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荞麦
48527700000072

第72章 如何防治中华鼢鼠?

中华鼢鼠是一种适应草原地下穴居生活而特化了的一种奇异小型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以及俄罗斯、蒙古等地的温带草原与森林草原地带。中华鼢鼠体长15~26厘米,尾长4~6厘米,体重200~450克。身体短粗呈柱状,头宽而扁,鼻端平钝,口内门齿特别发达。前肢粗壮有力,脚上生有镰刀状的长爪,适于地下掘土。全身长满短而浓密的淡棕色绒毛,几乎没有毛向,尾巴又细又短,有的裸露无毛,非常适于洞中行动。其以植物地下茎和块根等为食。有时它们也钻出洞外找寻食物,但都是在天亮之前。

其防治要点如下:

(1)洞内投药法。可以用0.2%毒鼠磷、5%~8%磷化锌、1%甘氟、0.005%溴敌隆和氯敌鼠等毒饵,诱饵可用马铃薯、萝卜、小麦、莜麦、玉米等,用铁管穿孔投入洞内。

(2)LB型灭鼠管。是根据鼢鼠的生活习性,设计的强烈性灭鼠措施,灭效为78%~98%,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系数高的优点。

(3)洞内支夹。应用2号强簧踩夹,具体做法是:先寻找到老鼠的常住洞,切开洞口,用小铲挖一低于洞道的小坑,用铁丝系住夹子,固定在洞外,并在踩夹上撒上些湿润的虚土。最后用草皮或土块将洞封住,使其不透风,鼠通过就能将其夹住。

(4)地箭捕打。选用3根铁丝插在洞口上,两边立棍搭架成“门”字形,上吊石板,用跳棍引入洞口别住。鼠出来封洞时,触动别棍,石板落下,压下箭针,即可打住鼢鼠。

(5)活捉法。鼢鼠活动高峰期,将鼢鼠洞切开,鼢鼠出来堵洞时,在距洞口33厘米远处用铁锹截获。在鼢鼠出来封洞前,人不要站在上风口,不要抽烟说话,以免惊吓鼢鼠,影响捕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