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16

第16章 时机:真正懂得时间和机遇价值的人才懂得如何成功(3)

意思就是说高深的智慧,要用愚钝的方法来保持,功劳遍及天下,就让谦让来保持,勇武盖世,就用胆怯来保持,富裕满天下,就用节俭来保持,这是抑制并贬损自满的方法。这个器皿是为了提醒君王凡事要讲究分寸、处事有度而设的。商人们的心里也应该装有这样一个容器,在快要被利益装满容器的时候,容器就倒下来,这样就提醒了商人不要贪小利,而吃大亏。

小肥羊火锅店成立后,立刻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吸引了大量的加盟商。当时小肥羊的加盟模式是先找一个单店作为一级加盟商,在打开市场后,继续吸引其他的单店加盟,想要加盟的商家要向一级加盟商申请,各地单店的店主要对一级加盟商负责,总部对一级加盟商负责,这样的方式很快就扩大了小肥羊的经营范围,令小肥羊迅速壮大起来。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这样对加盟商的把控不严格,令小肥羊各地的店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总部和单店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造成了各种矛盾。

在小肥羊飞速发展的当口,是要继续快速发展,还是停下脚步整顿一下,成了小肥羊老板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最后小肥羊的老板决定不再接受加盟商的申请,在内部进行大刀阔斧地调整,对于那些做得不好的加盟商,小肥羊一律收回,并且为了保障小肥羊的品质,将小肥羊的加盟店从700多家缩减到了300多家。

小肥羊老板虽然缩减了规模,但小肥羊的营业额却是只增不减。其实,贪心不足蛇吞象,当贪心得不到满足时人会丧失理性。对于商人来说,丧失理性就等于将企业送上风口浪尖。非理性的投资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扭转的危机,稍不留神,企业都有破产的可能。

所以,商人一定要克服贪婪的心理。那么怎么克服贪婪的心理呢?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克制冒险的头脑。不可想着在险中取得更大的利润。为此,投资专家沃伦?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样企业才能在别人畏首畏尾的时候抓住机遇,在同行“头脑发热”的时候规避风险。当然,克制贪婪并不是固守原地不发展,保持合适的发展速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必要的,也是企业做大的重要路子。

所以,企业的决策层一定要意识到,追求发展,但不要过分追求规模。一定要在自己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扩大规模,让企业花的每一分钱都带来相应的利润。不然,就不要随意扩大规模,更不能急功近利,丧失了市场判断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能否把企业做大,并不是判断领导者能力的标准,而在外部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能带着企业在稳中前进才是一种大智慧。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

一棵树根部的分枝可能散布在五十英尺、一百英尺以外的地方,但主根仍在。

—李嘉诚

在地产投资中,李嘉诚获得了很大的利润,他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在这个时候,李嘉诚做好了让公司上市的准备,他打算筹集社会资金,然后推动公司向前迈一大步。当时在香港,企业想要上市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时候,香港的大公司都是借助股票市场向社会筹集资金,然后扩大规模,通过股票上市,令公司提升知名度,然后继续扩大规模再生产,上市可以说是公司壮大的一条“便捷之道”。

香港正式的股市交易活动在1891年就开始了。但是,那时候香港的企业想要上市,条件非常严苛,很多华资大企业都被拒之门外,还有那些不懂英语的华人经纪也被排除在外,所以,想要在香港上市,光有雄厚的资金是不够的。那个时候,香港股市只是英国资本家和少数华人商人才能进入的。

不过,李嘉诚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而这个机会也很快就被他等到了。1969年由李福兆为首的华商组建了“远东交易所”,正式营业,打破了香港会对证券交易的垄断地位,“远东交易所”不像香港会那么苛刻,对于公司上市的条件放宽了不少,给一些公司上市创造了很好条件。在“远东交易所”开了这个好头之后,香港又陆续成立了“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这些交易所纷纷成立,使得公司上市变得更加容易,公司上市变得容易了,便刺激了股票飙升。

