化学工业发展下去,成为了当时的首要问题。

1918年,我国第一家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挂牌成立。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范旭东十分有信心,觉得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打破英国人对碱市场的垄断地位,为我国民族企业争得立足之地。但已经占得市场的卜内门公司岂会任由市场被他人夺取,他们不会放任永利公司的发展,所以,利用技术上的优势,他们对制碱技术进行了封锁,不让永利公司的生产技术得到提升。

在范旭东去卜内门公司考察参观时,卜内门公司的负责人对他一点儿也不尊重,还将他带到了锅炉房,对他表示轻视,说中国人根本不配来参观。从卜内门公司回去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范旭东发誓,一定要打破英国人的技术封锁。

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他带领技术人员,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在1926年独立研制出了优质的“红三角”牌纯碱,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欢迎。这是英国人没有想到会发生的事情,他们十分愤怒,为了阻止范旭东,他们想出了一条计策,很快调集了一大批纯碱,用超级低的价格向我国市场进行疯狂倾销,妄图靠着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打价格战来挤垮刚刚起步的“红三角”牌纯碱。

这个计策很恶毒,如果永利也降低价格,那实力远不如卜内门公司,根本无法与之对抗打价格战。但如果任其这样下去,公司积压的产品就会越来越多,好不容易赢来的一点儿市场,就会被英国人再次占领。

横竖都是死,干脆置之死地而后生。范旭东痛下决心,捍卫国内市场,不让英国人占领。一天,他打听来一个消息,得知卜内门公司在日本的纯碱销售量更大,收益也更多。这给了范旭东一个启示,既然英国人可以用低价格的纯碱来占领中国市场,那他也可以用低价格的纯碱去占领日本市场。

打定主意后,范旭东没有声张,他要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范旭东暗中立刻调集了一批优质“红三角”牌纯碱,东渡日本,用低价格打击英国人在日本的纯碱销售,果然有效,很快抢占了日本的纯碱市场。

还在得意的英国人得知了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范旭东会来这一招,狼狈的英国人为了挽救日本市场,急忙应对。但日本市场的纯碱价格已经大跌,卜内门公司再怎么挽救,也难逃惨重损失。而范旭东投入日本市场的纯碱分量很少,损失自然要小得多。

在这一次的竞争中,卜内门公司元气大伤,不得不与范旭东谈判,范旭东规定:永利纯碱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55%的份额,而卜内门公司不得超过45%;如果卜内门公司想要在中国市场上进行碱价变动,必须事先征得范旭东的同意。

这份协议签署后,范旭东的能力赢得了英国人的赞赏,而范旭东也使自己的企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1927年,“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永利的产品远销国外。

经商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谁能将主动权控制在手中,谁就能赢得制胜的先机,掌控自己的命运,从而无往而不胜。

做生意不需要学历,需要的是全力以赴

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对手?

—李嘉诚

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也曾经说过:“干事业实际上并不依靠过人的智慧,关键在于你能否全心投入,并且不怕辛苦。实际上,经营一家企业不是脑力工作,而是体力工作。”可见,在我们的工作中,学历和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沉不住气,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无法在职场中取得优异的成就。

想要取得傲人的成就,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好好做自己的工作,很多人认为一些大老板的成功得益于他们深厚的学历背景,他们会认为自己没办法成功,是因为自己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喝过洋墨水等。其实,学历不过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北京街头一家法式餐厅开门营业,人潮涌动,每天都有很多顾客。记者前去采访老板,问他将这间餐厅经营得如此有声有色有什么秘诀。

老板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在一家欧洲大饭店厨房工作的经历。记者问老板是不是因为在欧洲学习了很多经营技巧才能成功创业。老板摇摇头,笑着说:“如果你做法式炸薯条,就把它做成世界上最好的法式炸薯条。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学习到了什么,而是在做的过程中竭尽全力把一切做到尽善尽美,不管是复杂的主菜,还是最简单的配菜。”

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是经营者经营企业的基础,无论做什么事业,都应该拥有这种精神,这不仅仅是工作的理念,也是人生的原则。李嘉诚深知这份精神的能量有多大,在李嘉诚想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北美市场的时候,北美一家大贸易商S公司决定派购货部门的经理到香港进行考察。对方在来之前,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李嘉诚能够陪同他们的人走访其他的厂家看看。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络遍布美国和加拿大,如果能够和这家公司合作,那对于长江实业公司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李嘉诚很想得到这次机会,但他知道竞争激烈,对方考察之后,未必会百分之百地和自己合作,但李嘉诚并没有拒绝对方的提议,他认为竞争就是一场公平的比赛,只有把自己百分之百地做到最好,才能最终赢得北美公司的青睐。

