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怎能不懂博弈学
48974200000020

第20章 先下手不一定强(4)

如果在多方参与的博弈中,我们已经决定了要向对手中的一个展开进攻,但是自己又未能占据实力上的优势,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民国时期,广西出现三足鼎立之势:李宗仁和沈鸿英都有两万多人,而陆荣廷有三万多人。有一年,陆荣廷与沈鸿英在桂林鏖战,相持三个多月不分胜负。这时,坐山观虎斗的李宗仁忽闻陆、沈开始媾和。

李宗仁认为陆沈双方和议如成,则广西仍是三分之局,况且陆、沈还要合而谋他,因此决不能坐失良机。但是先打陆好,还是先打沈好呢?

白崇禧说:“我认为应先打陆,有三条理由。第一,陆驻在桂林、南宁,为广西政治中心,防务空虚,易于进攻。第二,陆与湖南相通,湖南又得到吴佩孚援助,应于其支援未至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第三,攻打沈鸿英,胜了,陆之势力犹在,广西仍然不能统一;败了,则更不能打陆、吴。我们之处境如楚汉相争之韩信,联陆则沈败,联沈则陆败,我们应当联弱攻强,避实击虚。”李宗仁于是分水陆两路向南宁所属地区分进合击。被围于桂林的陆荣廷失去南宁之根据地,只得进人湖南。随后,李宗仁趁热打铁,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沈鸿英、谭浩明等一一剪除,于1925年秋统一广西。

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除了当时的有利环境等因素外,李宗仁和白崇禧对于攻击方向和先后顺序的安排,也充满了博弈论的智慧。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要用两个师的兵力,攻克蓝方占据的一座城市,而蓝方的防守兵力是三个师,红方与蓝方每个师的装备、人员、后勤等完全相同,自然战斗力相同。由于战斗力完全相同,因此两军相遇时,人数居多的一方取胜;战争中都是“易守难攻”,当两方人数相等时,守方获胜。同时,军队的最小单位为师,不能够再往下分割,只要红方可以突破防线,就算红方胜利;反之则蓝方胜利,不妨假想,红方进攻蓝方有两个方向,分别是A、B两个方向,相应的,蓝方的防守方向也是这两个。这样,进攻方红方的战略有三个:两个师集中向蓝方防线的A方向进攻;兵分两路,一个师向蓝方防线的A方向进攻,另一个师向蓝方防线的B方向进攻;两个师集中向蓝方防线的I;方向进攻。

防守方蓝方则有四种不同的防守策略:三个师集中防守A方向;两个师防守A方向,一个师防守B方向;一个师防守A方向,二个师防守B方向;三个师集中防守B方向。

这个博弈中,红方没有劣势策略,而蓝方有劣势策略。很明显,蓝方选择第一种策略,也就是派三个师防守A方向劣于第二种策略,也就是派两个师防守A方向,一个防守B方向。因为,蓝方选择第二种策略的任何一个结果都不比选择第一种策略差。同理,蓝方选择第三种策略也好于第四种策略,也就是说,蓝方策略选择中的第一种和第四种都是劣势策略。

红方知道蓝方不会选择第一、第四种策略,而自己选择第二种策略的结局就是根本不可能胜利,理性的红方自然不会选择这个劣势策略。这个时候,红蓝双方的形势是相同的,即红方尽管在总兵力上劣于蓝方,但实际上它只要运用谋略,攻其不备,其获胜的概率与蓝方是相同的。在博弈论中,“以弱胜强”的道理就是这样。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资本、规模、品牌、人力等都处于劣势的企业,可以在某个局部市场上,集中自己所有的资源并加以整合,造成在细分市场上对强势企业的优势,从而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利者。

置身事外才能游刃有佘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两国发生战争。韩国派使者到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没有完成任务,快快而归。回国后,他们才知道魏文侯已分别派使者前来调停,劝说双方平息战火。

韩、赵两国国君感激魏文侯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谊,都来向魏文侯致谢,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韩、赵两国力量相仿,都不可能单独打败对方,因此都想借助魏国的力量。在这种情形下,魏国的行动直接关系到韩赵之战的胜负。魏文侯没有去介入两国之争,而是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场加以调停,使战争变成了和平,从而使魏国取得了三国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枪弹横飞之前甚至之中,也仍然会出现某种回旋空间。这时候,对于尚未加入战团的一方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因为当另外两方相争时,第三者越是保持自己的含糊态度,保持一种对另外两方的威胁态势,其地位越是重要,当他处于这种可能介入但是尚未介入的状态时,更能保证其优势地位和有利结果。

这就启示我们,人在很多时候都需要一种置身事外的艺术。如果你的两个朋友为了小事发生了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是错的,现在他们就在你的对面,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

其实在这时候,一个聪明的人不会直接说任何一个朋友的不是。因为这种为了小事发生的争执,影响他们做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而不管对错,他们相互之间都是朋友。当面说一个人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让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会因此失去他对你的信任;而得到支持的那个朋友虽然一时会感谢你,但是等明白过来,也会觉得你帮了倒忙,使他失去了与朋友和好的机会。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关系不太融洽,遇事多有龃龉。有一天,张之洞和谭继洵等人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举行公宴,当地大小官员都在座。座客里有人谈到了江面宽窄问题,谭继洵说是五里三分,曾经在某本书中亲眼见过。张之洞沉思了一会儿,故意说是七里三分,自己也曾经在另外一本书中见过这种记载。

督抚二人相持不下,在场僚属难置一词。于是张之洞就派了一名随从,快马前往当地的江夏县衙召县令来断定裁决。当时江夏的知县是陈树屏,听来人说明情况,急忙整理衣冠飞骑前往黄鹤楼。他到了以后刚刚进门,还没来得及开口,张、谭二人同声问道:“你管理江夏县事,汉水在你的管辖境内,知道江面是七里三分,还是五里三分吗?”

陈树屏知道他们这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打闹十分不满,但是又怕扫了众人的兴;再说,这两方面是谁都得罪不起的。他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语平和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水落时便是五里三分。张制军是指涨水而言,而中丞大人是指水落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张、谭二人本来就是信口胡说,听了陈树屏这个有趣的圆场,抚掌大笑,一场僵局就此化解。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置身事外是一种博弈手段,其目标是为了在冲突的最初阶段更好地保护自己,并且在将来挺身入局的时候能够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学会了置身事外,你的处世水平当然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