香港股市的行情变得非常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嘉诚看到了自己公司上市的希望。他开始积极操作这件事情,1972年,李嘉诚向这几家证券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很快获得通过,1972年11月1日获准正式挂牌,法定股本2亿港元,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正式有了股票公开发售。

长江集团上市了,这是李嘉诚经商生涯中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长江集团选在了好时机上市,公众的反应是非常强烈的,认购额超出了发行额的65倍,最后为了安抚买家,只能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谁是买家。在长江集团上市仅仅24个小时之后,长江实业的股价就翻了一番,李嘉诚的个人财富也是一夜之间便翻倍。这种情况在香港并不多见,之所以长江实业的股票会这么受欢迎,主要是大家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凭借他多年来累积的信誉度,令自己和自己的企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虽然出师告捷,长江集团上市的成功并没有冲昏李嘉诚的头脑,他依然冷静地观察大局。当很多人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只是淡然地说道:“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李嘉诚凭着多年的经商经验感知到天底下没有一直好的情况,就如同也不会有一直糟糕的情形,物极必反,这是规律。李嘉诚敏锐地察觉出香港现在的股票升值如此之快速,那么下跌也可能就是转瞬间的事情,绝对不可以被一时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一定要警觉地观察。

所以,在当时香港人民纷纷为股市疯狂的时候,李嘉诚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热情。他趁着牛市吸纳了巨额的资金之后,马上将这些资金投入物业。在那时,香港人纷纷低价卖出物业而去高价购买股票,李嘉诚则是一边发行股票,一边用资金去收购那些被港人抛售的低价物业,通过两次发行新股,长江实业集资1.8亿元,成功购入了许多物业。

果然如李嘉诚所料,香港股市的行情并没有一直看涨,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香港股市出现萎缩,股价大跌,很多人赔得血本无归。但因为李嘉诚坚持不炒股,还将融资投放进不会轻易贬值的物业,所以李嘉诚的财产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公司的运营也没有受到什么波动。

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意,要有风险意识。逆向投资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如果一个项目百分之百的人都看好它,认为有利可图,那么你最好不要再参与进去,如果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人看好它,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但是你必须付出比他人多出百倍的努力,如果只有百分之一的人看好它,那么你完全可以放心地参与进去,不久的将来,你或许会大赚一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多城市因为战争而变成废墟,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自保都成问题,就更别说想着如何赚钱了。

有两个年轻人看到战区的人民因为忙于逃难,又不忍心白白浪费辛苦赚来的家产,因此纷纷低价抛售。其中一个年轻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他认为战争终有结束的那一天,到时候人们必然会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这个时候低价买入难民们抛售的家产,等到战争结束后再高价卖出,必然会让自己大赚一笔。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另外一个年轻人说了,但是他的同伴却认为,一旦买入这些家产,运输会是难题,如果在运输过程中碰到敌军,不但这些物品会被没收,恐怕连性命都会丢掉。因此他拒绝了同伴联合收购的建议,跑到安全地区避难去了。

第一个年轻人没有因为同伴的退缩而改变主意,他一方面大量收购人们抛售的物品,一方面冒着风险将这些物品运到安全地区保存好。几年后,战争终于结束,这个年轻人立刻抛售手中的物品,大赚了一笔,成为一个富翁,而他的同伴仍然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

经商的道理有时候很简单,敢于抓住别人不敢去抓的机会,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做到人弃我取,人取我弃,那么你或许也可以成为一代大企业家。

戴维?德瑞曼是美国著名的逆向投资者,他著有一本书名为《逆向投资策略》,在书中,他指出,“二战”以来,美国市场经历11次危机,如果在危机发生1年后投资,投资者将有10次赚钱,只有一次亏本,且只亏3.3%,平均收益为25.8%,其中收益最高可达43%(1969年到1970年崩盘后的)。危机后将股票持有两年的获利是惊人的,买家在11次的危机中都将赚钱,两年的平均收益约为38%。而在1973年至1974年的下跌后,买入股票收益将高达66.5%。因此他认为在恐慌中买入并持有做逆向投资是投资制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