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12

第12章 不止:永不满足是成功向上的前提(2)

茶楼的生活教会了李嘉诚与人打交道,中南公司的基层生活中,李嘉诚学会了装配修理各种表,并且对各种表了解得非常透彻。到了高升街店后,李嘉诚又很快掌握了销售技术。店里的店员们回忆说:李嘉诚来高升店里,年龄最小,大家都没把他当一回事。不过,没几天他便出了业绩,销售技术熟练得像个行家,我们都觉得这个年轻人日后一定会是个出色的钟表商,没想到,他后来发展得超出人们的预想。

在高升店做销售的日子,李嘉诚细心观察和分析了香港的钟表市场,对此还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没多久,他就向舅舅辞职,临行前表达了对香港钟表市场的远见,他认为钟表技术当属瑞士最好,可日本人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新领域。所以,中档市场是当时香港钟表市场可以赚钱的领域。果不其然,香港的钟表市场凭借其物美价廉的中档产品成为能和瑞士、日本争夺市场的一个亮点,中低档表的生产也发展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成为香港钟表界的领头羊。

时势造英雄,被迫走上商途的李嘉诚,在商海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竟然一步步地做大做强了,他成了香港首富、华人首富。李嘉诚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他能够努力把每一份工作做好,并摸清了每一个行业的每一道脉络,同时他只是将打工当作通往成功人生的一种过渡,而不是把打工这种状态作为人生的一种常态。

在一次演讲中,李嘉诚对打工这一问题做了如下阐述:“我们试想一下,有谁生下来上天就会送给他一大堆金钱?有谁是准备非常齐全了完美了再去创业就成功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毕竟是极少数、富不过三代,许多伟业都是平凡人创造出来的。计划赶不上变化,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快速传播的年代!我曾经问过我的一个朋友为什么不去打工,他的回答是:‘说句得罪点儿的话,出去打工简直就是愚蠢地浪费青春!’为什么你一直是打工仔?因为你安于现状!因为你没有勇气,你天生胆小怕事不敢另择他路!因为你没有勇往直前,没有超越自我的精神!虽然你曾想过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你穷困的命运,但是你没有做,因为你不敢做!你害怕输,你害怕输得一穷再穷!你最后连想都不敢想了,你觉得自己也算努力了、拼搏了,你抱着雄心大志,结果你没看到预想的成就,你就放弃了。你就只能是一个打工仔!

为什么你一直是打工仔?因为你随波逐流,近墨者黑、不思上进,一分钱没有、死爱面子!因为你畏惧你的父母、你听信你亲戚、你没有主张、你不敢一个人做决定。你观念传统、只想打工赚点儿钱结婚生子,然后生老病死,走你父母一模一样的路。因为你天生脆弱、脑筋迟钝只想做按部就班的工作。因为你想做无本的生意,你想坐在家里等天上掉馅饼!因为你抱怨没有机遇,机遇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你又抓不住,因为你不会抓!因为你的贫穷,所以你自卑!你退缩了,你什么都不敢做!你只会给别人打工!你没有特别技能,你只有使蛮力!所以,你永远是一个一直在打工的打工仔!

小王大学毕业后到一家装饰公司做业务员,勤奋好学的他每天除了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外,还利用周末报名参加了诸如设计之类的业余培训班,从而提高自己多方面的技能。两年后,对小王备加欣赏的老板决定提拔他当公司的部门经理,但是小王却拒绝了,因为他早已开始斟酌自己做老板这步棋。没过多久,他就靠筹集来的资金开始招兵买马。

由于当时的装饰工程市场非常火爆,再加上小王独特的超前设计理念,小王所负责的工程总是能够让客户赞不绝口,就这样,老客户介绍来新客户,一年的时间小王接到了多笔工程,迅速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身价数百万的老板。

正如李嘉诚成为世界闻名的企业家之后说道:“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的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对于个人而言,在一个工作上踏踏实实锻炼几年,在资源储备、沟通能力、协调技巧等方面有了一定积累后,不妨选择创业。虽然你可能会成功,也会随即遇到更大的失败,但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只因你的努力,会给更多人更多的勇气与执着的信念。

具有判断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再有学识、再成功的人,也要抵御命运的寒风。虽然我在事业发展方面一直比较顺利,但和大家一样,我也有达不到的梦想、做不到的事、说不出的话,有愤怒、不满、伤心的时候,我也会流下眼泪。

—李嘉诚

一个人如果产生了自满情绪就会停滞不前,就会松懈,就会按部就班。不想让今日成为昨日的重复,就得有赚钱的动机。一个能在商场遥遥领先者,必是一个怀着对金钱占有欲的人,他时刻想的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转换为金钱。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不满足于眼前的状况,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更好。

进入五金厂打工后,李嘉诚兢兢业业,干得很不错,老板很赏识他,但李嘉诚并没有为眼前的稳定而满足,他有着更大的愿望。在五金厂虽然做得很不错,但李嘉诚志不在此,他要创建自己的一番天地,所以,不顾老板的挽留,从厂里辞了职。李嘉诚从五金厂辞职后来到了一家塑胶厂上班。

李嘉诚之所以跳槽是有原因的,有一天,李嘉诚在一家酒店推销铁桶时,遇到了一个塑胶厂的老板向酒店推销自己的塑胶桶,虽然李嘉诚的推销手段很高超,但塑胶桶比铁桶好用又便宜,酒店的老板几乎没怎么考虑就选择了塑胶桶。塑胶厂的老板觉得李嘉诚非常能干,便想让他来为自己工作,李嘉诚先是拒绝,认为自己不能轻易离开现在的老板。

