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47574900000056

第56章 共产主义社会(3)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劳动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处理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中都已经不存在异化劳动现象。根据马克思的一些论述,我们认为,相较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将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实现了劳动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足够把人从劳动过程中解放出来,这样,人本身以及人的劳动本身都不再成为直接生产过程的要素,而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劳动彻底代替了人的劳动,人则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成为生产过程的协调者、管理者,真正实现了人的自由活动。

其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尤其在其高级阶段,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它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页。。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的劳动以工作的社会形式存在着,这样的劳动始终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完全取决于资本生产的需要,并成为资本力量大小的表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活动不再由他人主宰,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劳动活动的主人,劳动回归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生命活动方式,真正实现了自由自觉活动的劳动因此而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

再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主活动和自主活动的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马克思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任何社会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人的生存方式。至今为止,人的劳动始终处在异化之中,资本关系是人类异化劳动的最后一种社会形式,消除了这种异化,人类就实现了自由劳动。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那样:“一个人‘在通常的健康、体力、精神、技能、技巧的状况下’,也有从事一份正常的劳动和停止安逸的需要,……诚然,劳动尺度本身在这里是由外面提供的,是由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由劳动来克服的那些障碍所提供的。但是克服这种障碍本身,就是自由的实现,而且进一步说,外在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自然必然性的外观,被看做个人自己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做是自我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5页。。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失了,阶级对立消除了,城乡差别消除了,你、我、他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实现了真正的和谐;由于人的本质力量的高度发达,以致实现了人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真正和谐。因此在这样的劳动中,人就实现了自身价值。

最后,个人的生产目的和社会生产的目的合二为一,都是为了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个人劳动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生存,为了获得生活资料,为了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社会生产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剩余价值;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生产的目的和社会生产的目的合二为一,是为了个人自由发展的需要。个人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社会的个人需要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社会发展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个人可以自由地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人将在自由的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并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发展成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总体的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5页。

§§§第五节共产主义社会的“总体的人”

马克思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感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4页。。从个体人来讲,个体就是社会存在物。人的个体生活和类生活不是分离的,而是同步进行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人在进行类生活的时候也进行着个体生活,同样人在进行个体生活的时候也进行着类生活。它们相互表现和确证,又相互作用着。

不仅人生活其中的自然界、社会是人的感性对象,而且人本身也是他自己的感性对象。在共产主义里,这些对象都是属于人自己的,并成为他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实现的对象化活动则是他的本质力量的完成。马克思指出在消灭了私有制、消除了异化劳动的情形下,“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对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这些器官同对象的关系,是人的现实的占有;这些器官同对象的关系,是人的现实的实现(因此,正像人的本质规定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人的现实也是多种多样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5页。

作为个体人,他不是片面的人,单向度的人,而是全面的人,他是以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去占有和拥有对象,人的“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独特方式。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中肯定自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7页。。马克思并不认为人天生就是一个全面的人,相反,他认为,“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7页。。正是“生成了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8页。。也就是说,真正人的社会造就了人的丰富性、深刻性和全面性,造就了“不仅能按照必需的规律进行创造,而且能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人”[俄]鲍·斯拉文:《被无知侮辱的思想——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当代解读》,孙凌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33页。。马克思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最终会实现他的全面发展。总体的人的观念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演变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在《哥达纲领》中,在《资本论》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发挥。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什么,它包括人的哪些能力?林剑教授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需求、欲望、情感、意志以及由此所决定和产生的感觉能力、直观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反思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感性实践能力。更概括地讲,人的本质力量则可看成是人的智力与体力的总和”林剑:《人的自由的哲学思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0页。。在科恩看来,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这种情况只是对低人类的或超越人类的生物才有可能。”[英]G·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51—353页。这是科恩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指责。科恩可能倾向于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解为一种超人式的发展,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的确是不太可能的。其实,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总体人”这一思想,还必须与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进行比较,尤其要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比较,同时还必须联系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来思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其道理就像理解共产主义社会中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思想必须联系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物质财富充分涌流这个条件一样,而用我们今天的经验显然是无法理解和无法想象的。也正是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这些思想,马克思主义常常被贴上另一种“乌托邦主义”的标签。

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发挥首先表现在人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去自由地创造一切。马克思指出:“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9页。。其次表现在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上,由于异化的消除,人不再处在分工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之上。马克思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活动的自由发展,他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5页。。马克思的意思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活动没有被固定化,人的活动是自由的,人的活动将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因此这种自由的活动将表现为作为一个总体人的自我实现。

总而言之,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存在的,因此,人始终得通过劳动方式去不断地解决这个矛盾,而劳动又必须借助社会形式才能进行,由此形成了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在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由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不足,因此人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异化了,也就是劳动异化了,社会异化了,个体被牺牲了。一句话,真正劳动的人反而不成其为人。异化的形式和程度与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程度是相一致的。这种异化对于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类社会借以发展的途径和形式。在这些异化的社会形式中由于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人的“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斗争。

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建立在劳动彻底解放的基础上。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的解决依赖于生产力的无限发展,依赖于人的本质力量的高度发展;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建立在人的本质力量的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它意味着生产活动形式成为真正人的自主活动的形式。

共产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既不是指“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完全没有矛盾,也不是指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不再存在任何矛盾。事实上,设想不存在任何矛盾的社会,这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荒谬的一件事情。如果有人以为未来共产主义就应该是这样子的,那定会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过也是一种空想主义。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思路来理解,马克思的意思是说“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矛盾性质完全改变了,即由原来的对抗性的矛盾变成了非对抗性的矛盾,或者说这些矛盾是在人自己的力量可控范围之内,而不是人受这些矛盾的控制。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即是说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必然性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以致人的劳动可以真正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由于从根本上消除了人的活动本质和活动形式上的各种异化,因此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实现人的存在和本质的和谐统一、对象化和自我确证的高度统一、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个体和类的和谐统一,这些将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