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47881200000213

第213章 郁金香的迷惑——市场泡沫

经营目标可以被比作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

——彼得·德鲁克

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荷兰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成为主要的栽培国之一。郁金香美丽的花朵深受人们喜欢。然而在短期内,郁金香的品种和数量都非常有限,人们甚至把家中摆有郁金香作为炫耀的资本。

渐渐地,人们对这种植物的热忱变得狂热。一个法国人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在荷兰,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而在当时的荷兰,1头公牛也不过120弗罗林。

面对如此暴利,荷兰人民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期能卖个好价钱。而舆论也在鼓吹:“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

于是,各个阶层的人都慢慢参与到这场疯狂的郁金香投资。无论是贵族、市民,还是农民、工匠,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然后囤积郁金香球茎。人们甚至还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

1637年新年,郁金香的价格被炒得热火朝天,很多球茎的期货合同马上快到交货时间了。倒买倒卖的人意识到郁金香球茎真正种下之后,就很难转手倒卖了。不少机敏的投资人开始抛售合同,很快,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一时之间,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都急于脱手,整个郁金香市场开始崩溃。虽然荷兰政府发出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试图稳定市场和人们的信心,并尝试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市面上的郁金香球茎价格依旧急剧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破产。然而,噩梦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三年,荷兰的经济一直深陷瘫痪。

课堂收获

当出现超乎事物本身价值的投机狂热时,人们总会抱有侥幸心理,期望价格能无限上涨,期望自己获取暴利,并且容易坚信投资的泡沫不会在自己这里破裂。但是,泡沫始终是泡沫,即使再大也是虚无缥缈的,并不是真实的财富。任何一个时刻,泡沫都有破裂的可能,而且破灭之时的崩溃远比投资时的增长来得迅猛。因此,还是脚踏实地做投资和理财吧,这才是对自己财富负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