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14

第14章 时机:真正懂得时间和机遇价值的人才懂得如何成功(1)

快一点儿就是赢

我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了,运动一个半小时,打高尔夫球,晚上睡觉前是铁定的看书时间。白天精神是很好的,精神来自兴趣,你对工作有兴趣就不会累,最累的时候是开会,一个发言者讲了第一分钟,你已经知道他要讲的内容,可是那个人讲了10分钟,你就会感到很疲倦,因为无聊和无奈。有时候我要带花旗参去提神,中午我是不睡午觉的,太倦了,会喝点儿咖啡。两年前我试过上网,但是上网太花费时间了,一上就是两个小时,以后就比较少上了,我现在用电脑主要是看公司的资料。

—李嘉诚

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最后的胜利很简单,就是当你在拥有灵感时,只需要把这个灵感比别人快一步做出来就可以了,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成为商界富豪,与他具有超前意识和思考未来的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1957年10月11日,对李嘉诚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因为这是他要在香港发起塑料花促销大战的第一天。在这之前,李嘉诚和工厂的工人们为生产能够同时大批量上市的塑料花,已经连续加班加点奋战了两个月。李嘉诚之所以要大批量生产塑料花,是为了造声势的同时,防止其他同类工厂群起效仿,抢占了塑料花市场。

然而,就在长江厂塑胶花准备上市的前两天,李嘉诚忽然获悉一个不利的消息:香港最有名气的英资百货公司—莲卡佛国际有限公司已经与意大利的“维斯孔蒂”塑胶厂签订了首销塑胶花5000束的协议,并且要在10月15日在该公司所有的连锁店里同时展销。这对于李嘉诚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因为在当时他是无法与这个强大的对手抗衡的。但李嘉诚并没有惊慌失措,经过仔细分析后他认为,意大利塑料花因为名贵,所以在进入市场后必然会走高端路线,这也就导致它的定价会很高,很多普通消费者会因此望而却步。而如果自己走平民路线,虽然利润较低,但是却容易在短期内占领香港的塑料花市场。因此在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之后,李嘉诚最终确定了“低价位,多销点”的市场策略,并马上在香港提前四天进行盛大展销。

正如李嘉诚预想的那样,他生产的塑料花一经面市,马上显现出它特有的优势,人们纷纷抢购,等到莲卡佛国际有限公司的连锁店随后推出意大利的原版塑料花时,市场已经被李嘉诚占领,再加上其价格比李嘉诚的塑料花要高出一倍,自然无人问津。李嘉诚就这样赢得了塑胶花市场。正是因为李嘉诚的目光长远,他总是能比别人更快一步,所以他的生意才总能做到别人前面去。

随后,有很多人都步其后尘投入到塑胶行业,一时间生产塑料花的工厂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李嘉诚这时预感到这个看似兴隆的行业将来会出现很大的危机,因此他当机立断,放弃了当时还盈利颇丰的塑胶花业,开始进军玩具行业。果然,没过多久,火爆的塑料花业开始由畅销转为滞销,那些跟风兴起的塑料花工厂全都赔得血本无归,而这时的李嘉诚已经在玩具行业中赚了数千万港元。

人们常说“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意思是说,先人一步,自己的空间就非常大,而随波逐流,空间就会变得非常小。从生活到工作,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个道理都是适用的。具有超前意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先人一步,是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所具备的共同特质,否则,就很难准确地看到和把握住商机,难免会跌落在“随大流”的人流大潮之中,以至于很难使自己迈向“领先”的道路,从而给自己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限制。对于李嘉诚来说,具有超前意识是他在商海中获胜的重要法宝。李嘉诚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商机,造就了他的神话传奇。

美国著名企业家、假日酒店创始人凯蒙斯?威尔逊就是一个和李嘉诚一样,具有超前意识的商人。在他17岁的时候,经常会去孟菲斯剧院干一些杂活,以换取免费看电影的机会。在这期间,威尔逊发现,这家剧院不出售供观众看电影时消遣的食品。于是,他说服剧院的老板,让他在剧院门前放置一台爆米花机。从那以后,威尔逊便开始在剧院门口出售爆米花,生意非常好,他竟然每周都能够净赚四五十美元,这也让他获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已经在多个行业尝试过,并赚了一些钱。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当时的人们普遍都很穷,因此投资房地产生意的人并不多,所以地皮的价格一直很低。

