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出贫困的历史选择
48636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消除贫困,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西部是我国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比较深的地区,是我国实现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贫困与发展是21世纪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及贫困人口规模的减少,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转换进程、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西部不发达地区跨世纪的飞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宁夏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省区,宁夏的南部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六大贫困类型中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扶贫开发战略至今,宁夏的扶贫开发之路走了近30年。近30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摆到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据国家扶贫开发计划和方针,结合宁夏南部山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努力改变宁南山区面貌,宁夏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解决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恶劣地区的人民生活生产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以政府主导方式,先后组织实施了吊庄移民、“1236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等,有效缓解了南部山区的生态压力。随着南部山区人口的增加,环境超载,生态恶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脱贫—返贫恶性循环。

为了彻底解决南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加快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确保与全国、全区人民同步进入小康,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原有移民工程的基础上,2011年启动宁夏“十二五”最大的民生工程——西海固35万人生态移民,让他们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从根本上挖掉宁夏穷根奔小康,实现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目标。本研究报告正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宁夏生态移民现状、问题,提出战略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宁夏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本研究报告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并赴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移入区和移出区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课题执笔人分工协作完成的。本报告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是:

1.研究报告以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为主,以解决“两难”问题为出发点。生态移民作为宁夏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是破解生态危机与发展的矛盾。本研究报告力求把生态移民移入区和移出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分析透,把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多渠道解决人地失调关系,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生态移民在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在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宁夏实施的生态移民本质上就是要解决宁夏南部山区面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和扶贫这一“两难”问题。因此,本研究紧紧围绕“两难”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战略措施、具体思路进行深入研究。

2.本报告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生态移民作为人口迁移的一种形式,具有与其他移民不同的规律和特点。本报告基于国内外有关移民问题的研究,对宁夏移民的各种形式及现状作了客观评价,根据大量实地调研情况,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生态移民的作用、效益、经验与问题等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破解生态移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达到人与经济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

3.提出宁夏生态移民的思路、原则及对策建议。宁夏生态移民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山区极度贫困的35万人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打工近的区域,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流”的思路,采取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安置移民,让移民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异地发展,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从组织领导、政策机制、社会管理等方面对生态移民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本研究报告的目的是对宁夏生态移民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给政府制定生态移民政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研究中难免存在缺陷和不足,我们衷心地接受各方面的意见,以使我们对生态移民的研究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