李嘉诚认为他的产品质量是没得说,但生产规模却不够大,不能够在香港同行中居首位。所以,为了将这次机会抓住,李嘉诚宣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生产规模,为了抢时间,李嘉诚租下了一套标准厂房,迁移工厂所需要的庞大资金,除了自己筹集的一部分之外,大部分都是向银行贷的款。但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李嘉诚也只有全力以赴、拼命一搏了。

通过不眠不休几天的努力,李嘉诚终于将新工厂置办妥当,当S公司的经理来到的时候,李嘉诚带领他参观了自己工厂的全部厂房和商品,那位外商经理由衷赞叹李嘉诚的工厂设备先进、规模庞大。参观完之后,这位外商经理当即就要和李嘉诚签约,李嘉诚让他不用着急,过几天带他去参观另外的塑胶工厂。但这位外商经理坚决地说就要和李嘉诚签约,就这样,李嘉诚和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公司签下了合同。

于是,这家公司成为了李嘉诚最大的客户,每年的订单都是数百万的美金。而且,也是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获得了加拿大商业银行的信任,随后双方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李嘉诚日后进军海外铺平了道路。

李嘉诚的成功绝非偶然,他每走一步都是努力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凭着满腔热血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事,又忍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一个杂耍剧团来到乡村表演,杂耍很精彩,观众们不断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鼓掌欢呼。在杂耍结束后,一个年轻男子溜到后台,他和一个表演大力举石板的大力士说:“我想要和您学习杂耍,请收我为徒弟吧。”

那个大力士一边抹着额头的汗珠,一边摇头拒绝年轻人的请求。年轻人不服气地说:“我学过表演,我的表演功底没问题的。”

这时,大力士指了指一旁的大石板,示意年轻人去举起来。这个年轻人兴致勃勃地走到石板面前,他费尽力气想要将石板举起,但就是无法做到。在使尽了全力之后,他不得不气喘吁吁地放弃。他站起身,问大力士:“这真的是石板啊?我以为这是石膏道具呢。”

大力士说:“我在举起石板时,上面还会站着其他的杂技演员,如果用石膏板,会不安全,再者,如果我举着轻飘飘的石膏板,就无法让底下的观众感受到我的力量有多大,我就无法将表演做到尽善尽美。”

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将事业做到极致。无论是努力创业的李嘉诚,还是尽心尽力的大力士,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付出自己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激发出身体内蕴含的无限潜能。要知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所不了解的潜能,如果给自己定一个高标准,脚踏实地地激励自己奋力拼搏,永远做得比自己预期的要多得多。

这样下去,你一定能够摆脱平凡,走向卓越,就像李嘉诚一样,从一个小小的茶馆里走出,在大大的世界中崭露头角。

选择什么样的对手很重要

我们要和对手相比,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尤其,我们更要看到对手的长处。人们经常花很多时间去发掘对手的缺点,其实看对手的长处更为重要。

—李嘉诚

价值规律决定着做生意一定会遇到对手,但选择对手的权力却在企业家的手里,也考验着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一般来说,企业家喜欢选择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人为对手,而李嘉诚则更愿意选择强者为对手,不管他比自己强多少,比自己强的人往往能激发李嘉诚的斗志。就好比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往往在与比自己强的对手同场比赛时才能发挥出潜力一样,强劲的对手往往更能激发李嘉诚的斗志。从创业之初,李嘉诚就一直研究着在香港的老牌英资企业的种种动向,并将它们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因此与它们有过多次交锋。

上世纪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李嘉诚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赚钱的机会,他也开始涉足地产行业,并大量收购土地。在这期间,他就曾与英资怡和财团控制下的置地公司为了争夺地铁中环和金钟站的地面建筑展开了激烈地竞争。地铁工程,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公共工程。

在建的地铁线路中,中环站和金钟站是最让众多地产商眼馋的,因为这两个站点是地铁先期建设的线路中最重要也是客流量最大的停靠站,谁承建了这两站,谁就可以在上边建成地铁全线盈利最丰厚的物业,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颇具经商头脑的李嘉诚自然不会放过。由于很多大地产商、建筑商都纷纷争夺这两站的建设,因为“狼多肉少”,所以大家都纷纷施展各种手段进行较量,当时才是一家中型企业的长实,想要击败众多大型的企业夺得这次机会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