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48535500000035

第35章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中的文化调适研究(1)

刘学武

(宁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银川750021)

一、引言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是指进行生态移民时,迁入地不再为移民安排耕地,而是将其安置在城镇居住,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就业,主要是以务工的形式获取薪酬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及发展需要。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是国家于2011年在宁夏试点的新型人口迁移方式,该安置方式对于国家今后在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局面下,解决乡村贫困问题,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建设生态移民无土安置区40个,安置移民2.01万户8.65万人,占宁夏生态移民总人口的25%。

由于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本质上是跳跃式的城镇化过程,安置前后移民所处的生态环境,所确定的发展方向都截然不同,这必然导致移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发生重大改变,也必然会让移民有所不适。因而,进行文化调适是移民在无土安置区必须要面对的事情。而且,与有土安置相比,无土安置中移民安家、就业、生活时要应对的问题更加复杂,无土安置中的文化调适难度更大。

二、无土安置中移民文化调适影响因子分析

“一般认为促成文化变迁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制度的改变等而引起。”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因此说无土安置中文化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引起的。“当环境发生变化,社会的成员以新的方式对此做出反应时,便开始发生变迁,而在这种方式被这一民族的有足够数量的人们所接受,就可以认为文化已经发生了变迁”。斯图尔德更是明确地指出调整、适应是文化变迁的主要过程,影响生态移民文化变迁的过程,即影响移民文化调适的因素则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生态移民政策对无土安置移民文化调适的影响

2010-2011年,针对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宁夏自治区党委发文6份,自治区政府发文6份,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发文1份,自治区各厅局共发文20份,这些文件基本上从自治区和厅局层面上对宁夏的生态移民建设中的移民住房、农田水利、劳务产业、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这6个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涉及住房、土地、户籍、财税、惠农、社保、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劳务输出、移民计划生育等多项政策,体现出迁移范围大、覆盖领域广、涉及内容多等特点。这些政策的出台,对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对于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生计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过,无土安置作为“十二五”期间宁夏试点的新型生态移民方式,或许是因为它正处于试点阶段,所以针对该方式的政策也只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1·第46次)中提到了无土安置(即劳务移民):“(一)劳务移民是一个创新,必须勇于探索,积极实践……。(二)劳务移民住房在5年内予以优惠价格居住;鼓励交清建房标准造价1/3自筹款、核转户籍、拆除迁出区原住房及附属设施、解除原土地承包合同后具备购房条件的,再办理个人房屋产权证书;所有移民住房10年内不得转租或出让。允许有条件的迁入地无偿或有偿租地给劳务移民发展生产,但不能和生态移民一样把耕地分配给劳务移民。(三)劳务移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保障由迁入县(区)负责,移民家属中留守人员的管理由迁出县(区)负责。(四)……”

现阶段已经试点的生态移民无土安置途径有三类,每一类安置途径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主导方向都不同,在实际的迁移过程中,各县市在不降低自治区无土安置标准的前提下,又根据移民及本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安置方案。其中,低税费(县内)新兴工业园区安置区以西吉闽宁产业园为代表,在工业园外围兴建劳务型生态移民居住安置小区,确保每个移民户免租费居住54平方米的周转房一套,关于房屋的产权及移民个人出资比例,西吉县今后将根据自治区相关的移民政策另行执定并加以规范。(县外)成熟企业依托型安置区以石嘴山市惠农区银善小区为代表,确保每个移民户免租费居住54平方米的周转房一套,小区配套了会所、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商业楼;惠农区还在自治区移民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一户一套房”、“一户一岗位”、“一户一亩地”的辅助方案,同时承诺搬迁移民在稳定居住及工作两年后,由政府为每户移民购买一头托管奶牛的“3+1”优惠政策(奶牛由养殖基地托管,移民享受奶牛产生的利润)。大型种植、养殖产业基地依托型安置区以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为代表,在养殖基地外侧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移民安置小区,向每户收取安置费1.28万元,然后为每户分配一套单门独院的院落,两户一排,成排连片。其中住房面积54平方米,混凝土圈梁、砖瓦结构可抗8级地震,院内修建生态干厕,配备太阳能热水器、卫星电视接收装置。安置区内配套了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

西吉县闽宁产业园、石嘴山市惠农区银善小区都处于城区,单套住房建设成本近10万元,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地方政府对房屋产权及移民个人出资比例迟迟没能出台清晰的政策,人口较多家庭普遍感到居住拥挤,因此部分移民内心压力很大,对是否最终在城市定居持观望态度;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房屋建设实际延续了银北地区乡村建设模式,移民都担心自己所依托的奶牛产业发展不顺时家庭生活会陷入困境,因此安置区移民对未来的发展疑虑重重。

