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参考(2013-2014)
48867900000020

第20章 智库报告(2)

未来页岩气开发的3个不确定因素:产量是否可持续,环境保护者的反对力量是否会加强,全球水资源短缺是否会趋严重等。在关注美国成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美国页岩气开采的相关问题。根据目前美国就页岩气发展的相关讨论,页岩气的开采也存在问题,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的过度耗用、水污染、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和其他的环境问题。

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特有的开发技术及其自身资源的特性引起的。现阶段页岩气的开发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技术,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其自身含有的甲烷将会有所逸出。这使得在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除了伴随常规油气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之外,还可能承受新的环境风险与挑战。

与此同时,页岩气的开发还可能影响气候的变化。虽然页岩气相比煤炭石油而言,燃烧时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但是其在开发、运输及存储过程中还有其他温室气体逸出。页岩气最基本、最重要的成分是甲烷。如不加以控制,页岩气将和煤炭石油一样,对全球气候造成威胁。

此外,页岩气的开采在美国局部地区还引发了一些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能源瓶颈 :中国复兴的“阿喀琉斯之踵”

美国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1910-2003)在研究了公元1500年至1990年近500年间世界经济霸权的历史后,在《世界经济霸权》一书中得出了“国家生命周期”理论,将“国家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即经济发展的成长准备期、经济迅速成长期、经济强盛期、高峰期、国力衰落期。

从国家成长的“长波段”分析,当一个大国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即经济强盛期,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后,便开始“盈久则亏”,转而进入第四阶段——高峰期,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从加速到减速,国力进入相对衰弱期。耶鲁大学着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MichaelKennedy,1945- )在《大国兴衰论》中认为,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经济生产力的下降和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同时,由于国际承诺太多、军事费用过大,因而形成了帝国战线太长的现象,直到最后被完全拖垮。

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1923- )在《大外交》一书中曾称:“仿佛是根据某种自然法则,每一个世纪总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智慧与道德动力的强国依其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在《全球趋势2025:转变的世界》中坦言:由于新兴国家的崛起、全球化的经济以及全球力量大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将在2025年变得面目全非。”“就规模、速度和流动方向而言,正在进行的全球财富和经济力量转移——粗略地讲是从西方流向东方——这在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国家成长需要能源和资源驱动。国家成长好似“兔子定律”,当所有的“草地”都被瓜分完毕的时候,随着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爆发争夺“草地”的战争。

单纯从国家成长的力量来看,中国消耗一次能源的总量超过美国,预示着能源“转折点”的出现,即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能源竞争关系日趋“白热化”。或许,美国已经从英国能够连续保持莫德尔斯基“长周期理论”中的第三、第四两个周期的霸权中得到启示。从能源供给的角度看,如果美国能够实现“能源独立”并以此刺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那么美国霸权衰弱的局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逆转。相应地,美国霸权“生命周期”的长度也能够得以延长。

瑞典斯德哥尔摩安全和发展战略研究所一名资源安全专家近日撰文说,华盛顿“重返”亚太的主力军不是美国海军,而是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巨头,因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不仅能完成前总统尼克松的“能源独立计划”、带来地缘政治的变化,也可以使全球制造业中心发生转移,并能为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提供他们非常渴望的能源。

“能源安全不再是低政治性的国内经济政策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高政治性问题”。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成功给中国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加快页岩气开发具有战略意义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能源需求仍存在结构性短缺。

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短缺是中国能源问题的结构性矛盾。

2012年,中国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消费量约1500亿立方米,同时消费量增速远快于产量的增速,这意味着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赖度会与年俱增。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据中石油预测,到2020年可能达到3500亿立方米的年消费量。同时,天然气未来的主要消费方向是民用,相比削减原油消费,削减天然气消费更为困难。

目前中国面对日益高涨的能源需求、中东地区较为动荡的局势,以及不断走高的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国家保障持续稳定能源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能源安全受到极大挑战。同时,面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能源消费还受到碳排放的约束(根据规划,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降低40%-45%)。因此,实现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是必然选择。页岩气开发有利于缓解国内石油消费需求的压力。页岩气作为清洁能源也顺应了中国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

可以说,能源瓶颈是中国崛起的“阿喀琉斯之踵”。正如美国着名的国际关系学者Kenneth Lieberthal 和Mikkal Herberg 指出的那样,“能源安全不再是低政治性的国内经济政策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高政治性问题”。

页岩气开发技术在美国实现革命性突破后,美国一年的页岩气产量就突破了1000亿立方米。不仅改变了美国天然气的供给格局,也对世界天然气供应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的页岩气储量要大过美国,这刺激了中国开发页岩气的胃口。

