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交际篇
48965300000065

第65章 性吸引是怎么回事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即疏远期,接近期和爱慕期。在接近期中随着性生理的渐趋成熟,男生女生从原来对自身身体的注意,逐渐转移到对异性身体及其各种活动的注意上,表现出一种喜欢彼此接近,相互吸引的心理。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性吸引。

这时期的男孩女孩常表现出对异性的眷恋和追求。时时处处感到异性吸引的存在,也总想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近异性,相互显示炫耀,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和重视。他们极为关心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因而对自己的体貌特征非常注意,同时对异性的身姿、言行、心态等也喜欢从各个角度予以品赏比较。

一般来说,女孩对男孩的好感始于十三四岁,表现出刻意打扮自己,主动接近男孩。她们很想了解男孩的事,喜欢身边有男孩。她们常当着男孩的面与女同学依偎撒娇,语调委婉动听,以流露其温柔多姿。她们往往以倾慕的心情注意男孩的说话、活动,也常对某一男孩评头论足。男孩对女孩的好感始于十四五岁,他们往往以健壮的体魄、幽默的言语、潇洒的举止,显示出自己是个男子汉。他们极力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能力,喜欢在女孩面前高谈阔论,以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喜欢裸露自己发达的肌肉,以显示其强大健美。喜欢帮助女孩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以显示其热情大度。他们也津津乐道女性的容貌、身材、服饰、发型等,交口赞誉容貌姣好的女性。也有些少男少女在异性面前表现得羞涩、拘谨、甚至冷漠,这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对异性的兴趣罢了,实际上他们十分关心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只是以其特有的行为方式在表现自己而已。一些对异性的恶作剧也是如此。这时期的青少年,即使是性格较内向的,外表拘谨腼腆,但内心仍有接近异性的愿望。真是“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她们对外表的注意和肤浅的举动减少了,这时上升到首要地位的是一些内在的特征,如智力、才干、意志品质、道德品质、活动的成效以及和周围人的关系。但不管怎样,外貌形象、仪表仍是性吸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性吸引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常因为男孩伟岸刚强、果断有力、乐于助人的个性而被吸引。她们倾慕有“力”度的男孩。这时体育场上的“明星”常成为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而男孩则认为女孩应该美丽纯洁、温柔娴静、脉脉含情。他们钟情于“娇美”体貌的女孩。在感情的表达上,女孩含蓄、深沉、间接,男孩则热烈、外显、直接。

在外貌方面,性吸引还表现出一些具体的规律。如在评价异性的面部时,眼睛的吸引力最重要,其次为头发、牙齿等。故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描写恋人时,都着力刻画他们的“秋波传情”“明眸皓齿”等。

在性吸引中还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一个人的外表美丽与否,与他(她)内在品质的优秀与否毫不相干,但一些学者的实验指出,大部分人倾向于把一个面容姣好的人在内在品质也评价得高些,即有魅力的人普遍得到较高的评价,而缺乏魅力的人得到的评价则较低。这就是所谓的“光环作用”。成语“爱屋及乌”也有类似的味道。

性吸引比较强调双方的作用,一些学者把它比喻为一个乘积,双方接近的意愿各为乘数,如果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毫无接近的意愿,即其性吸引力为零,那么不管另一方的好感、兴趣有多大,两者相乘仍是零。只有两者之间的性吸引力都大于零,两者之间才能具有性吸引或具有性吸引的效果。

性吸引是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一个正常的现象。由于青少年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情绪不稳定,判断力不成熟,在与异性交往中有些人会把握不住,过早地把自己火热的青春投入爱河,或视感情为儿戏,放荡不羁,过分随便。也有的青少年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陈腐观念的影响,对男孩、女孩间的交往特别敏感,认为男女间只有爱情,没有友谊,表现出过分的拘谨。因此,青少年要正确地认识性吸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异性交往,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要把握好自然原则和适度原则。自然原则是指在与异性交往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自然舒畅,既不要过分夸张,也不要闪烁其词。既不要盲目冲动,也不要矫揉造作。在心理上要像对待同性一样对待异性交往,消除交往中的不自然感。适度原则主要是指与异性交往的程度、方式要恰到好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在与异性交往中,既不过早地萌发情爱,过多地参与异性间的单独活动,也不在异性面前如临大敌,以致拒绝异性间正常的交往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