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48535500000016

第16章 关于促进中阿文化产业合作的思考和建议(3)

(三)加强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坚实道德基础

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离不开富于区域特色鲜明的道德文化建设。道德文化修养既是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和崇高境界,也是精神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内在品质体现。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宁夏人民的道德素质。区域特色鲜明的道德文化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德治即是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也应当成为治区方略,它是实现和谐富裕新宁夏的重要途径。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也就有利于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民族团结、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宁夏是全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回族群众十分注意社会道德风尚的培养,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富有区域特色的优秀道德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赋予人们以道德自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对于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加强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的良好文化条件

文化具备双重属性,既有社会属性,又有经济属性。反映在文化的功能上,一方面体现为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尤其是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基础上,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凸现出来,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广阔的空间。同时,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需要“中介”资源的牵引拉动,尤其是需要文化的包装。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加强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文化建设,带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良性调整;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壮大文化产业,是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良好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能够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增强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创造文化条件。通过加强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促进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奠定最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以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强力推进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

以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强力推进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必须明确区域文化的定位和发展途径。宁夏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的定位,应以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为基础,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和提升宁夏的文化品位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为基点,以整合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人文旅游和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努力营造最适合投资创业和生活居住的人文环境,使宁夏发展成为中国西部融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外在面貌与内在精神有机统一的文化名区。

(一)挖掘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

宁夏作为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文化遗存繁多,文化成果灿烂辉煌,具有文化繁荣发展的巨大潜在优势。充分认识、发掘、利用宁夏独有的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发挥它在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中的特殊作用,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发挥宁夏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协调作用,组织专业力量,深入挖掘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起源,形成集成优势。深入研究特色文化资源对建设和谐富裕宁夏新宁夏的文化价值,使之成为支撑宁夏文化发展的特色资源。二是大力发掘民俗文化资源,在回族饮食文化、体育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等方面推陈出新,形成特色。三是大力开发生态资源,在深入发掘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岩窟文化等方面下工夫,做文章,不断丰富和拓展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

(二)构筑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必须创建以人为本、服务优质、覆盖全面的优质高效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体系。一是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政府采购工作。要改革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采购。二是创新服务手段,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元化、社会化。要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登记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或冠名承办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还可采取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办法支持各类文化基金会和文化投资公司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三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加快推进现代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四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效益、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量化,对公益性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及公益性的文化机构进行绩效评估,评估指标要充分体现群众的受惠面、参与度和满意率。

(三)塑造独具特色的宁夏文化形象

塑造独具特色的宁夏文化形象,就是以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为载体,通过发掘众多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回族传统文化为底蕴,努力把宁夏建设成为区域特色文化的展示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一是充分发挥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六盘山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优势,重视对文物、文化遗产、历史名人和民间艺术的挖掘、保护和利用,积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努力打造独具宁夏特色的文化品牌。二是倾力打造“黄河金岸”文化长廊,充分展现“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特魅力。三是倾力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文化长廊,形成新型产业集群,将葡萄酒产业、旅游产业、休闲娱乐产业有机融合,塑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文化。四是加大“塞上湖城”建设力度,加大湿地开发与保护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文化,树立宜居地方文化形象。

(四)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开放性文化市场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当前,宁夏正处在加快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的黄金机遇期。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快发展。一是坚持不懈地加快文化产业大发展,要着眼于大力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将文化产业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局,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推动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二是要建立现代文化产业新体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工业、建筑、通信、会展、商贸、体育、休闲等行业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发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三是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做大做强一批“回”字号特色文化基地,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五)推进文化发展政策和机制的创新

作为先期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宁夏大力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组建了广电、新闻出版、演艺等方面的6个国有文化企业,各项转企改制的标志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宁夏演艺集团、以投资和贷款担保为主营业务的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组建成立,中华回乡文化园、华夏西部影城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8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基地,经营活力明显增强。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一是结合区情,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文化政策,落实各项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二是积极实行多元化文化投资政策。继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项目的政府投入;建立文化发展基金用于文艺创文化教育、文物保护、文化科研等工作;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引导多种投资主体以合资、合作、合营的方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三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部门的企业化改造进程。对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进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发展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四是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手段,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文化领域的宏观管理,实现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促进宁夏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

总之,大力加强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在推进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建设进程中,文化建设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挖掘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构筑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体系,塑造独具特色的宁夏文化形象,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开放性文化市场,推进文化发展政策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示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品质,凝心聚力,奋力实现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