经过调查后威尔逊意识到,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但美国是战胜国,它的经济会很快复苏起来,那时地皮的价格一定会日益上涨,赚钱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他不顾朋友和家人的劝阻,毅然投入自己的全部资金买下了市郊一块很大的地皮,这块地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一直无人问津,但是威尔逊却认为,当美国经济繁荣起来后,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市区也将会不断向市郊扩展,他买下的那块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一定会成为“黄金宝地”。事实正如威尔逊所料,3年之后,由于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发展,随着市区向周边扩展,威尔逊所买的那块地很快成为孟菲斯市最繁忙、最稠密的商业地带之一,而威尔逊自然也获利颇丰。

1951年夏天,威尔逊经历了一次令人沮丧的全家度假旅行。他们全家在旅游时所住的旅馆环境不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差,然而在沮丧之后,威尔逊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自己为什么不开一家为旅客提供理想的住宿条件、服务优良的宾馆呢?于是威尔逊立刻开始筹措资金开旅店。不久,威尔逊便盖了一座汽车旅馆,取名为“假日客栈”。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并且租金低廉,旅馆内还特别注重卫生整洁,有良好的服务条件,因此游客盈门,生意兴隆。从那以后,威尔逊的假日客栈便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与世界其他地方,这使他获得了丰厚利润,也让他成为美国著名的富豪。

想要在竞争中获胜,就要具备时时刻刻走到别人前面的领先精神,如若不然,落在别人后面,想要追赶就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

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

眼睛仅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李嘉诚

在从事了多年制造业、地产业之后,从2000年开始,李嘉诚扩展了业务范围,不再仅仅局限在塑胶花和地产业,而是进军到了IT行业以及多个行业领域。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李嘉诚认为目光应当放得更大一些,更远一些。香港虽然经济发达,但毕竟地方不算大,对于积累了庞大财富的李嘉诚来说,这个舞台实在不够大,正如马世民所说的那样:“若说香港对我们而言太小,这的确有点儿狂妄。但是困境正在日渐逼近,我们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李嘉诚认为只有将业务拓展到国际上,勇敢接受全球经济化的挑战,才能继续发展长江实业,通过跨国投资,不但可以拓宽业务渠道,更能为长江实业提供安全保障,非常符合“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只篮子里”的原则。李嘉诚非常看重企业家的思维,他说企业家要懂得何事该为何事不该为,何事可行何事不可行。

向国外投资,李嘉诚先看中的目标是加拿大,1977年,他在加拿大温哥华购置物业,1981年,他又斥资6亿多港元,收购了加拿大多伦多希尔顿酒店。经过几次尝试后,他发现加拿大的投资环境比较好,便在1986年12月,投资了32亿港元,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这家公司在加拿大西部拥有大片的油田和天然气开发权,还有一个大炼油厂以及343家加油站,当时世界石油价格正值低潮,石油股票价格也不高,李嘉诚用较少的资金,成功投资赚了一大笔钱。

本来按照加拿大的法律,外国人是不能收购没有什么经营问题的能源企业的。为了能够顺利收购,李嘉诚事先安排了两个儿子加入了加拿大国籍,这样才使得收购计划顺利进行。李嘉诚的这一次投资是当时流入加拿大的最大的一笔港资,这次的投资事件不但轰动了香港,也轰动了加拿大。李嘉诚的形象在加拿大的人们心中高大了起来。

有一次,李嘉诚在加拿大一家中餐馆吃饭的时候,饭馆的老板送给李嘉诚一瓶红酒,李嘉诚问他为什么要送自己酒,老板告诉李嘉诚:“刚才为您服务的是一位博士生,他说要送您一瓶红酒,怕您不接受,就委托我送来。”那位博士生走过来,激动地对李嘉诚说:“我们在加拿大的中国人听说您要收购赫斯基的事情,非常兴奋,以后中国人不单单是在加拿大开餐馆了,还能来这里做大事,这是我们的骄傲。”