宁政办发[2011]89号文件中对生态移民职业培训做出规定,一是要实施培训就业援助工程……;二是要大力开展转移就业培训……;三是要提供免费技工教育……;四是开展创业培训……。对移民就业做出规定,一是要依托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安置劳务移民就业……;二是要依托工业园区对接转移就业……;三是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四是依托区外劳务基地转移就业……;五是落实政策鼓励创业……;六是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对移民社会保障也做了相应规定,一是鼓励生态移民参加社会保障……;二是做好生态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三是给予劳务移民社会保险补贴……。对于维护生态移民劳动权益的规定有,一是用工单位要与招收的生态移民签订劳动合同……;二是用工单位要依法为招收的生态移民缴纳社会保险……;三是畅通生态移民劳动维权通道……。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中移民多数将从第一产业转入二三产业就业,职业转换跨度大,进行职业培训不仅需要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参与,同时还需要用工企业参与的培训中来,以便有效地将技术培训的理论讲授与有效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上述培训政策及地方出台的培训制度中均缺乏对企业参与培训的鼓励与要求,很多移民虽然接受了职业技术学校的生产技能培训,可劳动素养仍然难达企业用工标准。政策中对聘用移民就业的企业,鼓励或减免税费程度不明确。调研表明,一些企业迫于政府的压力,接受了一些移民在本单位就业,因为政府减负税费政策不到位,企业出于生产成本的控制需要,之后又辞退了部分移民,甚至设置一些苛刻的条件令暂时不能胜任工作的务工移民自动辞职,使得就业移民缺乏稳定感。政策中对于迁出地参加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者,在城镇定居后如何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如何衔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间的问题,尚不明确,因此,移民对自己未来的保障也心存忧虑。

2.政府实践对无土安置移民文化调适的影响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是宁夏于2011年试点的新型人口迁移方式,在区内外无先例可循,宁夏的无土安置只能是在摸索中前行。各地无土安置建设与管理部门出于自身财政及安置途径的考虑,以及存在着建设与管理经验欠缺的情况,所以在具体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尚无不足之处,其中在移民职业培训与就业安排中的不足之处对移民文化调适影响较大。

2011年宁夏建设无土安置区24个,无土安置移民8241户37857人。各县市由政府拨付培训经费,逐村办班,集中对劳务移民家庭中的青壮年劳力进行培训,移民培训比例达90%,但是调查表明移民培训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政府依托的各职业培训机构主要区内外有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并未调动用工企业让其参与到此次职业培训中来了。培训学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移民安排的实习量普遍不足,培训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习脱节的现象。其次,职业培训工种存在结构性问题。培训的过程中,更多是根据培训机构的情况和移民个体兴趣,而不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规模,所以培训时过多地将培训资金、师资力量放在了种植、养殖新技术的培训方面,而对二三产业所需的操作工、机械装配、电子产品装配、车工、纺织技术员、食品加工、插齿工、钳工、维修等工种的培训不足。第三,培训方式存在不足。调研表明,针对移民的逐村办班、集中培训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举行的短期专题培训班,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观看视频、现场观摩,基本不采取问题式、分享参与式、角色扮演式等比较注重互动性的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观看视频、现场观摩这种培训方式是一种快餐式的培训,培训费用低,可同时对数十、上百人进行培训,短期内向移民灌输的知识容量大。由于移民文化程度很低,大多数人听课时甚至连笔记都记不了,接受能力很弱,除了粗放的种植、养殖经验外并无其他生产技能,仅仅通过听课、观看视频来学习新的生产技能,很难一下子消化所传授的知识。对于接受能力弱的移民需要“反复”式培训,才能让其真正有效地掌握某项生产技能,但目前的培训工作基本上是一遍过,接受过二次或多数的“反复”培训的人数比例不到20%。因此,移民虽然接受了生产技能培训,可很多移民劳动素养仍然难达企业用工标准,从而影响移民在安置区进行文化调适。

针对移民的就业安排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目前安置部门未曾针对移民和用工企业开展劳动力供需详情调查,无法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和移民个人劳动特长进行适当调配。宁夏已经开展了近30年的生态移民均为有土安置,即确保移民迁移后每家都有水浇地,移民搬迁后的首要工作是平整、改良、熟化分配给自家的土地,尽快从土地上获得收成,解决温饱问题。为了便于开展移民搬迁工作,各市县都是在年度迁移指标的控制范围内,以户籍为主要依据来确定安置去向。这种安置模式基本不用考虑移民的二、三产业生产技能及劳动特长,也就不必针对移民进行劳动力供需详查了。然而,劳务型生态移民则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大多数移民搬迁后得依靠政府部门协调或安排,到安置地的企业或产业基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由于每个企业或产业基地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每个企业内部又都根据生产流程分化出若干生产部门,这样必然产业多样化的用工需求。其次,对用工企业隐性辞工现象缺乏应对策略。为了落实劳务型生态移民安置任务,确保每户移民至少有一人在企业就业,政府生态移民安置出面给移民安置地的企业做动员工作,或对安置移民的企业出台一些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鼓励安置地企业尽可能多地为接纳移民。尽管在移民之前政府部门已经对移民进行了大量的生产技能培训,但是移民劳动素养整体较低的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扭转,移民就业后将会出现部分人员暂时无法胜任本质工作的现象。另外,政府部门动员企业安排移民就业时,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企业政府部门的强势要求下,就会降低岗位要求接纳移民就业,甚至实际接纳的人数会超过企业生产所需人数。另外,政府优惠政策力度不够时,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不会长期降低岗位技能指标去迎合务工人员。企业迫于政府的压力,通常不会直接辞退富余人员或暂时不能胜任工作的务工移民,但会在生产中设置一些苛刻的条件,令务工移民自动辞去工作。西吉县首批培训了398名中轻年移民将他们安置到石嘴山市惠农区的16家企业务工,6个月后已有80人离岗,究其原因有岗位不符合个人愿望而离职的,更多的人则是无法忍受企业苛刻的条件而离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