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成功给中国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加快页岩气开发对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缓解天然气供应压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减排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意义。对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而言,页岩气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宝库。如果中国能像美国一样充分利用页岩气资源,那么中国的能源供应版图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能源博弈:游走美俄之间考验中国智慧

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储量为134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为2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资源为12万亿-13万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中国页岩气的储量是美国的两倍按照2012年3月中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成果显示,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储量为134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为2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资源为12万亿-13万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中国页岩气的储量是美国的两倍。

此前能源专家胡文瑞在《中国石油石化》杂志2010年1期发表题为“页岩油:睡狮即将苏醒”的文章中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油页岩资源储量非常丰富。2004-2006年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油页岩资源为7199.4亿吨,可采资源2432.4亿吨;页岩油资源476.4亿吨,可采页岩油159.7亿吨;页岩油可回收资源119.3亿吨。油页岩遍布我国20个省和自治区的47个盆地和80个含矿区,主要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伦坡拉、羌塘、茂名、大杨树、抚顺九个盆地。

与常规石油资源相比,页岩油可回收资源量相当于全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56.5%,未来开采利用具有广阔前景。我国油页岩资源品质较好,矿层产状平缓,储量分布集中,沉积环境稳定,使得页岩油具有作为替代能源的巨大潜力。以吉林省为例,目前该省已探明油页岩储量为174亿吨,含油率超过7%,即使以含油率5%计算,也可开采8.7亿吨页岩油。

我国每年在开采煤炭过程中产生近千万吨油页岩,仅抚顺西露天矿油页岩每年排气量就达800万吨。2008年国内开采页岩油约40万吨,其中抚顺矿业集团油页岩炼油厂是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最大的油页岩提炼厂,年产量达到35万吨。可见沉睡的油页岩一旦苏醒,喷发的能量是可以想象的。俄罗斯媒体认为,页岩气开采将使中国能源供应版图发生巨变。

俄罗斯《独立报》援引一些专家的看法认为,中国的页岩气开发还处于“年轻”阶段。

彭博新闻网站题为《中国或效美国大举开发页岩气》的文章认为,为满足对天然气日益增长的需求,减少进口并效仿美国增加页岩气产量,中国利用页岩开采的天然气在20年内可能达到天然气产量的1/4。文章援引英国莫滕·弗里施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莫滕·弗里施的话说:如果中国能像美国一样充分利用页岩资源,那么它的能源供应将发生巨大变化。

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估计,中国的页岩气资源可能多达45万亿立方米,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数据,这比2009年俄罗斯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还多。俄罗斯《独立报》2010年4月13日刊登奥列格·尼基福罗夫题为“政策决定是否能盈利”的文章认为,页岩气革命过去几年发生在美国,使能源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场革命也有可能在中国发生。如果中国也像美国那样开采页岩气,那么中国的能源供应版图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3月发布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根据该规划,中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实现2015年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的评估与勘探,为“十三五”打好基础,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达到页岩气年开采量为600亿-1000亿立方米。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中国的天然气自给率可望提升到60%-70%,并使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提升至8%左右,将有助于扭转中国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并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具有长期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国政府最近推出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和“能源白皮书”都提到了发展页岩气。毫无疑问,中国需要新的更安全、更环保的替代型能源,中国需要发展页岩气。相比煤炭石油而言,天然气的燃烧过程更为清洁且排放更少,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页岩气开发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及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大幅度提高中国天然气开采的年产量,并推迟天然气峰值年份,对中国天然气供气安全及对外天然气依存度的降低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推动页岩气项目,最近推出页岩气开发0.4元/ 立方米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可以预见今后几年会有一个页岩气的投资热潮。

目前,中国是北美以外唯一一个现有石油服务行业规模较大而且政策和税收环境较为宽松的地区,加之中国页岩气储量丰富且能源供需严重不平衡,中国已被视为未来除美国之外页岩气开发最快的国家。

中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同样面临一系列现实障碍。页岩气开发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并且存在环保安全隐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中国技术与地理禀赋现实而言,中国短期内恐怕无法实现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

与美国相比,中国开采页岩气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可能是我们面临水资源严重不足。中国页岩气田大多分布在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在水量相对充裕的长江流域,只在四川和江汉盆地发现了页岩气,而在西北、华北地区,页岩气储量丰富,当地水资源却相当紧张。再加上近年来西南地区的干旱灾害频发,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可能会让当地的水资源紧缺状况雪上加霜。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中国页岩气资源所在地,可能不太适宜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页岩气开采需要大量的钻井,大概是常规气藏的10倍,钻井和生产作业对地面影响更大。美国页岩气分布地区地表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地广人稀,而中国优质页岩分布地区大都集中在中西部山区,地表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人口分布密集,页岩气埋藏较美国也更深。所以,这些地区可能不太适合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否则将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增加对当地基础设施的需求,经济性较差,也易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