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参考(2013-2014)
48867900000019

第19章 智库报告(1)

在现存的国际能源体系框架内,力求以柔克刚、巧妙应对,既要加速国内非常规能源的开发、维护好自己的海外能源利益,又要竭力避免与美国在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方面发生正面冲突,巧妙的能源外交战略是中国复兴的有力支撑。

页岩气革命”与世界能源版图重构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页岩气,因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碳排放少,已有掀起新一轮“能源革命”之势,其大规模开发不仅将改变全球能源版图,甚至会对世界政经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横空出世:全球能源市场迎来天然气时代

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页岩气革命将有望改变国际能源格局,重塑世界工业版图,并改变国际地缘政治关系。

能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能源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关乎地缘政治、国际外交乃至军事格局变化。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无不把能源问题的解决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致力于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以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眼下,一场悄然降临的“页岩气革命”开始对全球天然气供需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并引起全球对能源市场的关注。页岩气的开发,特别是美国页岩气产量的急剧增加,使这个大多数人还十分陌生的能源话题浮出水面。

页岩气是保留在生油岩层中的天然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全球页岩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相当于煤层气和致密气的总和,约占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与常规天然气472万亿立方米的储量相当。据美国《油气》杂志援引专家们预测,全世界页岩油储蓄约11万亿吨-13万亿吨,远远超过4000多亿吨的世界常规石油储量。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1年针对全球页岩气储量的评估显示,全球32个国家的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63万亿立方米,加上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升至187万亿立方米。

其中,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6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一(约占20%),其后依次是美国(约占13%)、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

而EIA于2010年测算的全球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453亿立方米,此次探明的页岩气资源量将使全球天然气资源量增长40%以上,达到640万亿立方米。而该结果还未考虑俄罗斯、中东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算,美国拥有技术可开采天然气储量超过49.38万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致密型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占60%。在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中,有机页岩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美国48个州。美国专家兴奋地认为,有了页岩气,美国100年无后顾之忧。IHS 剑桥能源研究机构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按美国目前对天然气的需求计算,北美洲以外地区的可开采页岩气储量,可供美国用上211年甚至可用690年。

美国能源信息署认为,未来美国天然气可采储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非常规天然气储量,预计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7年的12%上升到2013年的35%,到203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到55%。

相比于北美洲,欧洲(除俄罗斯以外)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相对较低,但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波兰、法国、挪威、乌克兰和瑞典等国。

波兰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欧洲之最,预计未来10-15年波兰每年可提供200亿-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外,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也已开始开展页岩气研究和试探性开发,部分企业已着手商业性勘探开发。

但在法国,由于担心页岩气的开采会对水资源管理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已暂时停止相关开采活动。总体来看,由于欧洲缺少大型石油服务行业,人口稠密,政治限制多,且存在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因此欧洲距离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仍为时尚远。

在亚太地区,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页岩气储量都很丰富,上述两国以及印度、印尼都已相继开始对页岩气资源展开调查与勘探。目前中国页岩气开发刚刚起步,总体处于以资源评估与勘探为主的探索和准备阶段。

2011年7月,中国国土资源部举行了首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中国相关部门和石油公司也已着手与美国有关机构在页岩气开发、技术合作研究等方面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并加快修建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为日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做好准备。

拉丁美洲的页岩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墨西哥和巴西等国。目前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公司已经开始与阿根廷国内的石油公司合作,参与其国内矿区页岩气的开采。墨西哥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位列世界第四,2011年10月墨西哥北部与美交界处发现大规模页岩气田,预计该气田能满足墨西哥90多年的天然气需求。

未来,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天然气有望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根据2011年埃克森美孚发布的《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从当前的23.8%提高到28%,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因此,页岩气革命将有望改变国际能源格局,重塑世界工业版图,并改变国际地缘政治关系。

美国将在2015年取代俄罗斯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在2017年将超过沙特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2035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将达到97%。在未来的5年内,美国将相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生产国。

美国是最早研究开发页岩气能源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美国米歇尔能源及开发公司成功将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相结合。“水平钻井”和“水力裂压”技术的成功使页岩气大规模开采条件成熟,极大提高了深层页岩气的开采效率和营利性,页岩气开采开始进入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21世纪开始,美国拉开了页岩气产业革命的序幕。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估算,美国有超过近50万亿立方米的技术可采天然气储量,其中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占60%,且页岩气的储量最高。美国国会研究中心(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的能源储量超过中东国家,居全球之首。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2012年11月份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中预测:美国将在2015年取代俄罗斯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在2017年将超过沙特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2035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将达到97%。在未来的5年内,美国将相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生产国。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探明储量的持续增加,未来页岩气开采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带动美国的天然气生产进入“黄金时代”。根据EIA的测算,到203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预计将增至3885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提高到49%。而国际能源署的测算则更为乐观,其认为至2035年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是页岩气)的产量有望达到6700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达到2/3。

