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信息学
48552800000003

第3章 医学信息学概论(2)

我国的医学信息学发展,起步于医学图书和情报管理专业,随着医药信息学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正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在中医信息化研究领域,我国处于世界的前沿。

我国于1986年开始参加世界医药信息学大会(MedInfo1986),有5篇文章被收录入大会论文集。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和肿瘤科的论文探讨了微型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涉及了当年的CCDOS,dbaseⅢ,IBM PC/XT等软硬件。首都医科大学和宣武医院探讨了儿科消化类疾病诊治的中医专家系统的研发。南京中医药大学探讨了基于计算机模拟中医诊断的研究。台湾成功大学发明了基于经络的中医自动化诊断系统。上海医科大学则探讨了微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入21世纪,上海长海医院探讨的人体大脑的信息网络研究和南京胸科医院关于社区卫生信息化研究论文也在世界医药信息学大会上宣读交流。我国医学信息的组织与专家和世界各国的组织与同行建立了交流、合作的良好关系。

1.5医学信息学的教育和科研

医学信息学的教育,是以培养该领域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为目标,其种类可以分为学位教育、进修与认证等。

进修与认证课程,多为短期课程,适用于富有工作经验的行业人士的再教育,开课设在业余时间,以达到实现知识更新,强化专业技能等目的。

学位教育则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在1996年之后,医学信息学的授课院校越来越多,并有把医学信息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趋势。由于医学信息学在沿用的理论上比较渊博,欧美的学科设置,多侧重为硕士和博士生的培养。数据表明,美国目前医学信息学开课院校近70多所。自2000到2004年度,美国医药信息学的毕业生人数增长了7倍,而且增幅最快的是硕士毕业生。就读研究生的学生多毕业于医学、生物学、物理、电子工程、计算机、数学等本科专业。其研究方向也甚为广博,AMIA年会发表文献统计资料表明,大部分文章集中于临床信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人才。博士的教育,则是在硕士教育的基础上,更加专注于一个特定的方向,深入学习理论,掌握多种科研方法学,从而在理论层次上实现拓展和创新,为以后能独立完成科研的设计、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发表研究成果奠定基础。各个国家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从开办学校到研究方向,可以从Health Informatics World Wide网站上获得信息。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有医学信息学课程多被设计为一个矩阵列表。比如德州大学健康信息学院,把所授78门课程分为基础课程、进阶课程、研究专用课程、实习课程四列。

部分课程被设置为必修课,学生必须修完所有必修课程以及列表中每列课程需要的学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学校的建议下,选择导师和方向,然后确定需要学习的知识,在列表上选修相应的科目。各校课程包括:①医学信息学的入门课程,了解医学信息学的定义、历史、现阶段有待攻关的难题、常用的科研方法等。②方法学课选修课程最少9学时最少6学时最少12学时最少6学时最少48学时程,比如定性和定量研究、知识建模、统计、计算机编程、认知工程学、社会动力学(socialdynamics)等。③方法学深入综合应用方面的课程,比如人工智能、人性化计算、界面设计等。④科研设计课程:比如课题设计、科技写作、课题申请书写作、论文写作等。

上课的形式:医学信息学的授课,有别于传统的一个教室、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本书。现代医药信息学的教学,多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网站互动,采用课程管理平台管理所有课程的授课材料、学术讨论和交流、学生团队合作、作业提交和评分等。学生可以远程登陆上课,切换观看教室的3D 布局,和老师通过电脑沟通问题,自制并上传发布多媒体的作业等。课程的教学多安排为一个资深教授搭配一个助教。教授负责课程材料的理论先进性,助教负责管理网站的互动和讨论。

