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信息学
48552800000004

第4章 医学信息学概论(3)

3)欧洲医学信息学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for Medical Informatics,EFMI)在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的帮助下,欧洲医学信息学联盟于1979年9月在哥本哈根创建,联盟代表则来自于欧洲国家和地区性的学术机构和企业。联盟宣言:联盟是非盈利性的,致力于信息科技的理论和实践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以欧洲为主要区域。该组织的框架主要包括一个委员会,17个研讨小组。该协会1976年制定目标如下:①促进国际的合作和信息科学的研究和讨论;②促进标准的实施;③促进医学信息学的科研;④促进医学信息学的教育;⑤作为IMIA 在欧洲区的代表。协会下包括若干小组:智能卡芯片组、教育组、电子病历组、评估组、人性化计算、残疾康复人群信息组、信息建模小组、开源软件组、病例组合(Case mix)资源调配研讨组、跨国信息交互组、影像处理组、自然语言处理组、护理信息组、基层医疗信息组、个人移动终端研讨组、安全与伦理组、供应链追溯性检查研讨组。EFMI 下辖杂志是《国际医学信息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4)亚太医学信息学协会(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Informatics,APAMI)成立于1993年10月,是IMIA 的一个重要成员组,包括了13个国家和地区,会议三年一次,历届如下:新加坡(1994),悉尼(1997),香港(2000),汉城(2003),台北(2006),广岛(2009)。下设四个分组,标准化小组、发展中国家研讨小组、决策支持小组、护理信息组。APAMI 暂无下辖刊物。

5)美国医学信息学会(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AMIA)美国最大的医药信息学协会,致力于提供高效的组织与管理,分析和拓展医学信息的应用领域,从而支持临床、公共卫生、教学、科研、新政策研究。AMIA现有4千多成员分布在临床和临床研究、个人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研究和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在过去的30年中,AMIA和其附属学术机构,组织了教学、研讨会和政策研究等各种项目。而且美国政府经常参考AMIA的研究成果制定健康法案,大到国家信息框架,小到个人信息的保护。

AMIA的会员来自于跨学科的组织和个人,分布于65个国家,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政府官员、咨询师等。机构则包括学校、社区、机关、企业、医院、国际性医疗机构等。

AMIA把所有医药信息的议题分成了若干研讨小组(Working Groups),目前小组分类为:临床信息系统组、临床科研信息组、消费者健康信息组、牙科组、教育组、伦理法学组、评估组、生物医学知识表达组、知识数据挖掘组、医疗影像组、自然语言处理组、护理信息组、开源资源组、机构组织组、动态知识更新组、药理信息组、基层医疗信息组、公共卫生信息组、学生组。AMIA会员则可以参加各个小组,交换行业最新信息,包括工作、新开的项目和科研经费等。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论坛和邮件列表。AMIA下辖杂志是《美国医学信息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6)中国医药信息学会(China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CMIA)在医药卫生领域中从事研究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学术团体,是国际医药信息学会(IMIA)的常务理事成员,是中国在该国际组织中的惟一代表。该学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电子学会医药信息学分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并代表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医药信息学会(IMIA),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其学术活动一直得到国家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等领导部门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目前,学会有会员5800多人,91名理事,专业委员会31个,地方学会23个。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曾先后于长沙(1981)、西安(1983)、昆明(1984)、厦门(1987)、大连(1991)、武汉(1994)、承德(1997)、苏州(1999)、北京(2002)、深圳(2004)、珠海(2007)召开了11次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进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出版论文集11册。1989年10月,CMIA 在北京成功主办了第六届世界医药信息学大会(MEDINFO89),在国际上获得极为良好的反响。1990年和1997年与日本医学信息学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日医药信息学学术交流会”。1999年在苏州主办了第一届中日韩医药信息学会议,以后每年轮流在中国、日本、韩国举办一次“中日韩医药信息学会议”,国际间交流论文600多篇。目前,中国医药信息学会(CMIA)与中国电子学会医药信息学分会属于两个机构协同工作。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聚集了国内一大批计算机信息科学和医药卫生界的着名专家学者及高层次管理人员,与国内着名医院、大学、科研机构和公司厂家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国际上的有关学术机构也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中国医药信息学的研究应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7)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na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1ment Association,CHIM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最初是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分会计算机应用学组,现CHIMA 为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所属的分支机构,是总会领导下的全国性从事医院信息管理方面的非营利性、群众性的行业学术组织。委员会工作的主要着眼点在于:

开展医院信息管理学术交流活动;制定有关医院信息标准管理规范及规章制度;培训和提高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从而推动中国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委员会工作扩展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个方面。

自CHIMA 成立后,每年均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委员会与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共同举办了“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自199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是医院信息管理方面规模最大、反响热烈、影响深远的大型学术及应用性年会。参会人员中包括了中国各医疗卫生部门信息主管、医院院长及信息中心、社会保险、医学院校、IT 企业同行们。

2002年9月与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合作举办“中国医院总论坛——信息分论坛”。

另外,委员会为培训和提高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经常举办有关医院信息方面的学习班及讲座,近年曾与不同单位联合举办了“门诊医生工作站专题研讨会”、“2002中国医学信息技术论坛(CHITA 论坛)”、“DRG方式与医院信息系统研讨会”等。委员会于2002年组织编写了《医院信息管理》一书,该书为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编的《医院管理》丛书的分册之一,于2003年5月出版。委员会还是《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的协办机构。

1.7医学信息学的主要着作和刊物由于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的特殊性,欧美大多数医学信息系设有自己的系专有图书馆。国外优秀的专业教材包括:新南威尔士大学Enrico Coiera 教授的《医学信息学指南》(Guide to Health Informatics),Erasmus 大学Van Bemmel和斯坦福大学Mark Musen 教授合着的《医药信息学手册》(Hand book of medical informatics),哥伦比亚大学Edward H.Shortliffe和James J.Cimino 教授合着的《生物医学信息学:计算机在健康生物医药信息学的应用》(Biomedical Informatics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Health Care and Biomedicine Health Informatics)。

医药信息学的常见杂志,根据影响因子排名,前四位是:①《美国医学信息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②《国际医学信息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③《生物医学信息学期刊》(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④《医学信息学方法》(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

其他常见的杂志包括:《医学信息学年鉴》(Yearbook of Medical Informatics),《人工智能的医学应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基层医疗信息学》(Informatics in Primary Care),《发展中国家医药信息学》(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c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以及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中国数字医学》(China Digital Medicine)等。

主要的会议论文集则包括,IMIA 三年一次大会“MEDINFO”的论文集,AMIA年会的论文集,EFMI 年会的论文集,以及我国CMIA、CHIMA 年会的论文集等。

1.8医学信息学发展态势

医学信息学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的、交叉型综合学科,它的发展日新月异,有很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它的机遇主要表现在医疗信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研究项目,它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全国性的管理框架,以便运作、统筹、协调学术交流和行业技术推广。

进一步发展行业核心期刊,将学科的科研成果更广泛地共享和推广。

(2)进一步实现标准化,比如术语库,从而实现数据的交互、整合、语义的连贯和共享、更好地支持结构化数据录入、临床决策等。

(3)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整合,把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循证医学。在结合中,生物医学工程的科学家将采纳和运用计算科学来解决生物医学科学的问题;实验科学家和临床生物医学科学家将收集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建模、数据挖掘等,临床信息科学家则致力于研究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支持对临床工作的处理;临床工作者和流行病学家将致力于临床研究,包括诊断、治疗和疗效研究等。

(4)人性化计算:目前大量的临床信息仍然是孤岛,临床工作者40%的工作时间用来记录数据。大量的工作和流程及软硬件设计不足导致了医疗事故。美国2006年医疗事故死亡率为98000起左右,导致了额外的医疗费用、病人残疾等恶性后果。如何理解人的局限性,从而优化工作流程和环境,以达到减少医疗事故目的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1)医学信息学的定义是什么?

(2)数据、信息、知识三者的区别、关联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从机器的角度而言,请解释信息学的四个层次是什么,四者之间的关联又是什么。以门诊病历为例,试阐述该四个层次。

(4)从人的角度而言,请解释信息学的四个层次是什么,四者之间的关联又是什么。

以门诊病历为例,试阐述这四个层次。

(5)请简述医学信息学的历史沿革。

(张家杰 朱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