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48535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宁夏大学党委书记

齐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推进现代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努力推动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多年来,宁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培育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基地,致力打造全国伊斯兰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和回族风情文化产业核心区,已经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长城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丝路文化、考古文化、建筑文化、岩窟文化等“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首次赋予了高校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功能,明确了高校在推进文化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进程中的责任和使命。

高等学校既是国家和民族的知识、信息、智慧、人才的集中荟萃之地,也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优秀与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同时,由于高校是大批知识分子云集之所在,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精神、“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就格外深厚一些、强大一些。简言之,高校的使命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决定了大学不仅承担着传播人类社会丰富的知识和信息的职能,而且还应该在为社会提供锐利而深刻的思想方面,在发现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富有建设性意见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勿庸讳言,在一个历史时期之内,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的一些大学与社会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我们的一些从事着教学和研究的同志只满足于在人为构筑的狭小天地里“自说自话”、自我满足,而对学校围墙之外的事情不甚关心,探究的兴趣也不太大。这就导致了这样的情况:高校的围墙之外早已经是花红柳绿、蜂飞蝶舞、满眼春色,而围墙之内的被社会大众们有所期待的学者们却对“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生活景象和时代激情相当隔膜,无动于衷。这样的情形,显然是与高等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与民族的各项建设事业的任务是不相吻合的。

宁夏大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54年以来,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我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学养深厚、思想敏锐、作风踏实、乐于奉献的高水平的人才团队,搭建了文化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平台。我们的教学和研究信念是,不仅在传承优秀和先进文化方面,在培养具有科学和人文两种精神的优秀人才方面做排头兵,而且在科学研究,尤其是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方面做先锋队,做开拓者。也就是说,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纪,在新的时代精神的感召之下,宁夏大学的学者们满怀着激情和向往,愿意将一腔报效国家和民族伟大事业之热血,愿意将一颗服务宁夏人民、情洒塞北江南之雄心,奉献给正在激情上演的宁夏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壮剧。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和情感的鼓动和支配之下,我们酝酿了一些选题,组织和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反映了宁夏大学的一批优秀专家和学者对建设、发展、繁荣宁夏各项文化事业所提出的最新见解。从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宁夏文化到打造健康优美的宁夏高校文化;从服务宁夏向西开放战略,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到提升宁夏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从盘点新世纪以来宁夏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并前瞻宁夏文艺的未来到宁夏传媒影响力建构策略研究,等等。应该说,本书的18篇研究报告和论文,涉及到了当前宁夏文化建设、发展和繁荣的一些重要问题。论文和研究报告的作者们,绝大多数是宁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在各自的教学和研究领域,皆有多年的耕耘和收获。俞世伟教授,是哲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专家;李斌教授是网络政治方面的研究专家;郎伟教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宁夏地方文学的研究专家;梁向明教授、任军教授、马宗保研究员长期从事回族思想史与文化史的研究;周玉忠教授于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方面用力甚勤;金忠杰和王辉博士对阿拉伯世界的历史与文化颇为熟悉;冯奎、宫京成、姜克银博士对宁夏的旅游业和新闻事业发展长期关注;卢小兵、王琳琳于宁夏的艺术研究独擅胜场;李鸣骥、刘学武同志是人文文化及产业和民族文化的博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可能还存在着某些不太成熟的地方,也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疏漏。然而,宁夏大学的专家和学者们的心是火热的,是向宁夏人民和宁夏社会打开的。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思索献给正在行进的时代,也愿意将集体的智慧化为推动宁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动力。

国内外优秀大学的办学实践表明,一所大学要想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就必须放下身段,立足大地,深耕现实,胸怀世界。《2012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这本书,表现的就是宁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脚踏实地、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和面对现实积极思索的科学研究精神。我们乐观地相信,这本书所构建的不仅是一个高校与社会交流沟通的平台,也是一艘开往宁夏社会美好未来的智慧与思想之船。

20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