目前天然气最重要的用途是发电和供热,因此天然气对煤炭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未来10年全美1/3的煤炭有望被天然气所替代。以页岩气为首的非常规天然气正在重塑美国能源市场,且未来将对全球天然气市场产生持续影响。过去十年中,基于对美国将大量进口天然气的预期,能源企业在美国建造了大量的液化气再气化设备,然而美国国内页岩气产量自2007年开始意外快速增长,已经显着减少了天然气进口需求。

美国白宫于2011年发布的《未来能源安全蓝图》中指出,由于页岩气和页岩油技术快速发展,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已大大降低。未来美国将加大本土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目标是在2035年之前使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

石油和天然气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战略角度来说,石油的重要性远超天然气。这是由于石油在战争和交通运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代战争离不开石油,也没有别的能源能替代石油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所以,想建立现代军队的国家,必须确保石油的供应,而在这一点上,天然气无法比拟石油的战略地位。

北美非常规能源革命推动着世界能源形势的变革。非常规油气的大规模开发使北美有望崛起成为可以跟中东比肩的全球能源高地,这将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按照2012年度《国际能源展望》所绘制的“能源路线图”,北美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将重塑国际能源市场的秩序,有望催生新的“赢家”与“输家”。

在未来的5到10年中,北美作为新崛起的世界能源供应重心,将是能源新秩序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则是最大的“赢家”,不但能提高能源自给度,实现“能源独立”构想,还能拉动国内经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再工业化”进程;而以能源出口作为国家复兴战略支点的俄罗斯或为最大“输家”,在美国非常规能源“革命”冲击下,它不但会因能源价格下降导致其财政收入缩水,其“能源大棒”的地缘政治“杀伤力”也将大打折扣。在美国天然气大幅出口的影响下,俄罗斯在欧洲的强硬定价权以及市场份额都被削弱。此外,在新技术的带动下,欧洲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有了用武之地,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依赖也进一步下降,能源安全状况大幅改善。此外,加拿大的管道气和卡塔尔的液化气都在寻找新的买家,若它们进一步占领欧洲市场,俄罗斯能源出口环境就将更加恶化。

在页岩气经济的催化作用下,美国凭借资源主导优势在能源外交方面有了更多主动权,未来美国将会与俄罗斯争夺天然气贸易伙伴,排挤它在欧亚大陆的能源供应垄断地位。从全球来看,欧洲、亚太地区天然气供应格局日益多元化,这将使两个地区油气市场的联系与互动更加紧密。因此,原本复杂的油气地缘政治互动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根据目前美国就页岩气发展的相关讨论,页岩气的开采也存在问题,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的过度耗用、水污染、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和其他的环境问题。

页岩气的形成经历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年自然界的演变并需要有合适的地下储藏条件。天然气在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中,会沿着有孔隙岩石的小裂缝向上渗透,直至挤入泥岩层或其他岩石之中。这些岩层如同自然储集体(油气藏)上面的“盖层”,使天然气在那里聚集起来。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但也难以开发。最容易开采的页岩气蕴藏在不太厚的岩层,很快就会开采完。到那时,就必须开采深度达3000米或3000米以上的页岩气。

从技术上讲,整个页岩气开发还处于早期阶段。近年来美国页岩气产量急剧增加,首先得益于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技术。经过多年攻坚,美国掌握了直接从页岩中开采天然气的技术,其中包括多层的水力压裂技术。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天然气价格。

日本有望成为“资源大国”

国土面积居世界第61位、仅有3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日本缺乏自然资源,然而日本领海加专属经济区的海洋面积在世界名列前茅。

日本很多专家提出将“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类新边疆”——海洋作为振兴日本经济的新增长点,通过开发海洋摘掉“资源小国”之帽,实现“资源大国”之梦。

日本经济产业省新近宣布,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为2016-2018年度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迈出了重要一步。“可燃冰”的正式名称为“甲烷水合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冰状物,通常存在于永久冻土带或大陆边缘的海域,因其点火就着,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能源。据估算,日本周边海域可燃冰的天然气潜在蕴藏量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消费量。如若真的达到实际开采的水平,不仅对日本,而且对世界来说堪称一次“可燃冰革命”。不久前安倍访美,要求正在掀起“页岩气革命”的美国向日本出口天然气。一边是“可燃冰革命”,一边是“页岩气革命”,日美两国的所谓“能源资源同盟”或可能一拍即合,而此事如果得到落实,不仅可能为日美两国的能源安全注入正能量,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国际能源格局。

日本四面是海,拥有相当于国土面积10倍以上的“管辖海域”。

据日本有关机构预测,除可燃冰外,日本近海的海上风电潜在能量达16亿千瓦。从技术和自然条件看,日本成为海底和海上能源乃至其他矿物资源的生产大国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