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怎能不懂博弈学
48974200000027

第27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3)

就像这个虚构的笑话一样,在现实中的很多战场上,博弈的对方经常在展开和平会谈前夕发动攻击。就算双方都希望和平会谈成功,他们还是想尽办法在会谈前先发制人,以增加谈判时的筹码。就算确定自己能谈出一些成果,但还是应该对谈判失败做好万全的准备。也就是说,你进行报复的决心可以左右对手的判断。

类似的报复行动,也会使对手商家不敢随意在市场上降价。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商家打出“某某商品本市最低价”的广告,声称如果其他商家价格更低,则愿意按同样价格返还差价,并按差价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金。

从表面上看,这是商家的一种价格竞争行为,可以促使其他竞争者降价竞争,使消费者从中得利。但经过博弈论分析,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一种可能,即商家有可能通过这种最低价格承诺,巧妙地达到价格垄断同盟的目的。因为这种广告的潜台词是:如果对手有任何的降价行动,你会奉陪到底。这样一来,对手在考虑以降价的方式来争夺市场时,这个广告可以让他相信你必须全力以赴地对任何降价行为进行报复。

要使报复是可信的,必须做到迅速和采取实际行动。因此,让消费者来监督降价者并且立即返还差价的做法,是一种十分可信的报复。某个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甚至两家商家时,双方很可能都会认为只要自己一降价,对手就会跟着降价。不过,当市场上有50家甚至500家商店的时候,单独一家的小型商店就不太可能相信,要是自‘己降价别人会马上跟进。

因此,当很多商家卖相同的产品时,限制价格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要一般的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各商家就会试图把价格降得比对手稍微低一点以抢占更多的市场。如果所有商家都觉得自己可以靠降价杀出一条血路,而不会遭到大规模的报复,那么他们都会降价直到耗尽所有的利润为止。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尽管有制服对手的策略,但还是应避免树敌太多。这个启示放在商业上,就是要避免进入竞争者很多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用一个威胁来制伏多入。

树立“不好惹”的名声

有一位商人经营着一个家卖玉的店铺。一次,一位同样做玉生意的顾客来买货。商人向他推荐了一套四个精美细致的玉器,一套要价白银800两。顾客为了压价,说只看中了其中两件,另外两件并不是太喜欢,因此只愿意出600两银子。

商人慢悠悠地说:“既然你不喜欢这两件,我也不好意思再卖了。”说完他就拿起一件扔在了地上。

顾客见自己喜爱的东西被摔碎了,很痛惜,他急忙阻拦商人,说愿意以600两银子买剩下的三件。商人不做声,又摔碎了另一件。顾客终于沉不住气了,请求商人千万不要再摔了,他愿出800两银子把这套残缺不全的玉器买走。

在这里,我们假设有关这套玉的交易是一个可以分享的馅饼,双方都非常清楚地知道合作对双方有利,但不清楚怎样来共享合作的果实。假设商人所拥有的这套玉器对他自己而言,价值600两银子,但对买方而言价值800两银子。在这种情况下,当买方对玉的估价比卖方要高时,双方一定可以从交易中得到好处,也就是双方都有潜在的交易利益。

每当你想和别人讨价还价时,应该首先确定交易有没有任何所得。在上面的故事中,如果那套玉对顾客的价值不到800两银子,那么这笔交易自然也就告吹。

当客人对玉的估价比商人要高时,成交价会是多少?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回答,但是交易谈判的空间是600~800两银子,如果顾客买下了玉,成交价一定落在这个区间。

可是,如果有一方弃权,那么它所导致的结果,就会对双方的谈判优势造成深远的影响。正如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最不在乎谈判成功与否的一方——商人会占有优势,因为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交易告吹对他的伤害相对较小。卖玉的商人之所以占优势,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运用了谈判中的博尔韦尔策略。

所谓博尔韦尔策略,是指提出合理的条件以后,拒绝再讨价还价的策略,也就是提出一个“不买拉倒”的价格。它以前通用电气公司管理劳资关系的副总裁莱米尔·博尔韦尔的名字命名,这套要价模型为他的立场建立了公信力。

