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48465100000013

第13章 教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2)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让他们受罚之后,也应该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改施肉刑为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就这样,汉文帝正式下令废除肉刑,缇萦救了她的父亲。

有些事情没有回转余地时,只有满怀勇气用良好的品德去为自己打开另外一扇隐藏着的门。正是小女子缇萦的至孝之心促使她上书救父,从而废除了肉刑,救了父亲。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万古流芳,成为后世孝道的典型。

20.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欣欣从小就是个顽皮的孩子。

一天,欣欣跑回家,没有像往常一样粘在妈妈身边,而是把自己关在了屋子里。妈妈见状,立马敲欣欣的房门,问道:“欣欣,出什么事了吗?”

“没有!”欣欣隔着门说道。

“妈妈不是教过你,不准撒谎的吗?跟妈妈说实话,是不是在学校出事了?”妈妈猜测着说道,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了。

“我告诉妈妈,但是,你一定不能骂我,也不能生气!”欣欣拉开小门,探出小脑袋,说道。

“好,妈妈保准不骂你!”妈妈笑着保证道,这样,欣欣才从房间跑了出来。

“妈妈,我把同桌婷婷的文具盒给拆了!”欣欣趴在桌子上,坦白道。

“你为什么把婷婷的文具盒拆了?”妈妈继续问道。

“因为我想看看她的文具盒与我的有什么不同。”欣欣嘟囔着。

“你看出来了没有!”妈妈问道。

“没有,因为我还没来得及看,婷婷就哭着跑回去了!”欣欣说道。

听完儿子的话,妈妈立马站了起来。看见妈妈没有说话,欣欣以为妈妈生气了,赶紧跟上妈妈:“妈妈,你说过你不生气的!”

“妈妈没有生气,但是,明天你一定要帮婷婷把文具盒组装好。”说完,就把小工具装进了欣欣的书包里。

“可是,我不会呢?”欣欣为难地说道。

“知道自己不会组装,就不该犯错。”妈妈摸着欣欣的头说。

“我下次不敢了!”欣欣保证着。

妈妈笑着说道:“你保证的是下次,但是,这次,你已经犯错了,所以,就一定要自己去弥补,知道吗?”

“知道了。”欣欣点头说道。

晚上,妈妈让欣欣拿出自己的文具盒拆卸,再组装,不知道怎么组装时,可以请妈妈帮忙。

把自己的文具盒组装好之后,欣欣笑着说:“妈妈,我会组装文具盒了呢!明天我一定会把婷婷的文具盒组合起来的!”

延伸阅读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不成材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由自然人长成社会人的过程,就犹如一棵小树成长为大树一样,必须经过“修枝剪叶”才能成材,这个修剪的过程就是父母与教导孩子的过程,也是孩子接受洗礼的一个过程,而责任感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枝叶,但是,这枝叶是必须留下来,以后会变繁变茂!孩子只有在不断地磨砺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助于摆脱孩子的自我心理,从而养成独立自强的能力。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该一味地将孩子护在身后,而是要将孩子放在最前面,让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让他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助于孩子理解、体谅别人,让孩子养成合群的好习惯!

当孩子之间发生小摩擦的时候,父母就不该插手,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在误会解除,或者是在双方都理解彼此的时候,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会变得更加坚固。孩子间的冰释前嫌往往能取得令人想不到的效果!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有助于孩子学会关心、疼爱别人,从而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

责任感的培养就是要教会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要负责到底,清楚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知道责任的重要性。

但是父母该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孩子有困难,可以在语言上给予帮助,但不能包办。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什么都想试试。幼稚园的梦想是当老师,小学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小孩子的随意性很大,所以,父母一定要从小就帮孩子确立一个实际的目标,让孩子为了目标前进。

鼓励孩子勇敢承担责任,比如,在孩子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时,不能让孩子躲在父母身后,等着父母去道歉。而是应该叫孩子主动上门,表示自己的歉意,而且要将教训牢牢地记在心里,以防再犯。

孩子犯错,父母理赔,这已经是现实中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很多父母在过度保护孩子的同时抹杀了孩子形成自我人格的机会。在孩子破坏了公共设施之后,孩子惊慌地跑回家,然后父母就将孩子置于身后,对孩子说:“不会有事的,有你爸爸妈妈呢!”这样保护着孩子,孩子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什么叫责任,什么是负责,责任感是什么,责任心又是什么,这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有弊的。

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错了,错在哪,又该如何弥补,如何预防再次犯错,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孩子知错能改的好品德。

教子故事

两个人的自行车

小猴小熊合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他们商量好你一天我一天轮着骑。

小猴骑着自行车四处游玩,一天下来,车上沾满了灰尘。他想,反正明天小熊骑,让他去擦吧。

这天轮到小熊骑自行车,天下起了毛毛雨。小熊冒雨骑着玩了一天,车上沾满了泥,他想,反正明天小猴骑,让他去擦吧。

小猴骑着沾满泥的自行车出去玩,车胎里没有了气也不打,自言自语说:“明天小熊骑,让他去打吧。”

小熊也懒得打气,骑自行车出了门。车轮上的钢丝断了几根,他也不去修配,他自言自语地说:“明天让小猴去修配吧。”

