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47755700000020

第20章 引领未来的工程

江西决定在2009~2012年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即:紧紧围绕江西崛起新跨越战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攻十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100家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是江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面向未来抢占发展制高点的系统工程,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

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所确定的光伏材料、风能与核能、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创意等10个产业,都是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产业,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重点发展的产业。要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围绕增强十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一批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以上,成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大带动作用的区域性龙头主导产业。

1.江西太阳之光

LED和光伏产业是江西最亮的两张王牌,代表了江西在全国最领先的科技技术水平。和全国其他光伏产业发达省份一样,江西经历了2009年的惨淡经营后,2010年光伏产业的发展形势有望好转。江西省工信委及省光伏产业协会最近做出了预测,2010年江西光伏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亿元,同比翻一番。

2009年7月,江西赛维LDK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百世德公司以每千瓦时1.09元的价格竞标成功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荒漠电站——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这意味着敦煌光伏电站所需的硅片和太阳能组件将在江西生产。其未来目标可达100兆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光伏电站。截至2009年4月,江西省发改委已经批复上饶、南昌、新余3地太阳能发电项目,总共建设29个光伏发电工程,装机容量约5万千瓦。

台资的联旭光电科技公司全自动LED灯泡项目在2010年3月签约落户南昌。这个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已引进了全球第一条LED灯泡全自动生产线。该项目分3期建设,首期项目计划5月开工建设。以新余为代表的江西光伏产业已经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在2008年底,新余多晶硅片产能就达1500兆瓦,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1/4.

链接: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

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无处不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它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其中,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非晶电池用于一些小系统和计算器辅助电源等。中国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在10%~13%,国际上同类产品效率约12%~14%。由一个或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称为光伏组件。

据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所占的比例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2.鄱阳湖“大风车”

大岭工程2009年开工、当年投产。大岭工程采用13台金峰821500的机型,它的叶轮直径82米,是江西最大;高度是70米,也是江西最高的。

江西决定重点开发鄱阳湖区的风能资源,根据江西省发改委发布的《风电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江西规划建设风电装机容量10万~12万千瓦,2010~2020年则继续规划建设一批风力发电项目,到2020年江西风电总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左右。根据相关调研结果,有关气象专家们推算出,仅鄱阳湖沿岸陆地风能,最保守的估计也有125万千瓦;而对于江西风能储量,气象专家们根据江西省84个气象站的近期自计风资料,认为江西风能资源总储量约6000万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量230万千瓦。鄱阳湖中北部是风能开发最佳区域,技术可开发量210万千瓦,占江西可开发风能资源的90%以上。

2007年11月26日,江西省首个风力发电项目——江西中电投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矶山湖风电项目开工。总投资3.47亿元的矶山湖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兆瓦,安装20台国产1500千瓦风电机组,属目前国产单机容量最大的风机,年发电量5500万千瓦时。

2008年1月9日,投资3.5亿元的江西九江市庐山区长岭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个项目是江西省目前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设计安装23台单机容量1500千瓦的风电机组,年上网电量7000万千瓦时。

2008年10月28日,江西省首台风机——矶山湖风电场13#风机正式并网发电,开始向江西电网输送绿色能源。江西电力工业史揭开新的一页。

据业内人士分析,矶山湖、长岭、大岭风电场总装机容量8.4万千瓦,安装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国产风电机组56台,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1.7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以发电标煤煤耗360克/千瓦时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6.2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985吨,一氧化碳约为16.3吨,氮氧化物约为728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气体)约17.7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808吨,减少灰渣排放约1.84万吨。

庐山区长岭风电场、星子县大岭风电场、都昌县矶山湖风电场和都昌老爷庙风电场等四大风电场均环绕鄱阳湖而建。四大风电场建成后年发电能力将达到1.6亿度左右,能满足20万人一年的用电量。

对于江西人民来说,以往“大风车”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到,而如今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自然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好奇。2010年“五一”期间就有不少市民前去观赏。相关部门在建设和远景规划风电场中,也掺入了“旅游”元素。目前,矶山湖风电场正在进行植被恢复,不久之后,山、水、大风车将成为一条精品旅游路线,这足以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异域感受。

3.江西与飞机的不解之缘

江西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就从这里飞上祖国的蓝天。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江西已经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资源大省,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在产业聚集度、产业规模、产品结构、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江西十分重视航空产业发展,已明确提出把航空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力推进以大飞机项目为核心的南昌航空工业城建设,将其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项目,从土地、税收、人才、配套等方面给予中航工业最优惠政策,并切实做好服务和保障,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江西应有的贡献。

2009年12月23日,南昌航空工业城开园奠基,这标志着大飞机项目正式在江西启动。南昌航空工业城将建设以航空产业为主体,相关产业为依托,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航空教育、文化、博览、运动娱乐为一体的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社区繁荣的现代化综合城区。洪都集团公司和昌飞公司成为我国大飞机项目的首批9家国内供应商之一。洪都公司获得前机身和中后机身等部件的研制与生产任务,占机体份额的25%以上,昌飞获得机翼扰流片等部件的研制生产任务。

看待大飞机项目,看待即将崛起的南昌航空城,不仅仅要看它每年能带来800多亿元的产值,更要看其对工业的广泛拉动作用。与效益相比,大飞机的产业前景更让人向往——这是一个千亿美元级的大市场。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每人每年平均要坐0.3次飞机。按此计算,到2030年左右,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将增长5倍左右,我国的航空运输总量将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大约需要新增干线客机2000架左右,以2亿美元一架计算,总价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而到2050年,我国大约还需要更新和新增干线客机3000多架。“迎娶”大飞机项目,我们不是简单地增添了一个现代化产业,而是摘得了“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广泛的关联性、高科技引领作用将提升工业制造水平。大飞机项目就像一个引擎,将拉动江西工业化的发展,拉动江西工业化的进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飞机项目在江西一定能一跃冲天,飞上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