如果博尔韦尔式的要价遭到了顾客的拒绝,那么博弈也就宣告结束。

因此,提高这一策略成功概率的一个办法是,使要价比对方能接受的最高价位稍微再低一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买主也是有利可图的。这一策略可以攫取交易的绝大部分利益。要使用博尔韦尔策略,就必须使自己的威胁令人置信,也就是如果要价一旦遭到拒绝,你就会退出谈判。但这样的威胁在多数时候是不可置信的,因为只要双方都有交易利益,要价被拒绝后,继续谈判对双方还是有利的。对方知道这一点,并且他知道你也知道这一点。在另外一些场合中,要运用博尔韦尔策略的方法来赢得谈判,树立自己不好惹或者说翻脸无情的名声,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假设你正在谈一笔必须在24小时内敲定的交易,而且你想要运用博尔韦尔策略,只要不给对手还价的机会,就可以大大改善谈判的地位。比如说,你可以把报价告诉他,然后离开谈判桌几天。这样,你减少了回旋余地,同时也减少了对手的选择机会。如果你无法响应对手的还价,那么对手只要还有利可图,就只能接受你的要价了。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只有你摆出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姿态,用自己的名声或者策略手段让对方相信,只要这个要价没有得到对方的合作,你也绝不姑息,博尔韦尔策略才会奏效。

风水轮流转

有个千万富翁在一家酒店进餐时,不小心被一根鱼刺卡住了嗓子,他顿时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幸运的是,他的临桌正好是一位医生,而且随身的包里有一些简易的工具。经过医生一番努力,这位富翁终于得救了。

富翁揉捏着脖子,十分感激地问医生:“你说吧,我该付给你多少钱?”医生停下收拾工具的手,抬头看了他一眼,回答道:“刚才鱼刺还卡在喉咙里时你提到的价钱的一半,你看如何?”

事实上,这也是一场关于要挟的博弈。医生之所以提出只收富翁曾经承诺的价钱的一半,是因为他明白:当抢救结束的时候,双方的谈判地位已经发生了逆转。

应该说,这是一位好医生。因为他没有在抢救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要求富翁付钱,也没有乘人之危要求加价。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这样做。病人在医院里甚至在手术室里被勒索的事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在入院之前,病人还会有时间来选择,挑选要价比较低、口碑比较好的医生。可是一旦入院,病人就要受制于自己所挑选的医院和医生。或者说,医院和医生就获得了对病人的“要挟权”,向他们索要额外的利益用以自肥。如果所有的医生都像那个拔鱼刺的医生一样聪明的话,他们就应该都能够想到,手术完成以后,他在这个要挟博弈中的优势会马上丧失,接下来要面对的可能是被举报的问题。

一个贤明的犹太商人,把儿子送到很远的耶路撒冷去学习。当他弥留之际,知道来不及见上儿子一面了,就立了一份遗嘱:家中所有财产都转让给一个奴隶;不过要是财产中有哪一件是儿子所想要的话,可以让给儿子,但是仅限一件。商人死了以后,奴隶很得意自己交了好运,连夜赶往耶路撒冷,先到死者儿子的住处向他报丧,并把老人立下的遗嘱拿给儿子看。儿子看了非常惊讶,也非常伤心。儿子向拉比请教。拉比告诉他:“这是你父亲为你设置的保存财产的最好办法。因为父亲知道自己如果死了,儿子又不在,奴隶可能会带着财产逃走,连丧事也不报告给儿子。因此父亲才把全部财产都送给奴隶,这样奴隶就会急着去见儿子,还会把财产保管得好好的。”年轻人仍然不明白。拉比接着说:“你只要选那个奴隶就行了。奴隶的财产属于主人。”年轻人恍然大悟,后来他照着拉比的话去做了,并解放了那个奴隶。聪明的老犹太商人在遗嘱中埋下了一个可以使博弈优势即刻转换的装置,严肃的遗嘱在形式上得到了履行,但实际上却使那个奴隶完全处于儿子的要挟之下。

在生活中,罢工可以视为员工与老板之间进行的要挟博弈。假设有一家公司,如果没有罢工的话,每个月预计会有1000万元的收入和900万元的成本支出。这样,在正常情况下,老板可以获利100万元。可是,如果员工起来罢工,利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如果这些员工没有任何专业技能,而且市场上的后备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那么老板只要雇用一批新人来做罢工员工的工作就可以了‘。这样,老板就不会受到罢工的要挟。但是,如果罢工者都是有专业技能的人,他们的罢工,就意味着公司必须停工,每月损失1000万元的收入。这时,员工就可以利用这种人为的垄断地位,来要挟公司老板。不过,这种要挟的力量有多大,还要取决于公司给罢工者支付的薪水。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