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运动竞赛学
48566600000011

第11章 中外大型运动竞赛简介(6)

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第1届全运会就是在这样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召开的。为了开好这届全运会党中央先后作了三次批示,要求除了开得好,开得精彩,创出优异的成绩外,还强调要把体育运动的提高和普及密切结合起来,严格遵守体育道德,注意团结,防止锦标主义。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第1届全国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进行了36个项目的比赛,另外有赛车场自行车、击剑、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国际象棋、水上摩托艇表演项目6项。开幕式上有八千多人表演大型团体操《全民同庆》,有7人4次打破4项世界记录,664人844次打破106项全国记录。

在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体育战线坚决贯彻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把工作重点放在训练上,集中力量猛攻尖端。1963后,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体育运动的规模扩大,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965年,第2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上有16000多人表演大型团体操《革命赞歌》。这届全运会期间,有24名选手10次打破9项世界记录,331名运动员469次打破130项全国记录,这是继第1届全运会后在我国出现的第二个体育运动高潮。我国在不少项目上超过和接近了世界水平。

从1966年5月开始,为期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也遭到严重摧残。林彪、江青反党集团1968年5月12日炮制的“命令”,全盘否定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但是,广大体育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并没有被这股反革命逆流所压倒,他们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中搏斗。1971年,周恩来总理明确肯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体育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周总理的公正评价,犹如强劲东风吹拂寒凝大地,被摧残的体育运动开始复苏。中断了10年的全运会重新恢复。1975年9月,第3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上,有23000多人表演大型团体操《红旗颂》。江青一伙,欺世盗名,妄图将她在天津小靳庄搞的所谓“十件新事”私货塞进团体操中。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针锋相对地对团体操背景提出了一系列修改意见,力主取消关于小靳庄的内容和缩小“八个样板戏”的画像,力主在反映学校生活的背景上要有教师的形象。这些主张代表了广大革命者的心声,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沁人肺腑,鼓舞着人民的斗志。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我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战线为了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确定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集中力量解决运动技术水平落后这个最突出的矛盾。经过两年的努力,运动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979年,在北京举行了第4届全国运动会。运动会上,有5人5次破5项世界记录,3人3次平3项世界记录,204人36队376次破102项全国记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有16000人参加大型团体操《新的长征》的表演。

第5届全国运动会,于1983年在上海举行。有2人3次破2项世界记录,4人5次平3项世界记录,66人39队145次破60项全国记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男子跳高选手朱建华在预赛和决赛中两次刷新世界记录。国外舆论指出:“这证明中国近几年来在大多数体育项目中取得了迅速的进步。”这届全运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首都以外的城市举行,体现了竞赛改革的成果,对今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轮流举办全运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大会邀请了265名老体育工作者和前世界冠军、世界记录创造者和来自港澳的着名老运动员参观、联欢、座谈,充分体现了体育界的大团结。314名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全运会开幕之日,举行了10万人的“马路运动会”。原主席李先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亲手点燃了北京-上海“振兴中华火炬接力”的火炬。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应邀参观了这届运动会,对运动会的成功赞不绝口。

第6届全运会于1987年11月在广州举行。这次运动会是我国体育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体育成就的一次大检阅。本次全运会共打破和超过17项世界记录,平3项世界记录,刷48项亚洲记录和亚洲最好成绩,改写85项全国记录和亚洲最好成绩。这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实力较强的体育大军,有相当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打破的世界记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东举重小将何灼强和何英强先后在52公斤级和56公斤级比赛中三破世界记录,这是我国选手首次在一次比赛中取得这样的丰收,也是第一次刷新举重总成绩的世界记录。我国游泳运动,多年来处于低潮,近年来突飞猛进,迅速迈入亚洲先进行列,亚洲泳坛日本人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被中日选手抗衡的新时期所取代。黑龙江选手黄晓敏在本届全运会女子200米蛙泳的成绩,仅比世界记录差0.38秒,列当年世界第二位。田径健儿们也有上乘表演。这反映出我国运动员不甘落后于他人、注重科学训练取得的优良成果,是我国体育迈步走向世界体育强国的序曲。

在开幕式上,由手持画本的7196名中学生组成的背景和由11000余人表演的大型团体操《凌云志》,表达了中华健儿腾飞的志气。参加这届全运会的单位除29个省、市和解放军代表团外,又增加了火车头、银鹰、前卫、石油、煤矿、水电、林业7个行业体协的代表团,它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正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的壮阔前景。本届全运会为了突出奥运会项目,明确奋斗目标,首次设了总分制。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本届全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应邀出席了这届全运会,他在观看后说:“一流的组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人民。”萨马兰奇先生的高度评价,是对我国第6届全运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全面概括和总结。

第7届全运会于1993年9月在北京举行。此前,部分运动项目的比赛已在成都和秦皇岛先期结束比赛。为了实现我国的奥运战略,使全运会更好地为奥运会做准备,7届全运会比原定4年一届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年,奥运战略促使全运会周期的调整。第7届全运会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体育战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这届全运会的全部比赛中,共有4人4次创4项世界记录,18人4队43次超21项世界记录,4人4次平3项世界记录,54人1队93次创34项亚洲记录,61人3队143次超66项亚洲记录,130人14队273次创117项全国记录,这些优异成绩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在这届全运会上异军突起的“马家军”,在田径的中长跑项目中大放异彩,改写了女子1500米、3000米、10000米三项世界记录,极大地震动了世界体坛。

第7届全运会对团体总分的计算方法作了重大改革——各代表团在第25届奥运会、第16届冬季奥运会、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获得金、银、铜牌和在七运会上创、超世界记录的得分一并计入总分之中。

第8届全运会于1997年10月12日至24日在上海举办。这届全运会是20世纪末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的综合性运动会,共有179人659次超41项世界记录,其中16人19次超7项奥运会记录。

第9届全运会于2001年11月1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江泽民、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等奥委会官员出席了开幕式。这是20世纪的第一个规模盛大的全国性综合体育盛会,共设30个大项,345个小项,共产生了358枚金牌。

第10届全运会于2005年10月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