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运动竞赛学
48566600000010

第10章 中外大型运动竞赛简介(5)

第2届“全国运动会”,于1914年5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本届大会的单位有华西(长江西部)、华东、华北、华南4个单位,运动员130多人,竞赛项目有田径、足球、排球(当时称队球)、棒球、网球5个项目。比赛结果是,华北获团体总分冠军(91分),华东获第2名(29分),华西获第3名(12分),华南获第4名(5分)。

第3届“全国运动会”,于19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武昌举行,与上届间隔时间长达10年之久。由于当时全国五大区的体育组织机构除华北区外,其他各区都无人负责,形同虚设。鉴此,本届“全国运动会”规定的参赛单位办法比较复杂,即仍以五大区的体育组织机构为基础,但各省市亦可直接报名,由大会按其地域和单位大小两结合的办法划分。区域的划分是:华北区有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华东区有江苏、浙江、安徽;华西区有四川、陕西;华中区有湖南、湖北、江西;华南区有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此外,中国香港、菲律宾及南洋华侨亦派选手参赛,全部参赛选手达340人。

第3届大会由中国人熊秉三任会长,张伯苓任总裁判,完全摆脱了以往两届由洋人控制的局面,使它首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全国运动会”。竞赛项目有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棒球、网球7个项目。此外,男子的表演项目有国术(含拳术、摔跤、射箭、踢毽等项目)及竞技体操;女子表演的项目有篮球、排球、垒球。本届运动会为女子设立3个表演项目,从此在中国的“全国运动会”上,首次出现女性的倩影。本届“全国运动会”的团体名次依次为华北(2.5分)、华东(2.5分)、华中(1分)、华南(1分)。

在第3届“全国运动会”期间,酝酿已久的全国体育领导机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5月21日举行初次大会,由筹备组报告该会筹备经过,5月25日在湖北教育厅正式召开成立大会。

从第3届“全国运动会”开始,田径赛的计量单位由码制改为米制。

第4届“全国运动会”,于1930年4月1日在杭州举行,它正式设立了女子竞赛项目,标志着中国女性首次登上“全国运动会”的竞技大舞台,改变了13届的“全国运动会”上只有男子参加比赛的一统天下。本届大会的参赛单位,完全废除了以往五大体育区的划分方法,代之以省、市、特别区及华侨团体为参赛单位。参赛单位共24个:湖北、广东、香港、青岛、安徽、江西、绥远、辽宁、福建、湖南、东省特区、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山西、河南、江苏、四川、山东、河北、陕西、浙江、神户(日本)华侨;男女选手2000余人。男子竞赛项目有田径、全能(含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及800米接力、1600米接力)、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棒球、网球8个项目,自行车、武术为表演项目。女子竞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网球等4个项目,舞蹈为表演项目。

在第4届“全国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中,辽宁短跑选手刘长春在100米、200米、400米比赛中,三占鳌头,被誉为“短跑怪杰”。两年后,日本侵略者妄图让他代表伪“满洲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被刘长春断然拒绝,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张学良将军又慷慨赞助8000银元作为赴美经费,刘长春才得以首次只身代表我国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

第5届“全国运动会”,原定于1931年10月10日在南京举行。不料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枪炮声,打乱了原定的日程表。次年春季,又爆发了“淞沪战役”。国民政府面临外患内忧,不得不一再推迟会期,直到1933年10月10日才在原定地点举行。参赛运动员人数达2000余人。男子竞赛项目有田赛、径赛、全能(当时将田径项目一分为三)、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棒球、游泳、国术10个项目。女子竞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网球、垒球、游泳、国术7个项目。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扶植起早已被中国人民推翻了的清末皇帝溥仪为伪“满洲国”皇帝,在中国版图上用大炮和刺刀制造出一个傀儡政权。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本届运动会的开幕、闭幕式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北三省选手,当东北三省健儿行进至观众面前时,出于赤诚的爱国心,观众席上掌声雷动,更有热泪纵横者。在闭幕式上,东北健儿曾散发告别书,企盼“下届运动会在沈阳运动场举行”,“千千万万不要忘记恢复东北河山颜色”,光复东北的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第6届“全国运动会”,于1935年10月10日在上海举行。运动会召开前,各省市都召开了地区性运动会,选拔优秀选手,准备参赛,所以本届运动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历届全运会。参加比赛的单位共38个省市,男选手为1649人,女选手为636人,工作人员为463人,总人数达2748人。本届“全国运动会”,男女竞赛项目共17项。此外,还设男女表演项目7项。

第7届“全国运动会”,于1948年5月5日在上海举行,它与上届间隔时间长达13年之久。当时解放战争进入全面进攻阶段,国民政府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粉饰太平,国民政府召开了第7届“全国运动会”,也是旧中国最后一届“全国运动会”。参加单位有58个,运动员人数计2700人左右。男子竞赛项目有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网球、排球、垒球、乒乓球(单打)10个项目。女子竞赛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网球、排球、垒球、乒乓球(单打)7个项目。此外,列入男女表演赛的还有14个项目。由于竞赛组织工作混乱,裁判员人数少水平低,致使许多球类项目接近决赛时,往往由于裁判员不能适应比赛要求,比赛无法继续进行,最后不得不采取多队并列冠军的妥协办法,如男子足球是上海、香港、陆军、警察4队并列冠军,女子排球由上海、香港、湖南三队并列冠军。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X届运动会”,习称“第X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全国性综合运动会。新中国成立迄今,已举行了9届为了评定竞赛成绩优劣,要计算团体总分或以获得金牌数多寡给参加竞赛单位排列名次。从第3届全运会起,冬季全运会项目一并列入全运会竞赛项目,和全运会同年举行,不单独排列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