这位塑胶厂的老板也不强求,他说要和李嘉诚交朋友,约李嘉诚喝茶聊天。在聊天过程中,那位老板向李嘉诚讲了很多自己创业的事情,李嘉诚也从这位老板口中了解到了塑胶行业的一些事情。回去之后,李嘉诚思考了很久,他认为塑胶行业大有可发展的空间,潜力巨大,而五金行业明显不如塑胶行业的势头猛了。李嘉诚认为自己应该找一个更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去发展自己,所以他决定加入那位老板的塑胶厂。

刚到塑胶厂的时候,李嘉诚当了一名小小的推销员,他的任务就是推销塑胶水壶。虽然年龄最小,没有任何的经验,也没有客户群体,但李嘉诚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努力工作,不懂的就勤学苦问,很快他就能够对产品的任何问题对答如流了。为了尽快提升业绩,每天天不亮的时候,李嘉诚就出门去推销,他随身携带着一张香港地图,地图上会被李嘉诚标出每天要走的路线。对每个商业区或者居民区,李嘉诚都心中有数,不会因为不熟悉而走冤枉路,节省了很多时间。

在不懈的努力下,李嘉诚的努力有了回报,到了年底派发年终奖时,李嘉诚当然是排名第一位了,他的年终奖要比排名第二位的人高七倍多。李嘉诚被老板破格提升为了业务经理,当时李嘉诚只有18岁,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成就,令他的很多同事敬佩不已。

李嘉诚逐渐为日后成为塑胶大王奠定了基础,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获得财富和地位,他们努力工作,不断奋斗,虽然说勤奋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但没有目的的勤奋并不能带来成功。很多人勤奋工作,但到最后,成功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这其中的原因,李嘉诚早就悟到了:“具有判断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的资料,自然能做出适当的判断。”

虽然是从小命运多舛,但李嘉诚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从李嘉诚的身上,可以看到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张力和汪洋是高中好友,大学里学了不同的专业。毕业后,张力先找到了一份产品开发的工作,汪洋学的是贸易,本想自己做生意,由于没资金一直没行动起来。张力便介绍汪洋到自己的公司来攒第一桶金。由于其他部门不需要人,领导便将汪洋和张力安排在了一个部门。因为做的不是自己的专业,汪洋起初做起来有些吃力,可是,一年后,公司有个外派留学进修的名额,大家都以为这个名额会落到张力的头上,可是谁也没想到,领导却给了汪洋。

在汪洋出国前,公司为他践行,有人问领导:“张力本就是学产品开发的,基础好,怎么不让他去,却把名额给了外行的汪洋呢?”领导微微一笑说:“虽说汪洋是外专业的,可他有股钻研的精神和强烈的成功欲望,你没发现他这一年在产品开发上已经超出了你们这些本专业的人了吗?”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效益的欲望,也就是他愿意为企业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的欲望是否强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止步自满的员工是无法有长远发展的!对于每个人的未来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按部就班,毫无激情和欲望地生活,那就算眼前有再好的机会,也会一事无成。

李嘉诚虽然早年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坚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果然,在李嘉诚的不断努力下,他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从一个穷小子成长为了大富翁。李嘉诚不断努力的背后,还有他对整个市场精准地分析和判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嘉诚的商业头脑在他年少的时候,就一点儿一点儿地形成了。

善于学习的人能领会和掌握未来

要充分利用日常的每一分钟,即使一分一秒也不要白白地浪费掉。

—李嘉诚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在知识上的投资是一本万利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知识已经成为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经常会有人问李嘉诚,他是靠什么取得成功的,而李嘉诚的回答通常是:“知识。”这两个字在李嘉诚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曾说:“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工作多忙,我都坚持学习。白天工作再累,临睡前,我都要斜靠床头翻阅经济类杂志,我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我的判断力由此而来。”

在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明白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个道理,因此他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他经常会待在父亲的书房里读书,一看就是一整天。后来由于家庭变故,李嘉诚不得不忍痛终止学业,外出打工,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他常常利用在茶楼打工时短暂的休息时间来学习,为自己充电。后来在工厂打工时,同事们在闲暇的时候都会聚在一起打麻将,李嘉诚却会捧着一本书仔细地研读,并且天天如此,丝毫不在意别人的嘲讽。

由于家境变得贫寒,没有多余的钱买更多的书,李嘉诚就买旧书来自学,每学完一本就卖给书店,然后用卖书的钱再买来旧书学习,这样既节省了金钱,又学到了知识。

李嘉诚后来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是在抢学问,而不是求学问。通过学习,他不仅了解到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掌握必要的信息,使他在以后的投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学习使他的人生境界、胸怀都得到了拓宽,假如没有当初的勤奋努力,那么现在的李嘉诚肯定是一事无成。

李嘉诚在《管理的艺术》一书中,提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说道:“我常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得来的,你们以后在社会奋斗还是要有知识,知识不是你从大学那边拿到的。现在世界每天都在变,变得非常快,从中争取拿到最新的知识,也是各位同学应该努力争取的。我每天也都在争取。

“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地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就这样,我既学到知识,又省了钱,一举两得。

“就我本人来说,作为企业家,就算有很多弱点,但我也有一些优点。我喜欢不断地学习、创新和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我事业持续扩大的秘诀。我一直是一边紧盯核心事业的重点领域,一边为了扩展事业而不断探索其他新领域。我认为企业家要尽可能少地把精力和时间花费在交流上,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培养自己学习、研究、判断的能力,这是决定竞争优势的东西。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新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因为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和知识,而不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