课程的内容安排:每个课程的前段多以了解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主,然后选择一个基于课程理论和方法学的小项目,学生单独或选择同学组建团队完成项目。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老师负责答疑和指导方法学,调整项目大小和进度。学生则每周上网提交作业和项目进度,参加讨论。期末则围绕项目写一篇文章并制作板报,文章多包括课题背景介绍(introduction)、方法学(methods)、当前结果(result)和基于课程中理论对课题的讨论(discussion)等。板报则要用图形和简练的文字表达整个项目。期末学校会确定一个板报日,全校学生把自己的课题做成板报,向全校展览,并回答所有老师提出的问题,打分计入总成绩。课程目标是从开始就培养团队合作,以项目为核心,以论文为结论的工作和科研思路,为后面的毕业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毕业课题研究包括了选择导师、课题立项、开题考试、课题研究、结题和发表文章等过程。欧洲医药信息系,大多设有项目协调员(program coordinator)这一角色,比如荷兰Erasmus 大学的项目协调员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授,负责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调配,协助学生确定个人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导师,管理书籍、实验器材,调度其他老师的协助等。美国则是导师负责制,每个导师都有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各个实验室的科研方向相对独立。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学生往往轮转几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三个月到半年不等,从而在了解每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后选定课题,然后在该课题的实验室进行学习、科研并结题。

1.6主要医学信息学的组织机构和会议

医学信息学的常见组织机构和会议可以分为国际性、地区性和国家性三部分。国际性的会议包括了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地区性则包括欧洲医学信息学联盟(EFMI)、亚太医学信息学协会(APAMI);国家性则包括美国医药信息学会(AMIA)、中国医药信息学会(CMI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

1)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nternational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IMIA)国际医学信息学会依据瑞士法创建于1989年,是一个独立于任何国家的组织。该组织的原型是1967年的4个学术委员会,来自于国际信息处理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IFIP)。从1979年至今,IMIA 从一个IFIP 的特别兴趣小组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组织,目前IMIA 仍然是IFIP 的分支机构。该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和WHO 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为各国政府提供专业建议。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IMIA致力于信息科学和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活动包括全球的医学信息标准化、统一流程、数据整合研究等。

(1)IMIA 远期目标:①促进信息学在各个健康领域的应用;②促进跨国际的合作;③促进新的科研项目的建立和开发;④实现信息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⑤进一步深化信息、知识的传播和普及;⑥促进医学信息学教育;⑦代表了医学信息学的全球现状。

(2)IMIA 的近期目标:①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衔接学术和临床的实践,从软件提供商、咨询师、医生、科研员等角度优化医药信息的应用;②领导和壮大国际医药信息社区;③促进跨学科、跨国界的医药信息交流合作;④促进全球性健康信息框架的产生。IMIA 下辖的刊物是《医学信息学年鉴》(Yearbook of Medical Informatics)。

IMIA 负责组织了每三年一次的全球性医学信息会议(World Congress on 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MedInfo),历届会议时间地点如下:斯德哥尔摩(1974),多伦多(1977),东京(1980),阿姆斯特丹(1983),华盛顿(1986),北京/新加坡(1989),日内瓦(1992),温哥华(1995),汉城(1998),伦敦(2001),旧金山(2004),布里斯班(2007),下一届2010年将在南非的开普敦举行。每次会议都会出版论文集(Proceedings of MedInfo)。

2)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于1961年在芝加哥初创,自创立以来,华盛顿、布鲁塞尔、新加坡等国际化的组织和机构不断加入,从而使HIMSS 不断壮大。目前HIMSS 代表了超过2万个个人会员和350个企业会员。在业界,HIMSS 是一个重要机构,致力于领导全球的医药信息潮流,优化医药信息,IT 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从而达到革新整个健康产业的目的。HIMSS 为健康政策和工业应用制定框架和执行法则,HIMSS 的焦点在于优化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使用,比如提*知识共享、新的提议与合作、技术革新和培养社区等。

HIMSS 的委员会成员大多来自于行业的大公司的执行层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决策者。

HIMSS 主持了每年一次的大会,会议包括了产品展览、教学、技术探讨等。HIMSS有全球化的趋势,其主持的亚太年会、中东年会等各种研讨会正在热烈展开。HIMSS 下辖刊物是《健康信息管理期刊》(The 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