就这样,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很快成了一辆铁锈斑斑的破旧车,骑起来还“吱嘎吱嘎”响个不停,成了一辆只有车铃不响,其他零件都响的“老爷破车”。

小猴埋怨小熊,小熊埋怨小猴,谁也不肯承认自己有错。

当你和别人分享一种东西的时候,除了与他一起享受事物带给你们的快乐,还要与他一起爱护这件东西。如果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那么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件东西,还有一个好朋友。

21.告诉孩子诚信是为人之本

晓晓特别喜欢吃零食,但是妈妈总是限制她吃零食,因为妈妈说,吃多了零食对身体不好,而且对牙齿也不好,但是晓晓不懂得大道理,所以,她一有机会就溜到客厅吃零食。

但是,终于有一天,晓晓看见茶几上不见零食了,晓晓就问妈妈:“妈妈,我的爆米花呢?”

妈妈指着柜子上的盒子说道:“以后,你的零食,由妈妈给你!不准你无限制地吃零食了!”

“那妈妈会给我吃多少呢?”晓晓扬着头问道。

“妈妈会安排好的,你就给忍耐一下啊!”妈妈笑着说道。

晓晓看着比自己还要高的柜台,点头说道:“好,晓晓等着,妈妈一定要给我吃哦!”

但是,一连几个小时过去了,妈妈还是没有给晓晓零食,晓晓忍不住跑到客厅。发现妈妈不在,又看了看柜台上的盒子。

晓晓搬来凳子,踮着脚,爬上椅子,看着柜台上满满的零食,晓晓忍不住偷偷吃了起来!

突然,传来妈妈的声音,晓晓赶紧跳下来,把凳子放在原地,悄悄地跑回自己的小屋。妈妈看着满地的零食屑,走进晓晓的房间,问道:“晓晓,你是不是吃零食了?”

“没有!”晓晓赶紧说道。

“你记不记得妈妈跟你讲过《狼来了》的故事?”妈妈蹲在晓晓面前,问道。

“记得!”晓晓点头说道。

“那你告诉妈妈,你有没有吃零食!”妈妈再次问道。

“吃了!”晓晓低头说道,“对不起,因为我饿了,妈妈又不在,所以……”

“妈妈也对不起晓晓,明明说好会安排晓晓吃零食的时间,但是因为妈妈出去了就忘记了,对不起!”妈妈道歉说道,“不过,晓晓,以后不能说谎,知道吗?”

“知道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晓晓笑着说道。

延伸阅读

教会孩子诚信就等于教会孩子做人

中国向来就是注重诚信教育的国家,一代名师孔子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言而有信,说一是一,言行一致,诚信中国美德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古至今,遵守信诺的人都受到人们高度的赞美与评价,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打交道,诚信是与人合作的首要品德。而往往言行不一的人,总让人反感,总招人唾弃!

教孩子诚实,这不仅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高尚品德,更主要地是在教孩子怎么做人,信乃人之本!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父母必须诚实

运用言传身教的原则,要教孩子诚实,首先要自己诚实。父母守信首先表现在对孩子的承诺上,不能说一套,做却又是另一套。通常在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我们会轻率地答应,但是,常常忘记兑现。

比如,孩子看着窗外的风筝,会说:“爸爸,我们也去放风筝,好吗?”而忙于工作的父母会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好,下次一定带你去!”你对孩子做出了承诺,可能,你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孩子却听进去了,孩子满心欢喜地等待爸爸承诺的下一次,但是,最后,大部分都以落空结局!父母对孩子诚实,其实很简单,承诺了就一定要实现,实现不了的,就不能承诺。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东西必定要在生活中运用,当孩子答应了别人的请求时,就一定要教孩子去实现自己所承诺的事。

诚信,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

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缩写,词典上关于诚实的释义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守信”是指遵守承诺或者说讲信用。父母要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为孩子讲解诚信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孩子感兴趣地成语故事为孩子灌输诚信的作用,当你是个诚实的父母时,你的孩子必定也会是个守信的人,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让孩子体会撒谎的害处

当孩子有了诚信的意识之后,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撒谎的害处,让孩子觉得没有必要撒谎,因为撒谎害人害己。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因为害怕逃避处罚而撒谎是不正确的心态,诚信与谎言的故事很多,孩子喜欢听故事,我们就多讲讲这方面的故事,然后,再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孩子说教,从而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诚信。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在孩子处在只是听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与知错能改的品德。当孩子撒谎时,一定要指出,并且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谎言承担责任。《狼来了》的故事,应该是最具教育意义的,虽然我们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存在放羊的孩子,但是,即使是一点点的错误,我们也不该忽略,而是要孩子改正,这样才不会养成孩子撒谎的习惯!

比如,孩子打碎了花瓶,妈妈问起时,孩子说是猫打碎的。但是爸爸却说,我们家没有猫啊!然后孩子才说出实话。

打破花瓶是小事,但是,撒谎却是大事。这样明显的谎言,父母绝对不能睁一眼闭一只眼,而是要当面指出,并教导孩子,只要是实话,爸爸妈妈就一定不会责怪,虽然犯错,但是,只要你敢于承认,事情就已经解决一大半了。

教子故事

晏殊诚实树信誉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实守信的人不会因为自暴内幕而受到别人的鄙视,相反,他的行为反而会为他赢得更多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