这件事对李嘉诚的触动很大,日后每谈到这件事,他就非常感慨:“这些海外华人对我说的话我都铭记在心,其后那家石油公司业务发展不理想,国际投资者希望从我们这里收购,但当我回头一想以上的事,我便舍不得卖掉它。”李嘉诚不但没有卖掉赫斯基,还不断增购它的股权,为的就是能够彻底掌控赫斯基石油公司,不让那些对他寄予厚望的加拿大华人失望。

李嘉诚不断加大对加拿大的投资数额,对加拿大国内市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李嘉诚成为了加拿大的投资英雄。一些加拿大的商务官员和商人为了能够便于和李嘉诚接触,甚至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长江实业总部所在的华人街。根据那时的新闻报道,一位加拿大商务官员对李嘉诚简直是着迷了,他将一幅李嘉诚的肖像(杂志封面)挂在了办事处,只要一提到李嘉诚,他就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在加拿大的投资不但为李嘉诚开拓了国际市场,更为他赢得了好名声。

李嘉诚认为,“舞台越大,机会也就越多”,跨国投资能让自己迅速加入到世界经济的体系中,可以将自己的企业在全球联系起来,在全球范围内相互援助,形势好时就能迅速扩大,形势不好时也便于规避风险。

在一次媒体的采访中,李嘉诚曾对全球化做出了这样的诠释:“‘全球化’是国与国的资金、科技及资讯互相结合,会与当地文化、地域、传统及民生产生拉力。全球化要面对的是在不同层次的全球性竞争。例如,面对发展中国家,必须与其低廉的劳工竞争;面对发达国家,又必须与其教育水平、贸易、税制及市场竞争。全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经济不会只是短暂的现象,而是一个持久的方向。”在一些企业家眼中,事业的发展一般还是以本土较为稳妥。但是,在这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眼光只局限于本土,舞台未免太小了,成功的企业家都会将自己的企业打造成跨国集团,加入到更大的经济竞争格局中。

除了在加拿大投资,李嘉诚也开始在美国进行投资,1981年,李嘉诚在美国的休斯敦投资了2亿多港元收购商业大厦。之后的数年间,他不断在美国进行投资,收购物业,李嘉诚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了香港已经缺乏庞大的投资机会了,必须加快海外投资的速度。1990年,李嘉诚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说道:“目前集团在海外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0%至15%,但这以后,也许会增加到30%至40%,这也不值得奇怪。”

李嘉诚的目光总是放得很长远,他的视野很开阔,并不会满足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在李嘉诚的人生中,他的舞台不会只限定于某一地,他很清楚在什么时机做出什么决定,而且一旦决定就全身心投入去做,美国《财富》杂志曾这样描述李嘉诚:“在太平洋上空的一班航机上,坐在阁下旁边那位风尘仆仆的华人绅士可能正赶赴纽约或伦敦收购你的公司。”

好景时绝不过分乐观,不景气时也不过度悲观

在衰退期间,大量投资。我们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从长远角度看该项投资是否有赢利潜力,而不是该项资产当时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对它感兴趣。

—李嘉诚

经商可分为短线和长线两种投资策略,而李嘉诚尤其擅长运用后者进行投资。在生意场中,李嘉诚使用“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使长江实业集团长期雄踞香港企业王位。

水泥是建筑行业必须用到的重要材料。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在香港只有一家名为青州水泥公司的生产厂家,由于这个工厂设备陈旧,所以生产出来的水泥制品也十分次,许多开发商不得不舍近求远,从内地甚至国外运进水泥。有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工程已经开工很久了,水泥还没有运到的不利情况,导致工期的延误。李嘉诚看准时机,毅然把这家水泥公司收购下来,然后把所有生产设备都更新换代,这样生产出来的水泥制品不仅保质保量,还能为自己公司的建筑工程所使用,省下了一大笔开销。

水泥厂原来是在郊区办厂,对居民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随着香港经济发展,外来人口逐渐增多,十多年过去后,水泥厂周边已经建起了许多社区,这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李嘉诚抓住时机,一方面要求香港政府为自己在远郊拨地,以方便自己搬迁水泥厂,解决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申请补地价,在水泥厂的旧址上建设住宅区。香港政府同意了李嘉诚的请求,就这样,水泥厂原来占用的那一大块价值低微的地皮,在改变用途之后,为李嘉诚带来了大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