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48185900000044

第44章 支柱门前是非多

2007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经济形势研究室报告建议,要大幅度调整房地产发展政策,放弃房地产支柱地位,彻底改变房地产依赖型的经济模式,与此同时,出重手调控房地产市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名为《宏观调控:重点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的报告指出,国内不断增大的流动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建议政府大幅度调整房地产发展政策,放弃房地产支柱地位,彻底改变房地产依赖型的经济模式。

与此同时,出重手调控房地产市场,具体措施包括大幅加大税收幅度、出台物业税,同时取消预售房制度等。

此次出台的国家发改委报告是当时为止关于房地产市场过度投资问题最严厉的一次判断。此前国家发改委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经济形势报告上,也对房地产市场过热表示了担忧。宏观调控对于房价的抑制作用未有明显显现。2007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全国房产价格涨幅达到5.9%,成为一年多以来涨幅最大的一次。由此,掀起了舆论对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的一次大讨论。

在舆论一再对房地产行业形象进行涂鸦之后,很多人开始对房地产的经济地位也产生了质疑,不少人觉得房地产不配做“支柱产业”,并义正词严地控诉“房地产绑架了国民经济”。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的理由是:片面强调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功能,忽视了对居民住房的保障功能。特别是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提出来,使其居住功能弱化,创利和寻租的功能被强化,导致房地产行业成了追求GDP与创造政绩的行业。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把“房地产是国民经济与地方最大、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称为“头号谎言”,其理由是:“房地产应该是一种被动的产业,而不是主动性的产业,即使它在结果上对经济起着支柱性的作用,但也是被动的。”

更严厉的质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曹建海,他认为:“将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当前政府认识上最大的一个误区,是一个常识性的极度的错误。”还说目前房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说,都与政府将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有关”。

自2000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轮超常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矛盾,中央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抑制性调控政策随之陆续出台。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专家针对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了各种建议,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声音: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本身就是错误的,其发展前景是无法持续的。

什么样的产业才是支柱产业呢?按照国际惯例:大规模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中占较大比重;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生产率持续、迅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扩大就业;产业关联度高、长期预期效果好;节约能源和资源。从这些条件上看,不难看出目前的房地产肯定是要被划在“支柱产业”内的。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再讨论什么支柱产业地位呢?有人说,发达国家都没有将房地产列为支柱产业,我觉得这些说话根本不负责任。随便打开某个国家的官方网站,将房地产列为支柱产业的比比皆是。就说美国,其支柱产业为“汽车工业、建筑业、钢铁工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军火工业、影视业、高新技术产业、草坪业、能源业、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

其实在一段时间内,从国家未来发展的角度重点扶持一些行业,这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求,“房地产应不应成为支柱产业”首先应该是国家政府部门针对当前的需要作出的一个判断而已。本来这和行业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房地产应不应成为支柱产业”这个观点,一方面,房地产不能成为支柱产业,国家对此不再重视,听之由之,自己发展,国家有关方面可能也不会太多的介入到行业中去,行业也不会成为社会上的焦点,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从目前行业发展来看,国家介入的行业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如果没有外力干预,反而会有利于缓和社会上对地产行业的一些误解;另一方面,如果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又会有什么好处呢?国家会在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很大的倾斜吗?至少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没有这种可能。

由此看来,“房地产能不能成为支柱产业”根本不需要成为一个命题来讨论,一个行业是不是国民经济支柱,适合不适合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只不过是政府的意志引导而已。

进入2008年全球经济陷于危机,中国股市崩盘之后奄奄一息,房地产市场日渐萎靡之际,政策作用拨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万众瞩目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

此次温家宝总理明确表态证明,房地产行业对于全国经济的支柱作用依然不可动摇。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据有关测算,房地产投资每增加一块钱,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投资增加0.8元;房地产的销售每增加一块钱,可以带动其他消费1.34元,带动系数一倍多;而每投资1元钱于房地产上,可以带动GDP增长2.18元。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显然更高。住宅建设的产业链很长,涉及到几十个行业,建材、化工、钢铁、金融、中介服务业等,都有拉动增长的作用。毫无疑问,让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是启动房改最初的动机,这在当时,目标清楚。

值得欣慰的是,十年房改历程也的确给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拉动力,而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问题同时得到较好解决。尤其是公积金、银行信贷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成就了房地产业的辉煌。2006年底,国际清算银行在其季度报告中曾指出,中国的房贷市场迅猛增长,中国的房屋贷款市场已经高达2270亿美元,规模居亚洲之首。即使在早些时候的2005年,中国的房屋贷款市场总额就已占中国GDP总额的10%。拉动作用可见一斑。

“目前,中国城镇80%左右的住房,已经通过市场交易来进行配置,市场机制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国家的多样化住房需求。”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政府和市场作用。

房地产业涉及多种科技的运用,特别是近年来高科技逐步应用到房地产各个领域,如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先进设计、先进建筑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房地产流通领域中的信息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房地产消费领域中,物业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等等,都体现了先进科学技术。中国的房地产业科技含量正在逐步提高。

另外,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原有住房水平低,且处于城市化过程中,庞大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这就为房地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市场经济作用下,房地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具有客观必然性。这种客观必然,决定了其产业支柱地位不容撼动也难以撼动。但是,这种地位是否能够持续下去,或者说还能持续多久,是业界争议中的一个主要分歧点。其实我国房地产业还应该算是朝阳产业,现阶段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不仅把它列为支柱产业,实际上还是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在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至少还将持续20年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从30%到75%,英国用了200年,美国用了100年,日本用7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1996年达到30.48%,2004年达到41.76%,平均每年增加1.41%,按此速度,达到75%至少还需21年。

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迈过1000美元的门槛后,居民消费结构将进行升级,不仅汽车消费进入中层收入者的视野,而且住宅也成为消费热点。为什么近两三年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的房价快速上涨仍需求旺盛?除了供应结构失调、投机成份较多等因素外,这些城市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因素。在一线城市中,数量日渐庞大的中产阶级家庭正经历着居住升级,小房换大房、公寓换洋房乃大势所趋。

对于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关系,因为很多学者都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适合作支柱产业。确实,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时,都曾把建筑业列为支柱产业,但由于作为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相比属于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在知识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差距很大,而服务业的崛起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随着产业升级,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必将大于建筑业,而且只能是房地产业拉动建筑业,绝不会是建筑业拉动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